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外围的永乐屯,冬小麦刚抽出新穗,邓艾就带着农师在田埂上忙碌。农师蹲下身,手把手教百姓们“疏苗”:“这苗太密了,得拔掉些弱苗,剩下的才能长得壮,秋收时亩产能多两斗。”
百姓们围着农师,学得格外认真。之前从陈仓逃出来的李老汉,手里拿着小铲子,小心翼翼地疏苗,脸上满是期待:“邓大人,要是真能多收两斗,俺家今年就能给娃娶媳妇了。”
邓艾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老丈放心,只要好好种,不仅能娶媳妇,还能存些粮,再也不用怕饿肚子了。”他转头对身边的赵广说,“把屯子里的壮丁都组织起来,分成两队,一队跟着农师学种地,一队跟着士兵练武艺——种地能糊口,练武艺能防身,咱们得让百姓既安居,又能自保。”
赵广点头,立刻去安排。没过多久,屯子里就响起了整齐的口号声——壮丁们拿着木棍,跟着士兵练刺杀,虽然动作生疏,却个个精神抖擞。李老汉看着这一幕,感慨道:“还是朝廷好啊,司马懿在的时候,只知道抓壮丁打仗,哪管咱们死活。”
可安稳的日子没过几天,司马懿就派了两千人来袭扰屯子,想抢收冬小麦。邓艾早有准备,让赵广率领练过武艺的壮丁埋伏在屯田两侧的树林里,自己则带着士兵正面迎敌。
“邓艾,识相的就把小麦交出来,不然踏平你的屯子!”带队的将领大喊着,率军冲了上来。
邓艾冷笑一声:“想要小麦,先问过我手里的刀!”他挥刀冲上去,士兵们紧随其后,和司马懿的人厮杀起来。树林里的壮丁们也冲了出来,拿着木棍砸向敌人,虽然没什么章法,却人多势众,很快就把司马懿的人逼得节节败退。
“撤!快撤!”带队的将领见势不妙,率军逃跑。邓艾没有追击,而是让人清点损失——只有几个壮丁受了轻伤,小麦一点没少。李老汉看着完好无损的麦田,激动得直哭:“邓大人,您真是咱们的救命恩人啊!”
邓艾让人给受伤的壮丁包扎,又让人把抢收的第一批小麦磨成面粉,给屯子里的百姓们做馒头。馒头的香味飘在屯子里,百姓们捧着热气腾腾的馒头,心里都暖烘烘的。有个年轻的壮丁叫王二,吃完馒头就找到邓艾:“邓大人,俺想加入朝廷的军队,跟着您杀司马懿,保护屯子!”
其他壮丁也纷纷响应:“俺也去!”“俺也去!”邓艾看着他们,心里满是欣慰——民心就是兵力,有了百姓的支持,平定司马懿只是时间问题。
而陈仓城内,司马懿得知袭扰屯子失败,还损失了几百人,气得一口血喷了出来。司马昭连忙扶着他,哭着说:“父亲,咱们别撑了,不如投降吧,至少能保住性命。”
“投降?”司马懿推开他,眼神里满是疯狂,“我司马懿一生征战,怎么能投降?就算死,也要拉着季汉垫背!”他下令,把陈仓城里最后一点粮都集中起来,给士兵们分了,准备第二天突围,去漠北投靠轲罗延。
可他没想到,士兵们早就不想打了。当天夜里,不少士兵偷偷打开城门,逃到邓艾的屯子投降。邓艾对他们说:“只要你们真心归顺,朝廷既往不咎,还能给你们分地,让你们回家和家人团聚。”
士兵们听了,都很感动。有个士兵叫张勇,哭着说:“邓大人,俺们早就不想跟着司马懿了,他把俺们的家人都抓起来当人质,俺们没办法才打仗。现在俺们投降了,您能救救俺们的家人吗?”
邓艾点头:“放心,只要咱们拿下陈仓,就把你们的家人都救出来。”他让人把投降的士兵编进队伍,教他们种地、练武艺,让他们成为保护屯子的力量。
消息传到长安,诸葛亮的身体已经快不行了。他躺在榻上,听马谡汇报邓艾安抚百姓、收纳降兵的事,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好……好啊……邓艾懂民生,赵广懂军事,他们是季汉的栋梁……以后……季汉就靠他们了……”
马谡握着诸葛亮的手,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丞相,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平定司马懿,守护好季汉的江山,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
诸葛亮点了点头,缓缓闭上眼睛,手里还攥着那张写满“民生”“民心”的奏折——他一生追求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虽然还没完全实现,但他知道,只要守住民心,季汉的未来就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