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喺丛林度》(粤语诗)
文\/树科
企喺度,食喺度,瞓喺度
噈系喺呢度生生息息
噈系喺呢度奔奔走走
噈系喺呢度屈屈质质
最多嘅噈系喺呢度嘅
谂谂啲呢度嘅嘢
谂谂啲唔喺呢度嘅嘢……
我哋仲可以点呢?
呢度,根本唔系谂唔谂
要唔要嚟同唔嚟嘅
呢度,嘟唔系我哋
走定系唔走
我哋唔走嘟唔得嘅
呢度,嚟咗噈唔舍得嘅……
查实,嘟冇乜嘢好多谂嘅
我哋齐齐噈你睇睇佢
佢哋噈睇睇我哋:
山睇山高,人睇有冇……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025.6.30.粤北韶城铁姑娘生态园
《在粤语的丛林中探索》
——树科《喺丛林度》赏析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的多元版图中,粤语诗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底蕴和语言魅力,占据着别具一格的位置。树科的《喺丛林度》便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粤语诗,它以质朴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状态与思索,展现出粤语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思想深度。
一、粤语语言的独特魅力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而粤语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方言,为这首诗赋予了独特的韵味。粤语的发音丰富多变,其九声六调相较于普通话的四声,能够营造出更为复杂多样的韵律感。在《喺丛林度》中,诗人大量运用粤语的日常词汇与语法结构,如 “企喺度”“食喺度”“瞓喺度” 中的 “喺度”,以及 “噈系”“谂谂” 等表述,这些粤语特有的词汇让诗歌充满了浓郁的地域风情,仿佛将读者直接带入了粤语文化的氛围之中。
这种对粤语的运用,并非仅仅是语言形式上的标新立异,而是有着深层的意义。正如海德格尔所说:“语言是存在的家。” 诗人通过粤语这一母语般的语言载体,更真实、更直接地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感知与思考。粤语对于诗人而言,是其文化身份的标识,是连接其与生长环境、生活经历的重要纽带。在诗中,粤语的使用使得诗歌所描绘的场景与情感更加鲜活、生动,具有一种贴近生活本真的质感。与普通话诗歌相比,它避免了普通话在广泛传播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某种程度的 “标准化” 与 “同质化”,以独特的方言词汇和表达方式,挖掘出了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褶皱里的细腻情感与独特体验。
二、生存状态的真实呈现
从内容上看,诗的开篇 “企喺度,食喺度,瞓喺度 \/ 噈系喺呢度生生息息 \/ 噈系喺呢度奔奔走走 \/ 噈系喺呢度屈屈质质”,用简洁而直白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在 “丛林”(这里的 “丛林” 可视为生活环境的隐喻)中人们最基本的生存画面。人们在这里站立、饮食、睡眠,日复一日地生活,为了生存而奔波忙碌,甚至在局促的环境中艰难地挣扎。这几句诗没有过多的修饰与雕琢,却生动地展现了生活的真实与残酷,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来自生活底层的质朴力量。
这种对生存状态的如实描绘,与现实主义诗歌的传统有着相通之处。现实主义诗歌强调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反映,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疾苦。就像杜甫的诗歌,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样的诗句,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贫富差距与现实的残酷。在《喺丛林度》中,诗人同样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敢于直面现实的勇气,将生活的艰辛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使读者能够透过诗歌,看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真实处境,引发对生存意义的深入思考。
三、对环境的复杂情感
诗中写道:“呢度,根本唔系谂唔谂 \/ 要唔要嚟同唔嚟嘅 \/ 呢度,嘟唔系我哋 \/ 走定系唔走 \/ 我哋唔走嘟唔得嘅 \/ 呢度,嚟咗噈唔舍得嘅……” 这里展现出诗人对所处 “丛林” 环境的一种复杂而矛盾的情感。一方面,“丛林” 可能是充满艰难困苦的,它让人们感到无奈,甚至觉得无法选择离开或留下;另一方面,人们又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一旦身处其中,便难以割舍。
这种对环境的复杂情感,在文学作品中并不罕见。例如,沈从文的《边城》描绘了湘西茶峒小镇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展现了在时代变迁下,湘西人民对这片土地既坚守又迷茫的情感。在《喺丛林度》里,诗人对 “丛林” 环境的情感,既包含了对生活艰辛的无奈,又有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的热爱与牵挂。这种情感的交织,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张力,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纠结,也引发了读者对于自身与环境关系的思考:我们在生活的环境中,究竟是被动的承受者,还是可以积极改变的参与者?我们对所处环境的情感,又该如何去理解和安放?
四、理性的反思与洞察
“查实,嘟冇乜嘢好多谂嘅 \/ 我哋齐齐噈你睇睇佢 \/ 佢哋噈睇睇我哋: \/ 山睇山高,人睇有冇……” 诗歌的结尾部分,展现出诗人从对生存状态和环境情感的描述,上升到了一种理性的反思与洞察。“山睇山高,人睇有冇”,短短两句话,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揭示了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比较心理,人们总是在相互比较中衡量自己的价值与得失,就如同山与山之间似乎在比较谁更高一样。这种比较,有时会带来动力,但更多时候可能会让人陷入无尽的焦虑与困惑之中。
这种理性的反思,使诗歌超越了单纯的情感抒发和生活描述,具有了一种哲学的深度。它让读者在阅读之后,不仅仅是对诗中描绘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产生共鸣,更促使读者对人性、社会现象等进行深入的思考。这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中的一些作品有着相似之处,如艾略特的《荒原》,通过对现代社会中人们精神荒原状态的描绘,引发了对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在《喺丛林度》中,诗人以简洁而有力的诗句,引导读者去审视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探寻人生的真正意义。
五、结语
树科的《喺丛林度》以粤语为独特的语言媒介,通过对生存状态的生动描绘、对环境情感的细腻表达以及理性的反思洞察,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价值。它不仅是一首反映地域生活的诗歌,更是一首能够引发普遍共鸣、促使人们思考生存、环境与人生等重大问题的佳作。在当代诗歌的长河中,这首粤语诗犹如一颗独特的珍珠,散发着属于自己的光芒,为我们展现了粤语诗歌丰富的表现力与深刻的思想内涵,也为诗歌创作的多元化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正如叶燮在《原诗》中所说:“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后能载其性情、智慧、聪明、才辨以出,随遇发生,随生即盛。” 树科以其独特的胸襟与视野,创作出了《喺丛林度》这样富有生命力的诗作,让我们在粤语的丛林中,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与思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