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圣旨并非封赏之令,也未带来任何实质利益,却足以让马家对皇恩感激不尽。
圣旨中言明:为马千乘昭雪沉冤,下令将当年陷害他的监军太监鞭尸示众,抄其家产,灭其一族。
并追授马千乘为左军都督府左都督、昭义将军,以伯爵之礼重新安葬,并昭告天下。
马祥麟双手颤抖,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多年的委屈在此刻得以化解,父亲终于不再是罪将之名,而是堂堂大明的昭义将军。
他深知,这些年来,母亲虽从未提及往事,也未曾为此奔波申诉,但心中的伤痛从未停歇。
她面对不公,总是以忍让与协商应对,从不以势压人,也从不愿将事态扩大。
朱由校了解秦良玉的为人,早便拟定好圣旨,只等时机一到,便亲手将这份迟来的公道送到她面前。
“亡夫能得陛下如此厚待,即便在九泉之下,也会感念皇恩。臣定当誓死效忠,此生虽难报万一,却永不负陛下厚恩。”
秦良玉再次叩谢。
朱由校并不愿在此事上多做停留。
若非敬重秦良玉,也为了稳固忠心,他本不会费心去为一个死人讨公道。人已故去,再多言语也无济于事。
“朕的心意已明,现在该谈正事了。怎样才能最快将安氏引出?你们有何建议,尽可直言。”
“陛下,臣以为,目前不宜与奢逆正面交锋,应尽量避免硬战。必要时,可暂弃部分城池,助长奢逆气焰。”
马祥麟随侍皇帝身边,对战略了解最深,自然有发言权。
他的意见与皇帝一致:羽林军暂不介入,静观四川兵马与敌周旋,坐镇重庆,等待安氏自乱阵脚。
秦良玉等将领也觉得应采取此策,并主张放弃渡江口的防线,让奢崇明的叛军过江。待其进入重庆外围后,依山势布置兵力,以阻其前进,从而争取更多时间。
然而朱由校却另有想法,他提出一个惊人的计划:放弃重庆,让奢崇明顺利攻入城中。
此言一出,众将皆惊,此举代价未免太大了吧?
引诱安氏出兵,真有必要舍弃如此重要的城池吗?
重庆府内百姓众多,难道就这样放弃,任由他们落入叛军之手?
面对这一出人意料的建议,众将纷纷反对,恳请“陛下三思”。
朱由校又岂会愿意做出这样的决定?实因局势艰难,不得已才想出这一险招。
安邦彦虽能力有限,但整个安氏并不愚昧,在这种关键时刻,他们格外谨慎。
奢崇明如今只拿下遵义、泸州、合江几处地方,尚未站稳脚跟,对安氏而言,这远不能称得上成功。
在历史上,奢崇明最先攻下的就是重庆,并杀死了四川巡抚等诸多高官,攻城掠地之迅速远胜如今,势力扩展也更为惊人。
即便如此,安氏依然按兵不动,多次观望,哪怕奢崇明的信使往返无数趟,也未能打动他们出兵。
由此可见,安氏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轻易出手。
而今叛军仅占数城,只有夺取像重庆这样的重镇,方能真正激起安氏的信心,才会加大“投入”。
……
长江上游,重庆对岸,奢崇明的部队正于此地休整。
由于登陆时遭明军伏击,他所率两万兵力损失惨重,真正可战之兵仅剩万余。
见对岸明军战力强悍,他在刚刚立足未稳之际,便下令战船在前,步兵随后,摆出防守姿态。
但等了一整日,仍未见明军前来进攻。
派出探子打探后才知,明军早已打扫战场,退兵而去。
奢崇明在统计伤亡、布置完防御后,疲惫地回到临时搭建的营帐,重重倒在床上。
整整一天,他百思不得其解:为何此处会有如此多的明军早已设伏?
据他先前掌握的情报,重庆府根本没有如此规模的守军,更别说个个英勇善战,连久经训练的彝族士兵也难以匹敌,实在难以想象。
更令他震惊的是,这支埋伏的明军,竟配备布面甲,手持武器也非寻常之物,比起他们所用的简陋装备,精良许多。
他忽然想起先前攻占泸州时,哨探曾发现过一支同样装备边军制式武器的队伍。
脑中闪过一个惊人的念头,难道这支军队真的是边军?但随即他又觉得不可能,边军怎会出现在西南?这事怎么想都不合常理。
起兵前的情报搜集他并未怠慢,对于川蜀地区的局势,虽不敢说完全掌握,但大致情况心里还是有数的。
然而如今接连两次遭遇战完全出乎意料,让他一时之间陷入迷茫。
既然已起兵,就没有回头路。
奢崇明虽然满腹疑惑,也只能咬牙坚持打下去。
正当他苦思如何提振军心、重振旗鼓再攻重庆之时,樊龙与张彤所率偏师接连告捷的消息送到了他面前。
他立刻将这些战果通报全军,大力宣传。刚刚经历大败的叛军士气迅速恢复,原本低落的情绪也一扫而空。
奢崇明自身信心也倍增,对攻取重庆再次燃起希望。
他这一路虽损失不小,但樊龙与张彤的偏师如今兵力反而超过他的主力。
原本只有数万的队伍,如今整编后竟扩充至近五万人,进展之顺利远超预期。
这支大军已夺取圣灯关,拿下重庆南面的重要门户,兵锋直指重庆。
他兵分两路包抄合围重庆的战略构想,眼看就要实现。
次日清晨,他便派出一队人马乘船逆江而上,经泸州返回永宁,命令弟弟奢崇辉再集结一万人马,迅速送往前线支援。
明军自上次江边伏击之后,连续五日未再出战,甚至多次主动放弃防线据点,故意放纵奢逆深入。
奢逆叛军也顺利与樊龙、张彤所率五万大军会师,形成犄角之势,向重庆推进。
而奢崇辉集结的一万五千人也如期抵达前线,短短几日,叛军总兵力已达近十万,震动整个川蜀,声势浩大。
相较之下,明军在世人眼中则如同畏光的鼠辈,处处退避,仿佛畏惧叛军。
叛军每进一步,明军就退一步,许多苦心构筑的防线据点,皆被叛军轻松拿下。
两相比较,强弱立判。
奢崇明掌控如此庞大的军队,心中不免志得意满。
在清除重庆南部明军外围防线后,他立刻下令全军压境,将重庆城团团围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