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星池初定阴阳 藏经阁暗藏玄机
石屋之内,一夜无眠。
并非因环境不适,这依石柱而建的居所虽简洁,却干净温暖,布置得恰到好处,更能隐约感受到石林中流淌的温和灵气。然而,张简与李娥心中那沉甸甸的抉择与对未来的忧虑,却比任何外界的不适都更让人辗转反侧。
小鱼儿与无尘倒是睡得安稳。或许是因为此地纯净祥和的气息,或许是连日奔波后的彻底放松,两个孩子呼吸平稳,小鱼儿周身那温润的金辉与无尘内敛的冰冷气息,都显得比在外界时更加柔和。
翌日清晨,天色微熹,便有侍者前来引领。
穿过依旧宁静的石林小径,众人再次来到了那座宏大的星枢殿。玄枢星使已在大殿等候,今日他换了一身更为朴素的深灰色长袍,气息愈发内敛。
没有过多寒暄,星使直接带领他们穿过大殿侧方的一条回廊,走向星枢殿深处。回廊两侧墙壁上,刻画着无数繁复的星图与古老符文,行走其间,仿佛漫步于星河历史。
回廊尽头,是一扇由整块星光蓝玉雕琢而成的拱门。门未开启,已有精纯至极、蕴含着周天星辉与大地灵机的气息从中弥漫而出,令人精神一振。
“此处,便是‘蕴星池’。”玄枢星使在门前停下,神色肃然,“池内汇聚万年星辉与地脉祖炁,最能滋养本源,调和阴阳。在此地修行一日,可抵外界百日之功。然其中能量亦非温顺,需有引导,否则过犹不及。”
他看向张简和李娥怀中的孩子:“将二位小友交予我吧。老朽需以自身星力为引,助他们导引池中能量,初步稳固其体内太极之象。”
张简与李娥相视一眼,虽有不舍与担忧,但既已决定,便不再犹豫。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孩子递到玄枢星使手中。
星使怀抱两个孩子,如同捧着两件稀世珍宝。他并未直接推门而入,而是先凝神静气,周身泛起淡淡的、与那星光蓝玉同源的蓝色光晕,仿佛与整个蕴星池的气息融为一体。随后,他才缓缓推开那沉重的玉门。
门开刹那,磅礴却不狂暴的星辉灵气如同温暖的潮水般涌出,将门外众人都笼罩其中。张简只觉体内那缕浩然气自发活跃起来,李娥眉心的守意剑魂也传来舒适的悸动。
门内景象更是令人震撼。并非寻常水池,而是一片氤氲着如梦似幻的蓝色光雾的空间。光雾中央,是一口不过丈许方圆的池子,池水并非液体,而是如同液态的星辰,缓缓流转,散发着柔和而浩瀚的光芒。池底似乎与地脉相连,隐隐有低沉的嗡鸣传来,与穹顶(此处穹顶亦是星辉凝聚)垂落的丝丝星辉交汇,形成完美的循环。
玄枢星使抱着孩子,步履沉稳地走入那片蓝色光雾,最终盘膝坐于蕴星池畔。他将小鱼儿与无尘轻轻放在身前,双手虚按,分别抵在两个孩子后背。精纯温和的蓝色星力自他掌心涌出,如同最灵巧的向导,缓缓渗入两个孩子体内。
起初,并无异状。但随着星力的持续注入与引导,蕴星池中那液态的星辰能量开始受到吸引,分出一缕缕精纯的星辉,如同拥有生命般,主动缠绕上小鱼儿与无尘。
小鱼儿周身金辉大放,那至阳道胎仿佛久旱逢甘霖,贪婪却有序地吸收着同属阳刚、却更加中正平和的星辰之力,眉心的符文闪烁着愉悦的光芒。
而无尘那边,景象则更为奇特。那极致阴寒的玄阴魔骨,并未排斥这星辰之力,反而如同找到了某种共鸣。幽深的玄阴气息与蓝色的星辉交织,在他周身形成了一片微缩的、静谧的星空幻象,他胸口那符文也流转着幽光,不断吞噬、炼化着星辉,将其转化为最本源的玄阴之力。
更奇妙的是,在玄枢星使精准的引导与蕴星池特殊能量的调和下,那原本泾渭分明、甚至隐隐对抗的至阳与玄阴之力,此刻竟开始以一种极其缓慢、却异常稳定的节奏,围绕着两个孩子中心那无形的“太极”基点,缓缓流转、交融。
虽远未达到在观星塔核心那般显化太极虚影的程度,但那针锋相对的冲突感确实大大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微妙的、动态的平衡。
玄枢星使全神贯注,额角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显然同时引导两种极致力量,并维持其平衡,对他而言也是极大的消耗。
张简与李娥站在门外,屏息凝神地看着这一幕,心中既紧张又充满希望。
如此过了约莫一个时辰,玄枢星使才缓缓收功,长吁一口气。他脸色略显疲惫,但眼中却带着满意之色。
“根基已初步稳固。”他走出光雾,将依旧在沉睡(或者说深度冥想)中的孩子交还给张简和李娥,“每日需来此修行两个时辰,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假以时日,他们当能初步掌控自身力量,而非被力量所控。”
“多谢星使!”张简和李娥由衷感激。
“分内之事。”玄枢星使摆了摆手,“接下来,该你们了。”
他引领二人离开蕴星池区域,来到了星枢殿另一侧的藏经阁。
与蕴星池的神秘浩瀚不同,藏经阁显得古朴而厚重。巨大的书架直抵穹顶,上面摆放着无数材质各异的卷轴、玉简、骨片甚至金属板,空气中弥漫着书香与岁月的气息。
“此地收录了‘垣’万载以来收集、整理的诸多典藏。”玄枢星使道,“涵盖功法、阵法、丹道、星象、秘闻等诸多领域。你们身负守秘传承,或许能在此找到适合你们的道路,或解开心中一些疑惑。”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李娥眉心和张简一眼:“守意剑魂的后续修炼法门,以及……浩然正气与守秘之力的结合运用,在此处或许能找到一些线索。能领悟多少,全看你们自身的机缘与悟性。”
说完,他便转身离去,留下张简和李娥在这片知识的海洋中。
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决心。
李娥径直走向标记着“剑道”、“魂修”的区域,她迫切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并掌控眉心的守意剑魂。
张简则沉吟片刻,走向了“气法”、“古道”以及“秘闻杂录”的区域。他体内的浩然气虽正大光明,却缺乏系统的修炼法门,而关于“守秘人”、“蚀”以及这方天地的古老秘密,他更是渴望了解。
藏经阁内寂静无声,只有书页翻动的细微声响。
李娥很快沉浸在一枚记载着《守心御剑篇》的玉简中,其中对于剑意、剑魂的阐述,让她茅塞顿开,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张简则在一排古朴的兽皮卷前驻足,他抽出一卷名为《皇华启明录》的残卷,其中记载的正是上古儒修淬炼、运用浩然正气之法,虽不完整,却让他如获至宝。他又翻找了一些关于上古之战和“蚀”的零星记载,虽然大多语焉不详,但拼凑起来,也让他对那场浩劫和潜在的敌人有了更模糊却更深刻的认识。
时间在专注的阅读与领悟中飞速流逝。
当侍者前来提醒他们该去接孩子时,两人才恍然惊觉,已过去了大半日。
走出藏经阁,虽身体疲惫,但两人眼中都多了几分以往不曾有的神采与坚定。
接下来的日子,便如此规律起来。
每日清晨,送孩子们去蕴星池,由玄枢星使亲自引导修行。
随后,张简与李娥便泡在藏经阁中,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提升着自身。
傍晚,接回孩子,一家人在石屋中享受短暂的温馨时光。
“垣”内的生活,宁静而充实,仿佛与外界的纷扰彻底隔绝。
小鱼儿与无尘在蕴星池的滋养和玄枢星使的引导下,气息日益稳固,那太极平衡之势也越发明显。小鱼儿活泼了些,偶尔会发出咿呀学语之声;无尘虽依旧安静,但那双眸子中的星河似乎更加璀璨灵动。
张简的浩然气愈发精纯凝练,已能初步运用一些《皇华启明录》中记载的御气法门。李娥对守意剑魂的掌控也提升显着,已能主动激发其守护之力,甚至隐约触摸到一丝攻击的边角。
秦骁的伤势在“垣”的灵药调理下逐渐好转,小丫也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环境,脸上重新露出了属于孩童的笑容。
一切,似乎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无论是张简还是李娥,心中都清楚,这份宁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间歇。
藏经阁中那些关于“蚀”的恐怖描述,玄枢星使话语中隐含的深意,以及孩子们身上那注定无法平凡的力量,都如同悬顶之剑,时刻提醒着他们,真正的挑战,尚未开始。
这一日,张简在翻阅一批格外古老的、以某种奇异金属板记录的文献时,手指触碰到了一个隐蔽的机关。
咔哒。
他身旁的一个书架,竟无声无息地向侧方滑开,露出了后面一间隐秘的暗室。
暗室不大,其中只摆放着一物——一座由不知名黑色金属铸造的、造型奇古的罗盘。
罗盘中心,并非指针,而是一黑一白两条相互衔尾、缓缓游动的阴阳鱼。而在罗盘的边缘,刻着一圈他无比熟悉的、与“守秘”令牌同源的古老符文。
更让他心跳加速的是,当他的目光落在那罗盘上时,他怀中,那早已碎裂的令牌残留的一丝气息,竟然再次产生了微弱的共鸣!
与此同时,远在“垣”之外,那片他们曾经跋涉过的戈壁深处。
一道孤独的身影,正靠在一块风化的巨岩下,艰难地处理着肩膀上那道几乎见骨的、缠绕着阴煞之气的伤口。
正是那离去多日的黑衣少年。
他忽然心有所感,猛地抬起头,望向“垣”的方向,灰黑石质的手臂不受控制地痉挛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难明的神色。
“终于……开始了吗……”
他低声自语,声音沙哑,带着一丝疲惫,一丝了然,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期待与决绝。
【第一百七十四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