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的清晨来得格外早,带着刺骨的凉意和浓重得化不开的乳白色雾气。篝火早已熄灭,只余下一捧冰冷的灰烬。沈砚在天光未亮时便已醒来,他悄无声息地检查了周围环境,确认安全后,才叫醒了蜷缩在睡袋里、眉宇间还带着倦意的林晚。
他的状态比昨天又好了些许。虽然左肩在晨起时依旧会传来熟悉的僵硬和钝痛,但活动开之后,那种滞涩感便减轻很多。身体的耐力似乎在稳步恢复,连带着五感也变得更加敏锐。他能清晰地听到远处山雀扑棱翅膀的声音,能分辨出风中携带的不同植被气息,甚至能隐约感觉到……空气中某种极其微弱的、非自然的电磁扰动。
这种扰动,与他口袋里的金属盒隐隐呼应。
两人迅速收拾好营地,不留任何痕迹。早餐是沉默而高效的,压缩饼干和冷水下肚,驱散了最后一丝睡意。沈砚再次核对方向,指着雾气弥漫的东北方:“今天要穿过前面那片原始林,路不好走,跟紧。”
林晚用力点头,检查了一下背包的束带和藏在袖中的匕首。
踏入原始林,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参天古木遮天蔽日,光线骤然暗淡下来,脚下是厚厚的、不知积累了多少年的腐殖层,松软而湿滑。粗壮的藤蔓如同蟒蛇般缠绕在树干之间,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草木腐烂和湿土的气息。
沈砚走在前面,他的步伐轻盈而稳健,仿佛天生就属于这片未经斧凿的荒野。他总能精准地找到下脚点,避开暗藏的坑洞和盘结的树根。他不时用匕首削断挡路的藤蔓,为林晚开辟通路。
林晚紧跟其后,努力模仿着他的步伐,但依旧显得笨拙。腐殖层吞没了大部分脚步声,只有偶尔踩断枯枝的轻微“咔嚓”声,以及两人并不算沉重的呼吸声,在寂静的林中显得格外清晰。
金属盒在林晚的口袋里,从进入这片林子开始,就持续传来一种低频的、稳定的震动,不再是指引方向的脉冲,更像是一种……持续的共鸣。仿佛这片森林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沉睡的接收器。
行进约两个小时后,沈砚突然停下脚步,抬起手示意警戒。林晚立刻屏住呼吸,靠在一棵巨大的杉树后,警惕地望向四周。
沈砚蹲下身,目光锐利地落在前方一片被踩倒的蕨类植物上。他伸出手指,轻轻拨开叶片,露出了下面泥土上一个清晰的、不属于野兽的脚印印记。脚印很新,边缘清晰,甚至能看出鞋底粗糙的防滑纹路。
“有人。”沈砚的声音压得极低,几乎只是气流摩擦的声音,“不超过一天。”
林晚的心猛地一紧。是“渡鸦”?还是……追踪者?
沈砚仔细检查着脚印的方向和数量。“一个人。男性,体重约七十公斤,步伐沉稳,受过一定训练。”他冷静地分析着,如同阅读一本摊开的书,“他也在向东北方向前进。”
是同路人,还是潜在的敌人?
沈砚站起身,眼神冰冷地扫视着脚印延伸的方向。“改变路线,绕开。”他果断做出决定。无论对方是谁,在这种地方,不必要的接触都意味着风险。
他们放弃了相对好走的兽径,转而切入更加茂密难行的灌木丛。速度慢了下来,体力消耗更大,但安全性更高。沈砚在前开路,动作更加谨慎,几乎不留下任何可供追踪的痕迹。
林晚看着他在复杂环境中依然游刃有余的背影,心中那份依赖感与安全感愈发坚实。他就像一把重新磨砺出锋芒的利刃,冷静、精准、可靠。
中午,他们在一片乱石坡上找到背阴处休息。这里视野开阔,可以观察到很大一片区域。沈砚没有放松警惕,一边补充能量,一边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下方的林海。
林晚拿出金属盒,发现它表面的温度似乎比早上高了一些,那稳定的震动也隐约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它好像……有点不一样了。”她将金属盒递给沈砚。
沈砚接过,握在掌心感受了片刻,眉头微蹙。“信号在增强。我们离目标很近了。”他望向东北方那片更加幽深、山势也更加险峻的连绵山脉,“干扰也在变强。电子设备在这里可能不可靠。”
这意味着,他们能依靠的,将更多是自身的经验、直觉,以及这个越来越“活跃”的金属盒。
休息片刻后,他们继续上路。下午的路程更加艰难,需要攀爬近乎垂直的岩壁,横跨因积雪融化而水流湍急的涧谷。沈砚的身体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恢复力,他不仅能轻松应对这些挑战,还能在关键时刻给予林晚有力的支持和保护。
在一次横跨涧谷时,林晚脚下踩着的石头突然松动,身体猛地一滑!就在她惊呼出声的瞬间,一只坚实有力的手牢牢抓住了她的手腕,稳住了她下坠的趋势。
是沈砚。他不知道何时已经敏捷地移动到了她身边,右手如同铁钳般稳定。
“小心。”他低声说,将她拉回安全位置,随即松开手,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他指尖残留的力度和温度,却让林晚的心跳久久无法平复。
傍晚时分,他们终于抵达了预定宿营的地点——一个位于半山腰、隐蔽在几块巨大落石后的天然岩缝。这里位置极佳,易守难攻,还能避开山风。
在沈砚布置警戒和准备生火时,林晚负责整理物资。她打开背包,想拿出食物,却意外地摸到了一个硬硬的、不属于他们物资的东西。
她掏出来一看,是一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小笔记本,外面用炭笔写着几个字:
“致后来者。小心‘回声’。——渡鸦”
笔记本和字迹,与石室中的一模一样!
林晚的心跳瞬间加速。她连忙将笔记本递给沈砚。
沈砚接过,迅速翻阅。里面记录着更详细的、关于接近“初始信号源”路径上的各种危险标记、注意事项,以及……对一种被称为“回声”的、似乎能干扰甚至模仿“守夜人”信号的未知现象的警告。
“渡鸦”不仅预见了会有人来,还留下了更关键的提示!他(她)似乎一直在他们前面,像一个沉默的守护者,或者说,引路人。
“‘回声’……”沈砚合上笔记本,眼神凝重地望向夜幕即将降临的山峦深处,“看来,我们要面对的,不只是追兵和恶劣环境。”
未知的危险,隐藏在越来越强的信号干扰之中。
篝火再次燃起,映照着两人凝重却更加坚定的面庞。
目标近在咫尺,而迷雾,似乎也愈发浓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