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国运图的积极变化,倒计时稳定
通往紫禁城的青石板路,被晨光拉出长长的影子。林渊跟在那名引路太监的身后,脚步不疾不徐。
身后的德胜门方向,那股压抑了数日的死气仿佛被一夜的大风吹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劫后余生的、带着哭腔的喧嚣。将士们的欢呼声隔着很远,依然能隐隐传来,像是一锅刚刚煮沸的粥,咕嘟着人间烟火的热气。
而前方,那一片连绵的红墙黄瓦,在初升的朝阳下,反射着刺眼的金光,辉煌,却也冰冷。它像一头巨大的、沉默的瑞兽,匍匐在大地的中央,威严而孤寂,与城墙上的那股鲜活气,恍若两个世界。
“林大人,您可真是咱们大明的福星啊!”引路的太监姓黄,是个四十出头、面皮白净的中年人。他侧着身子,哈着腰,脸上堆满了近乎谄媚的笑容,那声音捏得又尖又细,仿佛怕惊扰了清晨的露珠。
“闯贼围城这些天,宫里头,上至万岁爷,下到咱们这些奴婢,哪个不是把心提到嗓子眼?昨儿夜里那动静,奴婢还以为是天塌了,谁曾想,今儿一早,天就晴了!这可不就是托了您的福嘛!”
林渊没有接话,只是嘴角微扬,算作回应。他的心思,早已不在耳边这些奉承之言上。
他沉下心神,意识潜入脑海深处。
那幅浩瀚无垠的【大明国运图】,正静静地悬浮在意识空间中。与数日前相比,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代表着“灾厄”的黑色墨迹,如同附骨之疽,从北、西两个方向,疯狂地向内陆侵蚀,大有吞天沃日之势。尤其是京畿地区,几乎被浓得化不开的墨色完全覆盖,只剩下北京城这一点孤零零的、摇摇欲坠的金色光点。
而现在,那片狰狞的墨色,竟像遇到了克星一般,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后退潮。虽然大片的疆域依旧被阴云笼罩,但环绕着北京城的那一圈浓墨,已经消退了大半,露出了底下代表“安稳”的土黄色疆域。那感觉,就像是重病之人,脸上那层骇人的青黑色,终于褪去了几分,显露出一丝血色。
更让林渊心头一震的,是悬于北京城上空的那串血色数字。
【亡国倒计时:23天14时25分03秒】
那最后一位的秒数,不再像之前那样,如同催命的符咒般疯狂跳动,而是彻底稳定了下来,凝固不动。
成了。
林渊的内心,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狂喜。这股喜悦并非惊涛骇浪,更像是一股温热的泉流,从心脏深处汩汩涌出,瞬间流遍四肢百骸,将连日来的疲惫与紧绷一扫而空。
他赌赢了。
白马义从夜袭巩华城,这一步棋走得险之又险,堪称在悬崖峭壁上踩着钢丝跳舞。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出错,等待他的,便是万劫不复。可他终究是成功了,成功地用一把火,为这座即将倾覆的王朝,争取到了最宝贵的喘息之机。
这不仅仅是一次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以一己之力,正面撼动了那看似不可逆转的历史洪流。
国运图上的变化,就是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明。
他,林渊,不再是一个只能被动接受命运的穿越者,而是真正拥有了执笔改写历史资格的棋手。
“谁能想到,当个纵火犯,居然也能成为爱国行为。”林渊在心里默默地吐槽了一句,脸上的神情却愈发平静深邃。
那黄太监见林渊不说话,只当他是少年得志,心性沉稳,心中的敬畏又多了几分。他眼珠子一转,压低了声音,用一种分享秘密的语气说道:“林大人,您是不知道,昨夜万岁爷一夜未眠。天不亮,就把内阁和六部的几位大人都召进了乾清宫,一个个脸色都跟死了亲爹一样。直到城墙上捷报传来,说闯贼攻势暂缓,万岁爷那紧锁的眉头,才算是松开了一丝丝。”
他用拇指和食指比划出一个极小的缝隙,表情夸张又传神。
“后来,李总兵官的奏报一到,提到了您的神勇,万岁爷当场就从龙椅上站了起来,连声说了三个‘好’字!奴婢在宫里伺候了二十多年,就没见万岁爷那么……那么高兴过。所以啊,才立刻派奴婢来请您。”
林渊不动声色地听着,心中却已了然。
崇祯,这个刚愎自用又极度缺爱的皇帝,此刻必然是将自己当成了那根救命的稻草。他的信任,在此刻达到了顶峰。这既是天大的机遇,也是无形的枷锁。
说话间,一行人已经穿过了长安街。街道两旁的店铺依旧门窗紧闭,但门缝里、窗户后,已有不少眼睛在悄悄向外窥探。那些脸上,交织着恐惧、茫然,以及一丝丝小心翼翼的希冀。当他们的目光触及到林渊身上那件醒目的飞鱼服时,眼神中又多了一抹敬畏。
锦衣卫,在往日是百姓恐惧的根源。但在这乱世之中,当朝廷的军队都靠不住时,这抹飞鱼服,反而成了秩序与武力的象征。
承天门、端门、午门……
随着一步步深入,外界的喧嚣被彻底隔绝。四周的空气仿佛都变得粘稠而沉重,红墙高耸,殿宇森严,每一块砖石,似乎都在无声地诉说着百年的威仪与腐朽。阳光被切割成整齐的形状,投射在地上,光与影的界限分明,一如这里的规矩,森然而冷酷。
黄太监的腰弯得更低了,脚步也放得极轻,连呼吸都刻意压制着。
终于,他们停在了乾清宫的门外。两名小太监躬身拉开了那两扇厚重的朱漆大门,发出一声沉闷的“吱呀”声。
林渊抬头望去。
殿内光线有些昏暗,巨大的蟠龙金柱支撑起高远的穹顶,显得空旷而威压。崇祯皇帝朱由检,身着一身略显陈旧的蓝色常服,正负手站在殿中央的舆图前,背对着门口。他的身形消瘦,龙袍穿在身上甚至有些空荡,那背影透着一股挥之不去的疲惫与孤寂。
内阁首辅范复粹、兵部尚书张缙彦等几位朝中重臣,分列两侧,一个个低眉垂首,噤若寒蝉,整个大殿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万岁爷,锦衣卫指挥同知林渊,带到。”黄太监尖着嗓子通报了一声,便悄无声息地退到了一旁。
殿内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到了林渊的身上。有好奇,有审视,有嫉妒,也有着难以掩饰的惊疑。
崇祯皇帝缓缓转过身来。
他的脸色苍白,眼下是浓重的青黑色,显然是彻夜未眠。但那双深陷的眼窝里,却燃烧着一簇炙热的、几乎是病态的光芒。他死死地盯着林渊,就像一个在无边黑暗中即将溺死的人,终于看到了一丝从天而降的光。
“林渊,”他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一丝急切的颤抖,“你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