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十三年,冬,京师永定门外。
北风卷地,霜气凛冽,然而新落成的永定门火车站却人声鼎沸,喧闹远胜集市。蒙古特使兀良合台独立月台,仰首望向眼前巍然屹立的钢铁巨兽,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青龙号”蒸汽机车通体乌黑锃亮,车头鎏金“青龙”二字如跃渊潜鳞,在冬日稀薄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庞然车体不时喷吐白汽,轰鸣声低沉厚重,恍若巨龙低吟,震得脚下地面隐隐颤动。
“使者,请上车。”
兀良合台闻声回首,只见一名身着玄甲、腰佩绣春刀的年轻军官稳步上前,正是龙鳞卫百户张龙。对方举止沉稳,目光明澈,看似随意一站,却隐然封住所有进退之路。
兀良合台颔首示意,深吸一口凛冽空气,抬脚踏上鎏金踏板。车厢内铺着厚密绒毯,琉璃车窗明净如无物,铜制暖炉散着融融热意,与车外严寒恍若两个世界。
汽笛骤然长鸣,声震四野。列车缓缓启动,兀良合台凭窗望去,北京城巍峨的城墙渐行渐远。他手指无意识叩击窗棂,心中波澜起伏,不由想起昨日临行前的安排…
---
离京前一日,京师街市。
兀良合台在张龙陪同下,信步于京城繁华街巷。水泥路面平整如磨,两侧商铺鳞次栉比,叫卖声、车马声、笑语声汇成一片生机勃勃的喧哗。
“甜如蜜的闽广白糖!一斤只卖十文!”糖铺伙计高声吆喝。兀良合台信手拈起一撮,颗粒晶莹剔透,甜香沁人心脾。他心下暗惊:在草原,这等品相的白糖价比黄金,唯有王公贵族年节时分方能享用少许。
“淮北精制盐!雪白无杂质!”盐铺前百姓排起长队。兀良合台捻起一撮细盐,指尖搓揉,颗粒均匀,毫无苦涩之气。比之草原上粗砺浑浊的盐块,不啻天壤之别。
“茉莉香皂!洗脸沐浴留香三日不散!”货郎摇动拨浪鼓,声调悠长。兀良合台取过一块,只觉花香袭人,造型精美如玉雕。草原人洗漱多用碱块,何曾想过清洁之物竟可如此雅致。
最令他惊讶的是蜂窝煤铺子。百姓推着独轮车,满载黑色煤饼。伙计热情介绍:“一个煤饼能烧一整晚,暖和又省钱!”兀良合台想起草原寒冬,牧民为捡牛粪取暖费尽心力,不禁感慨万千。
张龙似是看出他的心思,微笑道:“这都是陛下登基以来推行新政的成果。天工院改良各类技艺,务使百姓用得上、用得起好东西。”
兀良合台表面赞叹,心下却另有一番计较。当夜,他秘密召来三名亲随,吩咐道:“你三人换装打扮,分头探查京师虚实。尤其留意军械、粮储、工坊诸事,但要小心,切勿暴露身份。”
他不知的是,这几人刚离驿馆,龙鳞卫便已悄然尾随。
翌日清晨,皇极殿内。
龙鳞卫指挥使赵铁柱躬身禀报:“陛下,蒙古使者昨夜派遣三名细作,欲窥探京师虚实。是否要…”
朱啸闻言轻笑,熔金瞳中流光微转:“让他们看。天朝大国,无不可对人言。朕正要他们亲眼看看,什么是煌煌天威,什么是盛世气象!”
赵铁柱会心一笑:“臣明白。已加派人手,名为保护,实为引导。必让他们看到该看的东西。”
朱啸颔首,指尖轻敲龙椅扶手:“甚好。要让他们知道,大明之强,强在明处,强在堂堂正正!”
---
列车呼啸,向北疾驰。
兀良合台安坐车厢,望着窗外景物飞逝,心中震撼难以言表。火车沿轨而行,平稳迅捷,以往需要月余的路程,如今一日便抵达山海关。
列车停靠山海关站,张龙向兀良合台拱手道:“使者,铁路目前只修至此地。此后路程,需换乘马车。”
兀良合台走下火车,顿觉寒意扑面。早有准备的精钢马车已在站外等候,车身宽大,装有新式弹簧减震,车轮包裹橡胶,远比寻常马车舒适。
然而一出山海关,路途便截然不同。尽管大明官道已尽量平整,但比起水泥路面和铁路,仍显颠簸曲折。马车行驶在黄土官道上,车轮轧过积雪,时而陷入泥泞,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兀良合台透过车窗,望着窗外景象,感慨万千。不过一日之隔,却是天壤之别。铁路平整如砥,列车迅捷如风;官道虽经修整,但仍难免坑洼颠簸。他不禁想起京师那平整如镜的水泥路面,车马行走其上,几无颠簸之苦。
“此去归化,还需几日?”兀良合台问道。
张龙计算道:“若天气晴好,约莫十日可到。若是遇上风雪,怕是半月也难说。”
兀良合台默然。来时乘坐火车,从京师到山海关不过一日;归去乘坐马车,却要十余日。这一快一慢之间,让他深切体会到科技的力量。
沿途每隔五十里设有驿馆,供应热水热食。厨子用新式铁炉炒菜,香味扑鼻。侍者端来香茗:“此乃陛下特赐的龙井茶饼。”
兀良合台抿了一口,茶香醇厚,回甘悠长,竟是上等贡品。在草原,这等好茶唯有大汗才能享用,而大明皇帝却慷慨赐予使者。
张龙指着窗外正在修筑的路基:“陛下有旨,三年内要将铁路修至归化。届时使者再来京师,便可直达了。”
兀良合台心中暗惊:大明科技已到如此地步!若铁路真修至草原,漠南与京师将再无距离之隔。
---
十日后,归化城外。
马车缓缓驶入城门,兀良合台整衣下车。林丹汗率众首领亲迎,仪仗森严,旌旗蔽日。
“大汗!”兀良合台跪地行礼,“臣幸不辱命。大明皇帝陛下赐下金币千枚,银币10万枚、铜币百万枚,珍珠十斛,绸缎千匹;另有精盐百石,上等茶砖五十担,白糖二十担,蜂窝煤千块,煤炉十具…”
随从抬上一箱箱赏赐,打开时金光灿灿,珠光宝气,让众首领看得目瞪口呆。更让他们惊喜的是那些生活物资:洁白如雪的精盐、芬芳扑鼻的茶砖、晶莹剔透的白糖,还有那黑亮规整的蜂窝煤和新式煤炉。
林丹汗扶起兀良合台,目光炯炯:“明朝皇帝有何要求?”
兀良合台正色道:“大明皇帝期待大汗亲自来京觐见,共商边贸大计。若大汗愿往,陛下承诺将给予更多恩赏,包括...”他压低声音,“新式火器与农具。”
众首领听得面面相觑,帐前一片哗然。大明皇帝出手如此阔绰,却只期待大汗亲自往京一见,此等气度,确实非凡。
林丹汗仰天大笑,声震原野:“好!明朝皇帝果然痛快!本汗准了!开春便亲自往京师朝见大明皇帝!”
兀良合台屏退左右,独对林丹汗。
\"明朝皇帝另有五求。\"他蘸奶茶在案上划写:
\"其一,献朵颜三卫酋首入京;\"
\"其二,岁贡牛十万头、马二万匹、羊二十万头;\"
\"其三,大汗亲赴京师朝觐;\"
\"其四,永镇北疆,剿灭犯边部族;\"
\"其五,开放归化、张家口、大同三处边市。\"
林丹汗金刀顿地:\"岁贡太重!\"
\"臣观明军新炮...\"兀良合台声音发颤,\"一发可灭万人部落。且陛下允诺:岁贡三成折银元抵付,另赐新式农具万件,助我增产。\"
他展开礼单:\"陛下已赐蜂窝煤炉千具。一煤饼暖帐一夜,省却万千牛羊粪。\"
林丹汗凝视煤炉图纸,忽道:\"朵颜三卫...\"
\"臣已密令擒拿。\"兀良合台眼露寒光,\"其部众分赏三十六部,可安各部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