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魔方”引发的空间思维训练热潮方兴未艾,青岚宗阵枢阁却已悄然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广阔而基础的领域——符箓。
这一日,苏妙仪在处理平台事务时,注意到一个被标记为“疑难杂症”的帖子,发帖人是一位专精火系符箓的散修,Id“赤焰道人”。帖子详细描述了他遇到的一个怪现象:他尝试改进祖传的“爆炎符”,在传统朱砂中掺入了一种新发现的“烈阳石粉”,期望提升爆炸威力。结果,绘制出的符箓极不稳定,十张中有七八张在激发瞬间就自毁,威力甚至不如原版,另外两三张则完全失效。
帖子下面有不少热心修士回复,有的认为是烈阳石粉纯度不够,有的猜测是绘制手法有误,还有的则归咎于“符缘未到”。赤焰道人一一尝试,却收效甚微,苦恼不已。
苏妙仪将此事告知秦洛。秦洛浏览了帖子,尤其是看到赤焰道人贴出的、掺入烈阳石粉后变得有些诡异的符纹显微灵影图时,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是时候将‘化学’引入符箓之道了。”秦洛放下玉符,对苏妙仪和天算子说道。
“化学?”天算子疑惑,“是与炼丹时那些反应类似的学问?这与符箓有何关系?”
“关系极大。”秦洛走到一面空白的灵璧前,指尖灵光汇聚,开始勾勒。“符箓的本质,是以特定灵纹引导灵力,存储、转化、释放能量或产生特定效果。而构成符箓的符墨(朱砂、灵血、矿物粉末等)和符纸\/符基(灵木、玉片、兽皮等),其本身也是物质,由更基本的‘元素’构成。它们之间的结合、反应,遵循着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化学规律。”
他在灵璧上画出了几个简单的球形模型,代表不同的“灵性元素”,并开始用短线连接它们。
“传统符箓学,只关注符纹的‘形’与‘意’,以及材料的‘性’(如朱砂性烈,灵玉性温),却忽略了材料内部,以及材料与材料之间,那些微观的、决定其宏观性质的结合方式——我们可以称之为‘化学键’。”
他重点标出了几种“键”:
“比如,离子键,源于阴阳相吸,结合牢固,性质稳定。许多防御性、稳固性的符箓基材,其内部可能以此类键为主。”
“共价键,通过共享‘灵子’(类比电子)形成,强度高,方向性强。许多复杂的复合符纹,其能量流转通道,可能依赖于此类键构成的稳定结构。”
“金属键,‘自由灵子’穿梭其间,导电、导热性极佳。这或许是许多雷符、火符核心传导部分的关键!”
“还有较弱的范德华力、氢键等,它们虽然力量小,却影响着符墨的附着、渗透、干燥等过程,同样不可忽视。”
随着秦洛的讲解,一个全新的、微观的符箓世界在苏妙仪和天算子面前展开。他们第一次意识到,那些看似浑然一体的符墨和符基,内部竟存在着如此精密的“建筑结构”!
“回到赤焰道人的问题。”秦洛调出了那张掺入烈阳石粉的符纹显微图,指着几处颜色异常、结构扭曲的区域,“烈阳石的主要成分,我们假设是一种高活性的‘阳炎素’。而传统朱砂,主要成分是‘硫汞矿’。两者在高温、高灵压(激发瞬间)下,很可能发生了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
他在灵璧上写出了假设的反应式:
【阳炎素+ 硫汞矿 → 不稳定中间产物 + 大量热 + 狂暴灵气】
“这个反应本身放热剧烈,产生大量无序灵气,瞬间破坏了符纹的稳定结构,导致自毁。即使偶尔没有立刻自毁,生成的不稳定中间产物也无法有效承载预设的‘爆炎’灵纹,导致失效。”
“那……该如何解决?”苏妙仪忍不住问。
“要么,寻找一种惰性载体包裹烈阳石粉,延缓或控制其反应速度;要么,调整朱砂配方,加入能够与烈阳石粉形成更稳定化合物的第三种材料;要么,干脆修改‘爆炎符’的符纹,使其能适应并利用这种剧烈反应,将其转化为更强大的、可控的爆发力……”秦洛给出了几条基于化学原理的思路。
他立刻让天算子通过平台,将这些分析私信给了赤焰道人。
几天后,赤焰道人激动地在原帖下更新了进展!他采纳了秦洛的第二个建议,尝试在朱砂和烈阳石粉中加入了一种常见的、性质温和的“凝露草汁液”。结果令人惊喜!绘制出的符箓稳定性大大提升,自毁率降至一成以下,而成功激发的符箓,其爆炸威力比原版提升了近五成!他在帖子中对“阵元Git.xian”平台和背后指点的高人感激涕零。
这个成功的案例,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来困扰无数符师的“材料冲突”、“稳定性差”、“效果不达预期”等问题,竟然可以从“化学键”和“反应原理”的角度找到根本原因和解决方案!
秦洛趁热打铁,在平台上正式开辟了“符箓化学”版块,并发布了开山之作——《符箓材料化学基础:从元素到化学键》。
这篇雄文系统地引入了“灵性元素周期表”的概念(在秦洛已知元素周期表基础上,融入了修真界特有灵性元素的拓展),详细阐述了各类化学键的形成原理、特性及其在符箓材料中的体现,并辅以大量实例分析。
文章一出,整个符箓界为之震动!
许多经验丰富的老符师看完后,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凭借直觉和经验摸索出的某些“独家配方”,其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清晰的化学原理!而更多年轻符师则如获至宝,终于找到了超越单纯模仿、进行自主创新的理论武器!
“符箓化学”版块瞬间成为平台最火爆的区域之一。
【我用‘共价键’理论优化了‘金刚符’的基材配比,防御强度提升了20%!】
【根据‘离子导电’原理,我改进了‘引雷符’的导灵纹路,施法延迟缩短了一半!】
【求助!‘清风符’加入‘飞羽粉’后持续时间变短,是不是发生了水解反应?】
各种基于化学原理的讨论、实验分享、求助帖层出不穷。符师们开始像炼丹师一样,谈论着“反应活性”、“键能”、“催化剂”(秦洛后续引入的概念)。他们不再将符箓视为神秘的艺术,而是可以理性分析、精确设计的“灵能化学产品”。
为了辅助研究,秦洛再次祭出“几何画板”,开发了“分子结构建模”功能。符师们可以在画板中,用不同颜色和大小的球体代表不同灵性元素,用不同粗细和类型的棍棒代表化学键,搭建出符墨材料的微观分子模型!画板可以自动计算模型的键长、键角、能量分布,甚至模拟在不同灵力环境下的稳定性!
这简直是符箓研究的革命性工具!以前全凭感觉和经验的材料配比,现在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先进行“分子级别的试错”!
一时间,平台上涌现出无数奇思妙想。有人设计出了基于“碳灵纳米管”(概念移植)的超强韧符纸,有人合成了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智能符墨,还有人试图构建“自修复”符箓,其原理是在符箓受损时,预设的化学键能够在一定条件下自动重组……
传统的符箓大师们坐不住了。起初他们对这种“离经叛道”的理论嗤之以鼻,但当他们看到年轻弟子们凭借这些新知识,轻松解决了一些困扰他们多年的难题,甚至设计出性能优异的新符箓时,巨大的危机感涌上心头。
一场围绕“符箓本质”的争论,不可避免地爆发了。传统派坚持符箓是“道”的载体,重在“意会”与“神传”,批评化学派将符箓“庸俗化”、“匠气化”。化学派则反驳,明晰其“理”方能更好地承载其“道”,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争论之中,“符箓化学”的影响力却与日俱增。
青岚宗,符箓堂。
一位须发皆白、德高望重的老符师,看着面前光幕上那复杂的分子模型和反应方程式,又看了看旁边弟子用新配方绘制出的、灵光流转明显更胜从前的符箓,长叹一声,对身旁的堂主说道:
“堂主,大势所趋啊。此‘化学’之道,虽初闻惊世骇俗,细思却直指本源。我符箓一脉,或许真将因此而迎来万古未有之变局。”
堂主沉默良久,缓缓点头:“传令下去,符箓堂弟子,皆需研习《符箓化学基础》。我辈……也不能落于人后。”
阵枢阁内,秦洛收到符箓堂寻求合作交流的讯息,微微一笑。
科学的种子,已然在符箓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接下来,就该是茁壮成长,乃至开花结果的时候了。
阵法,至此已不仅限于阵法。几何画板打通了数学与现实的壁垒,化学键理论则揭开了物质与能量转化的微观面纱。科学的触角,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融入这个玄幻世界的方方面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