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底中心的指令如同精密齿轮般再次咬合,高速运转。
“金蝉计划启动!”技术团队负责人应声答道,手指在虚拟键盘上化为一片残影。
主屏幕上,代表核心数据流的纤细光带开始闪烁、分叉,如同拥有生命般,沿着预设的“蜂鸟”加密信道,悄无声息地向瑞士和新加坡的节点流淌、隐匿。
数据迁移的进度条无声而坚定地攀升。
另一边,法务团队的首席律师已经接通了华盛顿顶级游说公司的加密线路,语速飞快地交换着关键代码和条款名称。
另一块屏幕上,一份针对“熔炉”预案潜在工具的初步分析清单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被填充、加注,红色的“高风险”标记和黄色的“需密切关注”标记不断弹出。
冯德·玛丽则开始草拟致主要合作伙伴的“风险提示”通讯稿,措辞谨慎而坚定。
旨在将国际移动互联网股份公司的利益与全球合作伙伴的网络更深地捆绑在一起。
“‘楔子联盟’同步加速!”宏观经济分析师团队的工作站上,复杂的关联模型正在重新计算。
新能源电池、稀土永磁、港口起重机、智能物流四个领域的龙头企业之间的虚拟连接线被不断加粗、高亮,模拟着协同效应产生后的巨大能量场。
“就像tcp\/Ip协议……”有人低声重复着那个令人心潮澎湃的比喻,眼神炽热。
然而,那深邃的“数字深渊”监控屏,似乎并不打算听从陆彬的“警告”。
就在内部应对方案全面启动的喧嚣中,那个微弱的异常脉冲,再次出现了。
这一次,它不再是稍纵即逝的敲门声,而是变成了一串短促、重复、极具规律性的信号序列。
像一段……摩尔斯电码,又或者某种更复杂的、试图建立初步通信协议的尝试。
它的特征依然陌生,不属于任何已知的敌对势力或网络武器库,但其智能性和目的性已昭然若揭。
“陆董!”监控员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它又来了!信号强度提升了0.5个百分点,模式改变,重复序列,疑似……联络尝试!”
冰洁的眉头紧锁:“不是攻击……是探测?还是……”
她的话没说完,但所有人都明白那未尽的含义——或者是更高明攻击的前奏,旨在试探反应,寻找更深层次的漏洞。
陆彬的目光如同实质般刺向那闪烁的异常信号序列。
外有“熔炉”压顶,内有“深渊”悸动。这内外交织的攻势,几乎完美地同步了。
“分析它!”陆彬的命令没有丝毫迟疑,压下了控制室内陡然升起的又一波紧张。
“动用‘玄武’深度学习模块,比对所有已知和非已知的信号模式库。我要知道这段序列最可能的来源和意图。”
“玄武”系统——以中国古代神兽命名,是公司最尖端的AI威胁分析平台,专为应对未知网络威胁而设计。
几乎在命令下达的同时,“玄武”模块已被激活,庞大的算力开始吞噬那短短的异常序列。
将其拆解成最基础的比特流,与浩瀚如烟海的数据库进行着每秒亿万次的比对和模式识别。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控制室内,只有键盘敲击声、指令汇报声和略显沉重的呼吸声。
突然,“玄武”的主界面跳出一个匹配提示,置信度高达92.7%。结果却让所有看到的人愕然。
“匹配项……非攻击性模式库。”分析员的声音充满了难以置信。
“特征最接近……早期阿帕网(ARpANEt)用于节点间初始握手的‘问候’协议变体?但这不可能……那种古老且早已废弃的协议……”
阿帕网,互联网的雏形。一种早已被现代互联网协议栈淘汰的、近乎化石级别的通信方式。
一个来自“数字深渊”的、未知的智能脉冲,在用互联网“始祖”的语言敲门?
这诡异的反差让地底中心陷入了一种更加莫测的寂静。
陆彬凝视着那匹配结果,眼神深处风暴凝聚。这绝非巧合,更不像怀旧。
这更像是一种刻意为之的、极具象征意义的……嘲讽?或者说,宣告?
他缓缓开口,声音在地底空间回荡,清晰地下达了新的指令:
“回复它。”
技术团队负责人猛地抬头,眼中充满惊疑:“陆董?这风险……我们还不确定……”
“用同样的‘古老’协议变体,回复一段无序的混沌噪声。”
陆彬打断他,语气冷冽如冰,“不必包含任何有效信息。只附加一个最简单的、重复的校验值错误标记。”
他要做的,不是对话,而是反向试探。
如果对方是善意的,会被这错误的回应阻隔在外。
如果对方是恶意的、拥有高度智能,那么这个明显不符合协议规范、却又带着特定技术错误的回应,将是一个极其诱饵——它会暴露对方更多的技术特征和意图。
这是一步险棋,但在对手可能已经敲响全面战鼓的时刻,被动等待意味着更大的危险。
“执行。”陆彬的声音不容置疑。
技术团队深吸一口气,手指再次落下。
一段承载着混沌噪声和错误标记的、用古老互联网“方言”编织的回复信号。
被小心翼翼地注入“蜂鸟”系统的特定冗余信道,向着那未知的脉冲来源,逆向流淌而去。
地底中心的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
目光在代表“熔炉”威胁的外部监控屏、加速运行的“楔子联盟”模拟屏、以及那深不见底、刚刚被投下一颗反向试探石子的“数字深渊”监控屏之间来回移动。
现实世界的行政绞杀与数字世界的幽灵脉冲,两场在不同维度同时打响的战争。
国际移动互联网股份公司的巨轮,在风眼之中,毅然选择了最激进也最危险的航线——同时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