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退寂灭兽的余波尚未在源海中完全平息,“彼岸方舟”已悄然调整航向,沿着那份由“织法者”数据碎片与“万象符印”共同补全的星图指引,驶向了下一个未知的盟约节点坐标。这一次,航程中的气氛与以往截然不同。不再有初入源海时的忐忑,也不再有面对“锋锐之座”时的凝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的自信与探索的期待。陆凡那轻描淡写间化解寂灭兽攻势的一指,如同给整个团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航路上,苏文瑾带领的团队并未闲着。他们利用方舟升级后的探测系统,结合“三相烙印”对规则的高维感知,对那颗被封印的“寂灭兽核心”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扫描分析。
“不可思议……”苏文瑾看着屏幕上呈现出的、远比之前清晰的内部结构模拟图,声音带着惊叹,“在‘三相烙印’的感知滤镜下,核心内部那极致的‘寂灭’并非铁板一块。它存在着极其细微的、周期性的规则‘脉动’。就像是……一颗缓慢跳动的、黑色的心脏。”
“脉动?”赵明宇凑过来,看着那模拟图中,核心内部几个关键节点如同呼吸般明灭的微弱信号,“这意味着什么?它有生命?”
“更准确地说,是某种规则的‘活性’残留。”陈明远(远程接入)的声音传来,带着科学家特有的兴奋,“‘寂灭’并非绝对的‘无’,它更像是一种趋向‘无’的极端过程。而这个过程中,依旧存在着我们可以观测和理解的‘规律’。找到这个‘脉动’的规律,或许就能找到预测、甚至干扰‘寂灭’力量的关键!”
就在众人沉浸在新的研究发现时,方舟的常规扫描系统捕捉到了一个异常信号。并非来自目标坐标方向,而是来自航路侧方一片原本被认为是“规则荒漠”的死寂区域。
那信号极其微弱,断断续续,仿佛随时会熄灭。但其编码方式,却带着一种独特的、高度几何化与逻辑化的韵味,与“织法者”的数据流有几分相似,却又更加冰冷、更加……“机械化”。
“检测到未知文明信号残留,”一名信息官报告,“信号源极度衰弱,似乎是一个……废弃的通讯中继站?或者是一段漂流了无数岁月的……求救信号?”
陆凡心中一动。“织法者”星图上标记的节点各有特性,这个意外发现的信号,其风格与已知的“青帝苑”(生命)、“锋锐之座”(斩断)、“万象星璇”(概率)皆不相同。他引动“三相烙印”,一丝融合了三方特性的神念如同无形的触须,跨越遥远距离,轻轻触碰那道微弱的信号。
刹那间,并非清晰的信息流,而是一幅幅破碎的、充满金属质感与机械逻辑的画面涌入他的感知:
* 无数精密运转的齿轮与轴承,构成浩瀚无边的机械都市。
* 冰冷的钢铁森林中,流淌着液态的能量河流。
* 巨大的星环结构,如同冰冷的巨神,环绕着一颗燃烧殆尽的恒星残骸。
* ……
* 以及最后,一幅触目惊心的画面:那庞大的机械文明主体,被一种粘稠的、蠕动的、仿佛拥有生命的“黑暗”(与寂灭气息相似却又不尽相同)所包裹、侵蚀!无数机械造物在黑暗中失去光泽,停止运转,被同化、扭曲成怪诞的形态!唯有一点微弱的、代表着纯粹逻辑与秩序的光芒,在无边的黑暗深处艰难地闪烁着,传递出这最后的信号。
这信号,并非求救。
更像是一份…… **“邀请”**?或者说,是一份指向某个“避难所”或“备份点”的 **“坐标遗嘱”** !
信号的核心,包含了一个极其复杂的逻辑密钥,以及一个与星图上某个尚未探明的、散发着“秩序”与“构造”意味的坐标点隐隐对应的位置信息!
“一个……被‘寂灭’(或类似存在)摧毁的高等机械文明?”冷月璃感知到陆凡共享的片段,清冷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波澜,“它们在最后时刻,试图将文明的‘火种’或者‘遗产’,传递出去?”
“这信号中的逻辑密钥,其复杂程度远超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苏文瑾迅速分析着,“但其中蕴含的‘绝对秩序’理念,与‘织法者’追求的‘动态逻辑’有所不同,更偏向于……‘静态完美’?”
陆凡若有所思。他回想起“织法者”数据库中关于“终极演化”推演失败的记录,那种因极致秩序而导致的僵化与消亡。这个未知的机械文明,是否也走上了类似的道路,并最终引来了毁灭?
而这个信号指向的坐标,那个散发着“秩序”与“构造”意味的节点,是否就是它们留下的“诺亚方舟”?那里,又会存在着什么?是另一个等待救援的文明残骸?还是一个充满了未知风险与机遇的…… **“万械壁垒”**?
“改变航向,”陆凡做出了决定,声音沉稳,“我们先去这个信号指向的坐标看看。”
他凝视着星图上那个新标记的点,目光深邃。
“或许,那里不仅有另一个潜在的盟友,更有关于‘秩序’与‘寂灭’的……另一种答案。”
“彼岸方舟”在虚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暂时偏离了原定目标,朝着那片承载着某个已逝机械文明最后希望的未知空域,加速驶去。
源海的深邃,再次向探索者们展露出它冰山的一角。而这一次,他们将要面对的,或许是钢铁的遗产,与秩序的余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