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 年 3 月 15 日,巳时,三兴机械商行新址
香江的春日带着暖意,却驱不散街头的紧张气息。皇后大道中一栋三层骑楼前,“三兴集团” 的铜质招牌在阳光下泛着光,而街角挤满了从内地南下的难民 —— 有的裹着破旧棉袄蜷缩在骑楼底下,怀里揣着皱巴巴的身份证明;有的举着 “求工” 木牌,与西装革履的洋行职员擦肩而过,形成新旧时代的刺眼对比。这是 1948 年的香江,解放战争已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华北、华东战局紧张,大批难民涌入这个英国殖民地,也让这里成了内地与海外物资流通的 “特殊通道”。
文三儿站在展厅里,正给东南亚客商介绍新到的德国精密机床。这批机床是从战后欧洲淘汰的军用物资里筛选出来的 —— 二战结束才三年,欧美各国忙着将军用设备转民用,香江凭借港口优势,成了这些 “二手设备” 进入亚洲的中转站。“这台机床的主轴精度能到 0.01 毫米,适合造农机配件。” 文三儿的手势熟练,谈吐间早已没了当年北平胡同里的油滑,多了几分商人的沉稳,只有他袖口磨出的毛边,还藏着从前拉洋车的痕迹。
“周先生,林叔来了。” 伙计轻声通报。周明远放下手中的航运报表,报表上用红笔标注着 “上海港封锁”“广州港限运” 的字样 —— 这是国民党当局为阻止物资流入解放区设下的障碍,也让香江的航线成了稀缺资源。他起身迎出去,林叔身后跟着两个穿西装的男人,是新加坡航运公司的代表。“周老弟,这可是好机会!” 林叔的声音带着兴奋,战后香江航运业刚复苏,谁能握住通往华南的航线,谁就能在 “物资缺口” 里抢占先机,“陈总他们手里的三条航线,能绕开国民党的封锁,直抵汕头、湛江这些解放区控制的港口。”
洽谈室里,周明远铺开航线图,指尖划过 “香港 — 广州 — 汕头” 的红线:“我们需要固定的‘快船航线’,每周两班,优先运输机械、钢材这些建设物资。” 陈总面露难色,手指敲了敲地图上 “港英当局” 的标注:“最近伦敦那边发了指令,要严查‘运往赤色区域’的物资,尤其是机床、发电机这类‘可军用’设备,一旦被扣,船和货都得没。” 周明远早有准备,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 —— 封皮印着 “香江中华总商会” 的烫金字样,里面是 “实业支援华南工厂重建计划书”,“我已经跟商会的老先生们谈过,把设备用途明确为‘民用农机制造’,港英当局那边,也通过商会捐了笔‘公益款’,疏通好了关节。”
三个月后,第一条 “三兴号” 货轮从维多利亚港启航。码头上,除了搬运工,还有不少穿中山装的年轻人 —— 他们是从内地来的技术工人,要跟着货轮去广州,参与解放区的工厂建设。周明远看着货轮远去,文三儿递来一封北平的电报,信封上盖着 “华北局物资部” 的红色印章。“方大哥调去华南局了,说广州刚解放,炼钢厂缺轧钢设备,让咱们赶紧运。” 文三儿的声音有些急,“可下月要发往新加坡的三台轧钢机,人家已经付了定金……”“定金我来赔。” 周明远语气坚定,目光望向北方,“北平解放时,咱们在顺和茶馆盼的就是这一天 —— 现在新政权要建工厂、造机器,这比什么订单都重要。”
1949 年 10 月 2 日,亥时,三兴集团顶楼
收音机里传来北京天安门的欢呼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的宣告穿过电波,在香江的夜空里回荡。周明远、文三儿、祥子和老陈围坐在收音机旁,桌上摆着祥子做的北平炸酱面 —— 面是从香江 “北平同乡会” 弄来的北方面粉,酱是托人从天津捎来的,还有林叔送来的潮汕月饼,带着侨乡的甜意。
窗外的香江夜景格外热闹,却藏着复杂的情绪。街头的报童挥舞着印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的号外,不少华人商铺悄悄挂出五星红旗的小摆件,却又怕港英当局查问,只能半掩在橱窗角落;洋行大楼里,外国职员正对着电报争论 —— 伦敦来电让他们 “观望局势”,而上海、广州的分行已经被新政权接管,让他们进退两难。这是 1949 年的香江,一边连着新生的祖国,一边牵着遥远的英国,成了时代夹缝里的 “特殊观察站”。
“北平解放时,方大哥发来电报,说顺和茶馆重新开了。” 祥子笑着说,眼里闪着光,“掌柜的还挂着咱们当年送的‘庆祝胜利’对联,现在又加了幅‘新中国万岁’,每天早上都有老伙计去喝早茶,聊的都是‘北平修地铁’‘天津建工厂’的新鲜事。” 文三儿摸出怀里的怀表,表盖里的北平家人照片已经有些磨损 —— 照片上的弟弟去年来信,说家里分了土地,还进了村里的互助组,“赵师傅也来信了,说兵工厂现在有了咱们运的机床,能造拖拉机了,小马儿还去工厂当了学徒,上个月寄来张穿工装的照片,笑得牙都露出来了。”
周明远拿起酒杯,酒是内地产的高粱酒,是老陈通过秘密渠道运来的 —— 现在香江市面上的内地商品还很少,只有靠交通站才能弄到这些 “家乡味”。“新国家成立了,咱们的任务更重了。” 他看向窗外,维多利亚港的货轮灯火点点,“我已经跟华南局谈好,要在广州建一个机械配件厂,把香江的技术和设备带回去。” 老陈点点头,从包里拿出一份 “中港物资转运清单”,上面盖着 “华南局外贸局” 的印章,“以后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躲躲藏藏了,港英当局最近也松了口,只要是‘民用建设物资’,报关都能走快速通道。”
当晚,周明远在日记本上写下:“从北平到香江,从抗战到建国,路虽远,心未改。1949 年 10 月,新中国诞生,此后,当以实业为笔,以家国为纸,续写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