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冽的北风裹挟着细碎的雪沫,抽打在人的脸上,如同刀割。
但百家镇公社的田野和水利工地上,却是一片热火朝天,与这酷寒的天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诛皎站在新修成的三号支渠的渠首闸门前,身上那件半旧的棉袄落满了雪花,眉毛和睫毛上也结了一层白霜,但他毫不在意,目光灼灼地盯着脚下那条用石块和水泥砌筑得笔直坚固的渠道。
这条支渠,如同一条即将苏醒的巨龙,蜿蜒伸向远处那片曾经因为缺水而产量低下的坡地。
在他的身后,是黑压压的人群。
各生产大队的干部、参与修建的社员,甚至不少老人和妇女,都自发地聚集到了这里。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期待和自豪。
今天是三号支渠试通水的日子。
也是检验他们这个冬天,顶着压力,抢回被炼钢运动耽误的时间,耗费无数心血和汗水完成的这项工程,是否真正有效的关键时刻。
“诛社长,都检查过了,闸门牢固,渠道平整,没问题!”李卫国从渠道那头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回来,哈着白气,脸上带着兴奋的红光汇报。
赵振华也搓着冻得通红的手,激动地说:“皎哥,加工厂那边也准备好了,新打的几台抽水机都调试好了,就等水来!”
诛皎点了点头,目光扫过全场,看到了人群前列站着的王建国书记和刘福贵社长。
王建国眼中是欣慰和期待。
而刘福贵的表情则复杂得多,有审视,有怀疑,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他当初并不完全赞成将全部劳力投入水利,认为有点小题大做,此刻更是担心万一通水不顺利,或者效果不彰,他少不了要说道几句。
诛皎没有理会那些复杂的目光,他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沉声下令:“开闸!”
守候在闸门旁的两个壮实民兵,听到命令,用力转动那沉重的绞盘。
铁链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厚重的木质闸门被缓缓提起。
一股浑浊的、带着冰碴的渠水,如同挣脱束缚的野马,从闸门下方汹涌而出,沿着新修的渠道,奔腾向前!
“水来了!水来了!”
人群顿时骚动起来,发出震天的欢呼。
孩子们兴奋地沿着渠道奔跑,大声叫喊。
大人们则踮着脚尖,伸长脖子,看着那生命之源般的渠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灌满干涸的渠道,向着远方流去。
水流所过之处,坚实的渠壁没有出现任何明显的渗漏,只有少量水汽浸润了石缝。
渠道的坡度和走向完美地引导着水流,没有丝毫阻滞。
“好!好啊!”王建国忍不住拍手称赞,“这渠道修得结实!比老渠强多了!”
李卫国激动地指着水流方向:“书记,您看!这水流量,比咱们预计的还大!照这个速度,最多半天,就能流到最远的那片坡地!”
刘福贵看着那奔腾的渠水,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出来,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然而,就在众人欢欣鼓舞之时,天空的颜色悄然发生了变化。
原本只是灰蒙蒙的天空,铅云开始急剧堆积,颜色越来越深,如同浸透了墨汁。
北风也骤然加大了力度,呼啸着,卷起地上的积雪,砸在人脸上生疼。
“要下大雪了!”有经验的老农抬头看天,脸色凝重地喊道。
果然,没过多久,细碎的雪沫变成了鹅毛般的雪片,密集地倾泻下来,天地间很快变得白茫茫一片,能见度急剧下降。
“不好!”赵振华脸色一变,“这雪太大太快!刚修好的渠道,还有那些没完全干透的边坡,会不会被冲垮或者冻坏?”
这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刚刚沸腾起来的热情上。
人群的欢呼声戛然而止,所有人都担忧地看向渠道,看向诛皎。
刘福贵也看向了诛皎,眼神里带着一丝质疑,仿佛在说:看吧,人算不如天算,你这工程,经不起考验。
王建国书记的眉头也皱了起来。
诛皎站在漫天风雪中,身形挺拔如松,脸上没有任何惊慌。
他早就通过空间里对天气变化的细微感知,预判到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雪。
他也早就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
“大家不要慌!”诛皎的声音透过风雪,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这场雪,正在我们的预料之内!”
他转身对李卫国和赵振华下令:“启动应急预案!卫国叔,你立刻带一队人,沿着渠道巡查,重点查看几个弯道和填方区,发现有积雪堵塞或者小范围滑塌,立即清理加固!振华,带你的人,把准备好的草帘子和防冻油布,覆盖到那些新浇筑的混凝土面和薄弱边坡上!”
“是!”
李卫国和赵振华毫不迟疑,立刻带着早已安排好的应急队伍,顶着狂风大雪,冲向了渠道沿线。
人们看到,那些队员动作熟练,分工明确,显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经过了专门的演练和准备。
草帘和油布被迅速展开,覆盖在关键部位。
巡查队伍冒着危险,在湿滑的渠岸上仔细检查,及时处理了几处因积雪过厚可能引发的隐患。
诛皎自己也跳下渠道,亲自检查闸门和渠底的状况。
他的冷静和有条不紊的指挥,像定海神针一样,稳住了所有人的心。
暴雪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才渐渐变小。
当雪停风住,天地间一片银装素裹时,那条新修的三号支渠,如同一条灰色的缎带,安然无恙地镶嵌在洁白的大地上。
渠水依旧在冰层下汩汩流淌,奔向它们的目的地。
渠道本身,除了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积雪,没有任何被冲毁或严重冻损的迹象。
覆盖的草帘和油布,有效地保护了工程的关键部位。
“成功了!渠道扛住了!”人群中爆发出比之前更加热烈的欢呼。
这一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是对工程质量的彻底信服,更是对诛皎远见卓识的由衷敬佩。
王建国书记用力拍着诛皎的肩膀,连说了三个“好”字:“诛皎啊诛皎!真有你的!料事如神,准备充分!这下我彻底放心了!”
刘福贵站在一旁,看着那在冰雪中岿然不动的渠道,看着周围社员们对诛皎那发自内心的拥戴,脸上火辣辣的,心中最后那点不服气,也终于被事实碾碎,化为一声无声的叹息。
他不得不承认,在关乎根本的大事上,这个年轻人的眼光和手段,确实远超自己。
开春后,冰雪消融。
三条新修的支渠和彻底清淤加固的主干渠,构成了一个高效畅通的灌溉网络。
当其他公社的一些地区因为春旱而焦急万分时,百家镇公社的良田却得到了充分的滋润。
尤其是那几千亩曾经缺水的坡地,第一次喝上了充足的“增产水”。
社办加工厂也利用水利之便,安装了新的水轮机,动力更加充足,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清澈的渠水,不仅流淌在田地里,更流淌在每一个社员的心里。
他们知道,这个冬天,诛社长顶着压力,力排众议,带领他们修建的,不是面子工程,而是真正福泽后世的命脉工程。
这项工程,将在未来无数个春夏秋冬,持续不断地为百家镇的土地注入生机,为他们的饭碗提供最坚实的保障。
看着绿油油的麦苗在春风中摇曳,看着水渠里欢快流淌的碧波,诛皎站在渠畔,心中欣慰。
他又一次,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果,守护了这片土地和依靠土地生活的人们。
这水利之功,利在当下,福泽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