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无穷小爆炸”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它在青岚宗弟子心中刻下了一道对数学力量既敬畏又渴望的深刻印记。宗门内加强了对高深数学项目,尤其是涉及无限和极限领域的风险评估与管控,研究风气在狂热中多了一份审慎。然而,科学的车轮并未因此停歇,只是转向了更为基础、也更为实用的方向。
就在这略显沉闷的反思氛围中,一个看似普通却困扰宗门已久的问题,被摆上了议程——飞剑操控的精准度问题。
飞剑,乃修真者最常用的法宝之一,既可千里之外取敌首级,亦可御剑飞行,遨游天地。然而,操控飞剑,尤其是进行精细操作或高速变向时,却并非易事。传统的心神御剑之法,依赖于修士的神识强度和与飞剑的心神联系,存在几个固有弊端:
1. 精度随距离衰减:神识覆盖范围越大,对飞剑的操控精度越低,远距离攻击往往只能保证大致方向,难以做到精准点杀。
2. 响应延迟:心神指令的传递和飞剑的响应之间存在微小但关键的延迟,在高速对决中,这延迟足以致命。
3. 易受干扰:神识易受对方神识冲击、阵法干扰或特殊环境的影响,导致飞剑失控。
4. 对心神消耗大:长时间、高精度的御剑,对修士心神是极大的负担。
宗门演武场上,时常可见弟子们操控着飞剑歪歪扭扭地刺击木人桩,或者在进行飞剑格斗训练时,两把飞剑像喝醉了酒一样在空中磕磕碰碰,毫无“剑仙”风采,反倒像是孩童打架。
“就不能让这飞剑听话点吗?”一个刚因为飞剑失控差点削掉自己发髻的年轻弟子抱怨道,“指东它往西,打狗它撵鸡!”
这话传到了正在演武场边观察的秦洛耳中。他看着那些轨迹飘忽、控制粗糙的飞剑,若有所思。
“指东往西,打狗撵鸡……”秦洛喃喃自语,“这本质上是一个空间向量控制问题。”
飞剑在空中的运动,完全可以看作一个质点的运动。要控制它,就需要精确控制它在每一时刻的位移向量(位置)、速度向量(大小和方向)、乃至加速度向量。
“传统的心神御剑,相当于用一套模糊的‘感觉’来生成控制向量,自然不精确。”秦洛眼中光芒渐亮,“如果我们能将其向量化、数字化呢?”
一个名为“向量飞剑控制系统”的项目悄然启动。这一次,秦洛决定从最基础、最成熟的技术入手,避免再次触碰不可控的高阶风险。
项目核心思路如下:
1. 飞剑改造:在标准制式飞剑上,加装微型化的“向量感应符阵”,用于精确测量飞剑自身的三维坐标(x, y, z)、速度向量(vx, vy, vz)和加速度向量(ax, ay, az)。同时,加装小型的“向量推进灵阵”,能在不同方向提供微小但精确的推力脉冲,用于调整飞行姿态和速度。
2. 操控终端:为剑主配备一个“向量操控手柄”或直接与修士的神经(神识)接口连接,用于输入目标指令向量。例如,剑主想让飞剑以速度V飞向目标点p,那么他只需通过手柄或意念,清晰地输入目标位置向量p和期望速度向量V。
3. 控制算法:在飞剑内部或通过近距离灵网,植入一个精简而高效的“向量控制芯片”(由算天门设计)。该芯片的核心算法是:
· 实时计算误差向量:Error = p_current - p_target (位置误差),以及 Velocity_error = V_current - V_target (速度误差)。
· 生成控制向量:根据误差向量,按照预设的比例-微分(pd)控制律,计算出需要的加速度控制向量 A_control = Kp * Error + Kd * Velocity_error (Kp, Kd 为控制参数)。
· 分配推进指令:将加速度控制向量A_control分解给飞剑上不同方向的“向量推进灵阵”,生成精确的推力脉冲,修正飞剑的飞行轨迹。
4. 坐标定位:借助初步建成的“宗门局部定位系统”(类似GpS),为飞剑和目标提供精确的全局坐标参考系。
方案一经提出,立刻遭到了不少传统剑修弟子的质疑。
“御剑讲究人剑合一,心意相通!弄这些冷冰冰的数字和向量,还有什么意境可言?”
“飞剑是法宝,是伙伴!不是冷冰冰的机器!”
“靠算出来的轨迹,能比得上心之所至,剑之所指吗?”
面对质疑,秦洛没有过多争论,只是让项目组先造出几把原型剑进行测试。
首批“向量飞剑”原型出炉,外观与普通飞剑无异,只是剑柄处多了一些细微的符文,重量稍重一丝。
测试在严格的演武场进行。
首先是最基础的“定点悬停”测试。
传统御剑:弟子努力集中精神,飞剑在目标点附近来回晃动,难以稳定。
向量飞剑:弟子通过手柄输入目标坐标,飞剑“嗡”的一声,精准地飞到指定点,稳稳悬停,纹丝不动,如同焊在空中。
“匀速直线穿刺”测试。
传统御剑:飞剑轨迹呈波浪形或螺旋形,速度起伏不定。
向量飞剑:轨迹是一条笔直的激光,速度恒定,精准命中百米外一枚铜钱的方孔。
“高速移动靶追踪”测试。
移动靶快速无规则移动。
传统御剑:飞剑追赶吃力,经常丢失目标,轨迹混乱。
向量飞剑:控制系统实时计算目标未来位置(简单的线性预测),飞剑划出优美的曲线,提前拦截,一击必中!
“多剑协同”测试。
三把向量飞剑,由一名弟子通过手柄统一指挥,分别输入不同的目标点和任务(攻击、干扰、防御)。三把飞剑如同拥有共享大脑,配合默契,在空中划出交织而不碰撞的精妙轨迹,瞬间完成合击战术!
一系列测试下来,结果碾压性的明显!
向量飞剑在精度、稳定性、响应速度、协同能力上,全面超越了传统御剑术!尤其是远距离和复杂环境下的表现,更是天壤之别!
那些原本质疑的剑修弟子,看着那指哪打哪、轨迹优美如数学曲线般的飞剑,张大了嘴巴,再也说不出话来。
这哪里是失去了意境?这分明是达到了另一种极致——绝对的精准!一种充满理性之美的精准!
“我……我能试试吗?”一个之前叫嚷着“人剑合一”的弟子,忍不住小声问道。
当他亲手操控向量飞剑,轻松完成了一系列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高难度动作后,他的眼神彻底变了。
“这……这种感觉……太棒了!”他兴奋地喊道,“不是模糊的感觉,而是清晰的掌控!我知道它下一秒会在哪里,我知道它为什么会去那里!这才是真正的‘如臂使指’!”
风向瞬间逆转!
向量飞剑立刻成为了宗门最炙手可热的法宝!订单雪片般飞向炼器堂。
弟子们开始疯狂学习向量、坐标系、控制律等基础知识,因为不懂这些,根本无法发挥出向量飞剑的全部威力。
甚至有人开发出了“向量剑阵”,将多把飞剑的控制向量进行数学组合,形成威力巨大的合击阵法。
青岚宗的演武场上,画风突变。弟子们不再闭目凝神,苦练“心剑”,而是拿着操控手柄或盯着灵板,讨论着“目标位置向量的坐标变换”、“速度向量的点积与夹角”、“pd控制参数的最优整定”……
飞剑破空之声,伴随着“偏航角修正完毕”、“加速度向量已更新”的电子提示音,构成了一幅奇特的“科学剑修”图景。
向量飞剑,这把用数学武装起来的利刃,真正做到了——
指哪打哪,例无虚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