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书》(粤语诗)
文\/树科
读,读古人,读行人
读人哋,读己己……
读信息,读资本,读废神
读诗书,读韵律,读魄魂……
山唔喺高,有仙噈灵
诗书唔喺多,经典物理兼具噈好……
炎黄人,世界人,噈汉语古文
畅游宇宙,己己赋能……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025.7.20.粤北韶城沙湖畔
《读诗书》赏析
文\/阿蛋
在粤语诗的缤纷世界里,树科的《读诗书》宛如一颗独特的星辰,散发着别样的光彩。它以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句,展现了作者对读书、对文化的深刻感悟。
一、粤语诗的独特魅力与背景溯源
粤语诗作为一种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诗歌形式,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历史发展来看,粤语诗经历了民歌、新民歌(粤讴)、旧体方言诗、自由体方言诗等多个阶段的演变。在 19 世纪,岭南地区就已有人尝试用粤语口语写诗。粤语俗语、歇后语、典故极为丰富,形容词生动有趣,这使得粤语诗具有独特的风格,区别于一般诗歌的文绉绉,显得诙谐且充满生活气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粤语诗盛极一时,众多岭南文人雅士用粤语入诗,嬉笑怒骂、针砭时弊,与国语讽刺诗齐头并进。粤语诗的发展与粤语本身的特点紧密相连,粤语保留了不少古汉语的发音,拥有九个声调,相比普通话四个声调,在朗诵诗词时能展现出更为明显的抑扬顿挫的音乐感。许多唐诗宋词用粤语读起来韵律优美,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押入声韵,用粤语朗诵能更好地感受入声短促带来的律动,而在现代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唐诗宋词中很多中古汉语的词汇及用法在粤语中也得以保留,如 “行”“企”“饮”“食”“鞋”“衫”“裤” 等单音节词汇以及 “几时”“几多” 等疑问词,现今广东人仍在使用。粤语诗的创作,不仅是一种语言艺术的展现,更是对地域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在粤语诗的长河中,不同时期的诗人用自己的笔触书写着时代与生活,而树科的《读诗书》便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诞生的。
二、《读诗书》的内容解析
(一)开篇之 “读” 的多元指向
诗的开篇 “读,读古人,读行人 \/ 读人哋,读己己……”,作者以一个 “读” 字统领全诗,奠定了诗歌的主题基调。这里的 “读” 具有多重含义,它不仅是对文字书籍的阅读,更是对世间万物、人生百态的品读。“读古人”,古人的智慧、历史的经验教训都蕴含在经史子集之中,通过阅读古人的着作,我们能穿越时空与先哲对话,汲取知识的养分。从《论语》中能领悟到为人处世的准则,从《史记》里能知晓历史的兴衰变迁。“读行人”,行人即身边的普通人,每个人都是一本独特的书,他们的经历、故事、性格特点等都值得我们去观察、去解读。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人情冷暖都在行人的言行举止间得以体现。“读人哋,读己己”,“人哋” 在粤语中是别人的意思,在阅读他人的同时,作者也强调了对自我的审视。这让我们联想到孔子所说的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与他人的对照中,我们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我。这种对自我与他人关系的思考,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生感悟。
(二)中间部分:读书范畴与意义的深化
“读信息,读资本,读废神 \/ 读诗书,读韵律,读魄魂……” 这几句进一步拓展了 “读” 的范畴。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读信息” 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但信息繁杂,真假难辨,过度沉迷其中可能会耗费精力,即 “读废神”。而 “读资本” 则反映了现代社会经济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资本的运作、商业的逻辑都需要我们去了解、去解读。然而,在这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中,作者笔锋一转,强调 “读诗书,读韵律,读魄魂”。诗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经过时间沉淀的精华。阅读诗书,不仅能获取知识,更能陶冶情操。“读韵律”,诗词的韵律之美是其重要特征之一,无论是古典诗词的格律严谨,还是现代诗歌的节奏韵律,都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韵律如同诗歌的音乐,在平仄交错、押韵和谐之间,传递着情感的起伏。而 “读魄魂” 则将读书的意义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诗书能滋养人的灵魂,让人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一片宁静的精神家园。正如苏轼所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改变人的气质,塑造人的灵魂。通过阅读诗书,我们能汲取古人的智慧,感受文化的魅力,从而让自己的灵魂得到洗礼与升华。
(三)“山唔喺高,有仙噈灵” 的寓意
“山唔喺高,有仙噈灵 \/ 诗书唔喺多,经典物理兼具噈好……” 这里作者化用了刘禹锡《陋室铭》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的名句。原句强调的是外在条件并非决定事物价值的关键,而在于其内在的精神内涵。在诗中,作者以此来类比读书,诗书的价值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是否经典,是否兼具物理(这里的物理并非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物理,而是指事物的道理、规律)。经典之作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普世的价值,历经岁月的考验而不衰。一本经典的诗书,能让人反复品味,每次阅读都能有新的感悟。它如同山中的仙人,赋予诗书以灵魂和灵气。无论是中国古代的经典着作如《论语》《孟子》《老子》等,还是西方的经典文学作品,它们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而 “经典物理兼具” 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书内容的丰富性与实用性,既要蕴含深刻的哲理,又要能对现实生活有所启示,帮助人们理解世界、指导生活。
(四)结尾:文化传承与自我赋能
“炎黄人,世界人,噈汉语古文 \/ 畅游宇宙,己己赋能……” 在诗歌的结尾,作者将视野从个人的读书感悟拓展到了文化的传承与人类的发展。“炎黄人,世界人” 表明无论身处何地,无论是炎黄子孙还是世界其他民族的人,都能从汉语古文这一文化瑰宝中受益。汉语古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它不仅是炎黄子孙的文化根基,也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贡献。“畅游宇宙,己己赋能” 则体现了作者对文化力量的自信,通过阅读汉语古文,人们能够汲取智慧,为自己赋能,从而在广阔的世界中自由遨游。这里的 “宇宙” 既可以指现实的宇宙空间,也可以象征着知识的浩瀚海洋和无限的人生可能。阅读汉语古文能让我们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思想,使我们有能力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实现自我价值。就像古人所说的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里的 “黄金屋” 和 “颜如玉” 并非物质上的财富,而是知识所赋予我们的精神力量和人生机遇。
三、《读诗书》的艺术特色
(一)语言简洁质朴,富有粤语特色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堆砌,但却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诗中运用了大量的粤语词汇,如 “人哋”“己己”“唔喺”“噈” 等,这些词汇的使用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地域特色,更让以粤语为母语的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粤语词汇的独特发音和韵味,使诗歌在朗诵时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例如 “读,读古人,读行人 \/ 读人哋,读己己……”,简单的几个字,通过粤语的韵律表达出来,富有节奏感。这种简洁质朴且富有粤语特色的语言风格,让诗歌更贴近生活,更易于被大众接受和理解。
(二)巧用典故与化用名句,增添文化底蕴
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化用名句,如 “山唔喺高,有仙噈灵” 化用《陋室铭》的句子,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这些典故和名句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它们在诗中的运用,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功底,也让诗歌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读者在阅读时,能联想到原句的出处和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这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运用,使诗歌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
(三)结构清晰,层层递进
从开篇对 “读” 的多元阐述,到中间对读书范畴与意义的深化,再到结尾对文化传承与自我赋能的升华,诗歌的结构严谨,层层递进。每一部分都紧密相连,逻辑清晰。开篇引出 “读” 的主题,中间论述读书的具体内容和价值,结尾将读书与文化传承、个人发展相结合,使整首诗的主题得到了充分的彰显。这种清晰的结构有助于读者理解诗歌的内涵,跟随作者的思路一步步深入思考读书的意义。
四、《读诗书》的价值与意义
《读诗书》这首粤语诗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与意义。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它是对粤语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弘扬。通过粤语这一独特的语言形式,将读书的感悟、文化的思考表达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粤语诗这一艺术形式,感受粤语文化的魅力。同时,诗中对汉语古文的强调,也提醒人们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信息传播迅速,传统文化面临着被忽视的风险。而《读诗书》通过诗歌的形式,呼吁人们回归经典,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这首诗能启发读者对读书的思考,引导人们正确地选择书籍,深入地阅读,从而实现自我提升和灵魂的滋养。它告诉我们,读书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塑造人格、提升境界。在喧嚣的尘世中,读书能让我们保持内心的宁静,找到人生的方向。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读诗书》为粤语诗的创作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例。它展示了粤语诗在表达现代思想和情感方面的可能性,为其他诗人的创作提供了借鉴。其简洁质朴的语言风格、巧妙的艺术手法运用,都值得学习和研究。
总之,树科的《读诗书》以其独特的魅力,在粤语诗的领域中独树一帜。它是对读书的礼赞,是对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人生的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粤语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也能从中获得对读书和生活的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