朱元璋痛哭失声,情绪崩溃到了极点。
过往的画面像涓涓细流,从脑海中滑过。
老爷子望着画像,越是注视,心中越是难受。
思念和失落仿佛无形的绳索,将他紧紧缠住。
明明是十年前的事了。
可现在却清晰得像刚刚发生。
他眼角的皱纹中,隐隐有泪痕浮现。
此时,朱标忽然觉得自己的猜测越来越站得住脚。
他走到皇帝面前,低声开口:“父皇,既然七幅图我们都想明白了,不如去验证一下结果。”
这句话一出,老爷子的情绪终于缓了过来。
他自己都没察觉到,从画像上移开目光的那一刻,那种深入骨髓的悲伤才慢慢退去。
接着,老爷子扫视众臣。
“若无要事,都先退下吧。”
“不必再留在这儿。”
大臣们心知肚明。
那七幅图里,一定藏着不为人知的玄机。
但身为臣子,他们也不敢多问。
纷纷躬身行礼,退出了大殿。
等官员们都离开后,老爷子这才望向朱标和朱允熥。
“我们走。”
两人自然明白,真正的关键就在接下来的验证之中。
“皇爷爷,我也能一起去吗?”
一直守在一旁的朱允炆终于开口了。
他有种直觉,这件事背后藏着极为重要的东西。
可此前几次,皇爷爷都带着朱允熥,却从未带上他。
这让朱允炆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一次,他不想再被落下。
老爷子却停下脚步,沉吟片刻。
随后说道:“你先回去吧,该你知道的,迟早会告诉你。”
“不该你知道的,暂时就不必知道。”
话音落下,三人转身离开。
只留下朱允炆一人站在原地,满脸不甘。
门口,两位老师正等着他。
他快步走过去。
黄子澄立刻开口,问起那【七幅画】的事情。
朱允炆却什么都不知道。
“殿下也不知道?”黄子澄皱眉,“奇怪,皇爷为何要隐瞒这件事?”
朱允炆眼神阴郁,似不经意地说道:“朱允熥最近,倒是越来越受宠了。”
齐泰和黄子澄听懂了他话里的意思。
连忙安抚道:“陛下莫急,皇爷这些日子住在钟山行宫。”
“再加上三皇孙之前帮皇爷解开过一些谜题,才受些关注。”
“但这种宠信不会长久,不过是过眼云烟。”
“行宫始终是行宫,一切终归要回到正道上来。”
齐泰语气停顿,似乎有话想说却未出口。
“何出此言?”朱允炆隐约觉得,这消息不简单。
见问,齐泰才开口:“殿下或许不清楚,近日有消息传来,皇爷一个月前所推财政改革,虽已在南直隶铺开……”
“可再往北,阻力便陡然倍增。”
“更棘手的是,殿下可知,除了士族豪绅之外,还有谁最难对付?”
朱允炆一脸茫然。
黄子澄接口道:“是藩王!”
“各地藩王,背后牵扯的,是一整股庞大的势力!”
洪武年间。
藩王的实际权力,远胜于地方布政使。
至于府、县一级的官员,就更不用提了。
藩王是老爷子亲封的“守土卫疆”之人!
听至此。
朱允炆心中顿时一亮。
黄子澄也感慨:“谁能想到,我们曾多次谏言削藩以安天下,却总被训斥,甚至有臣子因此遭贬流放。”
“没想到,皇爷这次推动财政改制,却因触及藩王利益,引发冲突。”
“而我们,只需静观其变!”
“真可谓,有意为之不成,无意之举反倒有成。”
“对了!”朱允炆忽然想起什么。
神情中满是欣喜。
“这次藩王纷纷来京,说是因我父病重……”
话没说完,嘴角却已经忍不住上扬。
意思却已不言而喻。
黄子澄立刻接道:“殿下真是明察秋毫!”
“除那几位‘行事鲁莽’的王爷外,其余多半是来试探风向、诉苦求利的。”
“说到底,皇爷的这些儿子……”
“个个都是能人!”
“真正的人中翘楚。”
“可在这风口浪尖上,他们又能如何应对?”
朱允炆的笑容越发明显。
他似乎已嗅到,属于自己的机会即将到来。
“齐先生、黄先生,接下来的情报,还需两位多加留意。”
此时。
黄子澄语气郑重:“天下安定、回归仁政,本就是我们所愿!为殿下效力,更是我们的选择。”
朱允炆笑了,笑得开怀。
连此前被老爷子拒绝的郁结,也似随风而去。
……
“第一幅已经确认过。”
“但这一次,全部重新核对一遍!”
与此同时。
朱元璋的寝殿中。
三人已回到此处。
朱标与朱允熥,正与第八幅画像做比对。
第一幅画像的最左侧,再次出现一个小沙弥的身影。
第二幅,在另一处角落,浮现一张圆形的饼状物。
第三幅,一个婴儿模样的小人隐现其中。
第四幅……
第五幅……
每一幅画作被拓印之时……
都会浮现出对应的图案!
直到第六幅落下。
图案竟与马皇后画像完全重合。
一把完整的玉如意赫然出现!
这一幕,让老爷子震撼不已。
他这才意识到,每次画出的图案,与他们原本的“画”,完全不同。
如果说画中的是简单的、苍白的、破碎的,那么重合后出现的图案,则是完整的、美好的!
老爷子看着这一切,心中愈发笃定……
这一切,都是大孙子在托梦给他!
至于图案变得“完整美好”的真正含义,老爷子目前还未能参透。
终于……
当朱标拿起最后一张图。
此刻,老爷子和朱允熥眼中,满是期待。
第七幅图一旦完成重合,密码,就能解开!
不管那间密室中藏着什么秘密,他们终于能揭开真相!
终于!
朱标缓缓地,将第七幅画……
与马皇后的画像重合。
三人屏息凝神,紧紧盯着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