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正要细问,刘斛梗又说道:“李站长也来了,他要当面给你赔礼道歉。“温故一愣,忙说道:“哦,快请!“
出了书房,果然见到了李嘉烨。他穿了一身格子纹的紫色丝绸长衫,外套一件夹棉的天青色丝面马褂,正背着手站在堂屋里。温故立即上前见礼,请他到会客厅叙话。
聊了几句就知道,李嘉烨今天过来有两个目的:一是从明天凌晨开始,客运火车被军方征用三天,按规定火车站不能有闲杂人等出入,不过他可以安排人搭乘封闭货车到北平;二是想让他十岁的儿子来花露南岗小学免费上学。
温故心想:“这个李嘉烨真够滑头,借着饥荒涨粮价,两张车票就要换一张学生证,算盘打得噼啪响啊!不过这几年我们温家的事情多,加上这次办学,出门的事愈加频繁,找他帮忙的时候也不会少。”想到这儿,便顺嘴答应了下来。
李嘉烨得到温故的承诺,笑着说道:“军方征用车皮的当口,到处是岗哨,要是被查到了,最轻的,我的乌纱帽就保不住了,我这可是提着脑袋替你办事啊!所以,这件事你一定要给我保密好。再就是明天早上六点四十,让你的两个人准时到货场来,千万别迟到了!“
温故一一应下,又叫来刘斛梗向李嘉烨请教了一些细节,然后送他走了。
送走李嘉烨,温故回到书房,让温可可、刘斛梗安排好出门的事,强调了明天到达浦口火车站货场的时间。
接着,他赶紧与温习、冷家姐弟研究规划书,忙到中间,只草草地吃了一碗面条,直到夜里一点多钟,四人总算商议完成。大家抓紧时间睡了两三个小时,就被温可可叫醒。
用过早餐,温故把给父亲的信和规划书一起包在一只牛皮袋里,封好口交给冷双显。冷双显接来贴身放好。
冷心裁递给冷双显一把小口琴,抱了抱他说道:“路上小心!“冷双显点头说:“放心!我在你的宿舍里放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还有一箱头花、玻璃球和纸笔给孩子们作奖品用,希望你喜欢。“冷心裁笑着点头。
接着,冷双显、刘斛梗与众人一一道别后,翻身上了马车,温可可一声吆喝,驱动马车向北出发。
马车一路颠簸,花了一个多小时时间,凌晨六点就来到了中山码头。见李嘉烨安排的接应人还没到,温可可和冷双显聊起了中山码头的来历。
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北平逝世。根据他生前葬于南京的遗愿,国民政府决定迎接先生灵柩回南京,在下关江边建设码头。1928年8月8日,码头竣工,被定名为“津浦铁路首都码头“。1929年5月28日,孙中山灵柩由北京迁葬至南京紫金山中山陵。由于码头为灵柩在长江南岸停靠的第一站,因此定名为“中山码头“。不过现在,每天早上六点到晚上七点半,码头只对官方船只开放,所以没有熟人带着是进不了码头的。
不一会儿,李嘉烨的接应人到了。温可可和刘斛梗一起把两人的行李从马车上卸下来运上了渡轮,等安顿好了一切,温可可这才下了渡轮赶着马车回去。
渡轮上,刘斛梗把行李安顿在角落,守在那儿就不动了。冷双显走到渡轮的右侧去看风景。
深秋的扬子江岸边,树叶青黄,晨鸟欢鸣,屋舍参差,朝阳炫目,习习的微风拂面而过,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这一切让冷双显感到无比舒适。
耳听得一声长长的汽笛声,渡轮启动向着对岸进发。冷双显心想:江景虽美却不易往来,要是哪一天,能在这长江上面架起一座桥梁,大家可以坐在火车上欣赏着美景呼啸而过,这样既能一饱眼福,又免了坐渡轮的一番折腾,那该多好啊!
看了一会儿,他走向渡轮的尾部,想从江面上回看一下中山码头,迎面看见日本人小林正在那儿拍照,但没见到田中鹤。
小林在愚园小铺见过冷双显,见了他,略一点头,没有说话,继续去拍照。
只见小林不紧不慢,边走边拍,对着中山码头左一张右一张,怎么也拍不够。中途,他换了一次胶卷,在船尾拍完,又去了船头,对着渐行渐近的浦口码头,大拍特拍起来。
冷双显记得温习说过:那天他们在书房里接待俞雅琴老师,温可可来报,小林和田中鹤前来应聘,温故让温习继续陪着俞雅琴。过了一会儿,温习听到书房外传来一阵喧闹声,他忙往外看去,只见这个小林嘴里骂骂咧咧,和田中鹤一阵风似地走了。接着温故就进了书房说和他们话不投机,已经端茶送客了。
冷双显心想:“这些日本人鬼鬼祟祟的,一会儿吴家账房,一会儿中山码头,一会儿又要去浦口码头,还撺掇宋佳妮、吴九光来看擂台赛,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不管怎样,以后再遇到他们一定要多加小心了!”
渡轮用了十五分钟就开到了对岸的浦口码头。冷双显发现李嘉烨的接应人在帮小林取行李,他竟然也是来接应小林的!
接应人让小林、冷双显和刘斛梗跟着自己走。刘斛梗只让冷双显拿着自己随身的包,自己把所有的大包小包都拎着。
一路上布满了军队的警戒线,沿途还有很多军警在巡逻。小林刚拿出照相机想拍点什么,被接应人厉声制止了。接应人说:“这几天火车站实行军事管制,发现拍照等形迹可疑的人,军警可以没收相机,情形严重的可以拘捕。“小林听了,没敢再拍。
接应人说完,领着大家兜了一大圈,一路向小林介绍着经过的雨廊、贵宾楼、电报楼、职工宿舍,最后停在了货场尽头。
在这里,没再见到军警,只停着几列货运火车,有的车厢敞篷,有的车厢密封。
在货场门口砌着一个大水池,水池里面种着三棵水杉树,它们排成了品字形型,长得高大挺拔,树身倒映在水中,占据了半个池子。铁锈红的树叶掉落在水池里,密密麻麻地聚多了,被微风一吹轻轻晃动,悠悠荡荡地,让水池有了灵气。不远处的一个集市上,不时传来叫买叫卖的声音,给这里的风景,平添了一份人间烟火气!
接应人让大家原地等着,自己走进了货场的一间房子。
见接应人走了,小林又取出相机拍起来没完。冷双显和刘斛梗闲着没事,伸胳膊蹬腿运动起来。
过了半个小时,见接应人还没出来,小林放下行李,背着放胶卷的黑布包,拎着相机去了集市。
没一会儿,只见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儿,手上拎着小林的黑布包,嘻嘻哈哈地冲了过来。隔着不远,小林也追了上来。
那男孩儿头戴六角帽,身上穿着灰粗布的对襟衫,黑色粗布裤子晃里晃荡显得十分肥大。
他跑到冷双显面前,用手一指小林,嬉皮笑脸地说:“书呆子,拦住他。“
冷双显给男孩儿叫得又好气又好笑,他在愚园小铺见过小林的做派,本来就不喜欢他,见小林吃了亏,心里有几分高兴,便让男孩儿围着杉树水池跑。男孩儿听了,冲冷双显竖了个大拇指,就和小林在水池那边绕开了圈。
小林叫道:“还我。“男孩儿说:“不还。“他们绕了几圈,小林见捉不住他,便停了下来,气喘吁吁地说:“给你钱,你把包还我。“男孩儿听了,举着黑布包笑着说:“不要钱,这东西收了大家的魂,我要帮大家放出来!“小林听他在胡扯,自己又追不上,气得干瞪眼。
“书呆子,你过来。“男孩儿对冷双显说。
冷双显闲得无聊,也想散散心,见男孩儿叫自己,便笑着走了过去。男孩儿指着小林说:“这个坏蛋,趁我们不注意,拍了很多照片,把我们的魂都收走了。“
他又指着黑布包说:“我亲眼看到,他把一个圆盒子从摄魂炮里拿出来,放进了这个包。你知道,怎么能把我们魂放出来吗?“
冷双显听了童心大发,笑道:“你个小笨蛋,把圆盒子拿出来,用砖头砸,有什么魂放不出来的?“
没等男孩儿答话,小林听了发急,又要去追。男孩儿边笑边跑,又问:“好办法!好办法!不过,他追着我不放,我也没空砸呀?“
冷双显冲他眨眨眼说道:“超级大笨蛋,急什么急?“待男孩儿走近,对他耳语了几句。男孩儿听了,连连点头,拍着手大笑道:“好玩好玩,你个书呆子,比我坏十倍!“
正闹着,只见接应人和李嘉烨带了一男二女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