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的月光刚爬上柳梢,陆野就被院门口的喧闹声唤醒。他揉着眼睛推开窗,见王铁柱扛着两捆竹篾站在台阶下,身后跟着提着纸扎花灯的李狗蛋,两人的棉帽上都沾着细雪。“野子!元宵节到了,我家编了新灯笼!”王铁柱抖落帽子上的雪,“这灯骨是刚砍的竹子,轻便又结实!”
“铁柱哥,快进来!”陆野接过竹篾,指尖触到新鲜的竹香,“去年你扎的兔子灯,暖宝抱着睡了整宿。”
李狗蛋晃了晃手里的纸灯:“还有这个!我娘糊的莲花灯,染了胭脂色,点上蜡烛能透出花瓣纹。”他冲屋里喊,“叶丫头!知秋姐!元宵要做汤圆,我家磨了糯米粉,来搭把手!”
暖宝穿着粉色棉睡衣,举着小灯笼从屋里冲出来:“爸爸!奶奶说元宵要挂灯,我给麦芒弟弟留最亮的花灯!”她的灯笼是用橘子皮做的,橙黄透亮,“弟弟看,这是太阳花!”
陆奶奶系着枣红围裙从厨房出来,手里端着刚揉好的糯米团:“挂完灯,该包汤圆了。小宝儿来学搓圆,手要暖乎,汤圆才不裂。”
叶知秋系上碎花围裙,接过陆奶奶手里的糯米团:“我来揉,您指导。”她的指尖沾着糯米粉,“这面要揉足一刻钟,汤圆才软糯。”
元宵的院子里,竹篾劈开的“咔嚓”声,糯米团揉压的“噗噗”声,花灯糊纸的“沙沙”声,交织成春日将至最温柔的序曲。
扎灯·寄愿
暖宝踮着脚够屋檐下的竹篾,小手被竹刺扎得缩回来,急得直跺脚:“爸爸!竹子扎手!”
陆野笑着抱起她:“小宝儿当小监工,爸爸来削竹篾。”他搬来木凳,坐定后削出细长的竹条,“咱们扎个鲤鱼灯,寓意‘年年有余’。”
“奶奶说,扎灯要选向阳的竹子。”暖宝趴在凳边,小手指点着竹篾,“这样灯才亮得久!”
陆奶奶端着面盆过来:“我来调浆糊。”她用面粉和水熬成半透明的浆糊,“你太姥姥扎灯,浆糊要熬得稠,才粘得牢。”
叶知秋削着竹条,抬头笑道:“奶奶,这竹篾削得像头发丝!”
“那是。”陆奶奶擦完桌子,又去整理灯穗,“你太姥姥扎的莲花灯,能飘在水上放三天。”
王铁柱和李狗蛋蹲在院角糊灯。“这纸要选薄的,”王铁柱举着棉纸,“透光才好看。”
“我来!”暖宝攥着小刷子,非要帮忙,“我给弟弟糊灯,他看灯会笑!”
“小宝儿小心浆糊!”李狗蛋赶紧拦住,“叔来涂,你给灯画小鱼。”他从兜里掏出支红笔,“画条小红鱼,游到你弟弟碗里。”
暖宝舔着红笔帽,眼睛亮晶晶的:“我要画两条!一条给弟弟,一条给我!”
煮汤·团圆
傍晚,厨房飘起糯米粉的甜香。陆野将揉好的糯米团分成小剂子,叶知秋负责包馅。“知秋,这个芝麻馅要多放,暖宝爱吃。”他捏起一撮黑芝麻,“香得能馋哭隔壁娃。”
“知道。”叶知秋笑着包汤圆,“你上次说暖宝吃甜的会开心,我特意多磨了芝麻。”
陆奶奶煮了锅山泉水:“水要滚了再下汤圆,才不会粘锅。”她掀开锅盖,“浮起来就熟了,像小月亮漂在水上。”
暖宝趴在灶边,小鼻子凑近锅沿:“奶奶,汤圆像不像我?”
“像!”陆奶奶刮她鼻尖,“比你还圆乎。”
王铁柱往灶里添了把松枝:“松枝烧火,汤圆带松针香。”他擦着汗,“我爹说,元宵的汤圆,要煮出‘团圆’的样。”
李狗蛋剥着花生:“等会配汤圆,甜咸都有。”他递给暖宝一颗花生,“小宝儿,尝尝?不辣的。”
“要给弟弟留!”暖宝赶紧把花生塞回李狗蛋手里,“弟弟的花生,要比我的还大!”
终于,汤圆煮好了。陆野关了火,盖上锅盖焖了会儿。“焖一会儿更软糯。”他说,“奶奶的秘方,不能忘。”
掀开锅盖的瞬间,雪白的汤圆浮在琥珀色的汤里,芝麻香混着糯米香扑面而来。陆奶奶盛了一大碗,递给暖宝:“尝尝,今年的头碗。”
暖宝小心翼翼地吹了吹,舀起一个送进嘴里,眼睛立刻亮得像星星:“甜!软!像吃了云朵!”她捧着碗,“给麦芒弟弟留半碗,他长大要吃奶奶的汤圆!”
“小馋猫。”陆野擦她嘴角的汤汁,“麦芒现在喝甜酒酿,等你学会了包汤圆,给弟弟做。”
赏灯·祈福
夜幕降临时,全村的花灯都亮了。陆家的院门口挂着王铁柱扎的鲤鱼灯,橙红的鳞片在月光下闪着光;窗户上贴着李狗蛋糊的莲花灯,粉白的瓣儿透出暖黄的光晕。
“走!去看灯会!”陆野牵起暖宝的手,“村里在晒谷场搭了灯棚。”
晒谷场上,上百盏花灯争奇斗艳:有会转的走马灯,画着三国故事;有能飘的河灯,载着红烛顺溪而下;还有用萝卜雕的生肖灯,憨态可掬。
“爸爸!看!”暖宝指着天空,“孔明灯!”
一只只孔明灯摇摇晃晃升上夜空,像星星坠落人间。陆野仰头望着,想起小时候跟着爷爷放孔明灯的夜晚。“知秋,”他轻声说,“孔明灯载着愿望飞,咱们的愿望,也该让它看见。”
“愿望?”叶知秋靠在他肩头,“我希望麦芒健康长大,希望咱们家永远这么暖。”
暖宝举着小橘子灯跑过来:“我的愿望是,弟弟永远不哭!”她把灯举向天空,“孔明灯,听见了吗?”
陆奶奶拄着拐杖走过来,手里端着盏莲花灯:“奶奶的愿望,是看你们平平安安,一代一代往下传。”
灯棚下,张婶的皮影戏正唱得热闹:“元宵节,月儿圆,家家户户庆团圆……”孩子们围坐着,眼睛瞪得溜圆;老人们坐在石凳上,手里攥着瓜子,笑得合不拢嘴。
守岁·迎春
深夜,陆野带着暖宝去村口放烟花。王铁柱搬来一箱烟花,李狗蛋举着火折子:“野子,点这个!”
“轰——”一朵金色的烟花在夜空炸开,像撒了把星星。暖宝拍着手欢呼:“好看!弟弟肯定喜欢!”
“小宝儿,”陆野蹲下来,指着烟花,“这是给麦芒的礼物,祝他像烟花一样,闪闪发光。”
“嗯!”暖宝用力点头,“我要告诉弟弟,今天的烟花,是爸爸放的!”
回到家,全家围坐在火盆边守岁。陆奶奶煮了红枣枸杞茶,暖香混着炭火的暖,驱散了春夜的凉。“喝了这个,春天不生病。”她给每个人盛了碗,“我像你这么大时,守岁要给牛棚添草。”
“奶奶那时候真辛苦。”叶知秋握住她的手,“现在咱们有暖气,守岁只等听春雷。”
暖宝抱着麦芒的襁褓,小脸贴在上面:“弟弟,听,春雷要来了!”陆野正说起去年春雷时,麦芒在肚子里踢他的趣事,暖宝听得咯咯笑,连打了个哈欠。
“困了就睡。”陆野把她抱到床上,“明天要跟奶奶学扎花灯。”
叶知秋收拾着碗筷:“明年元宵,麦芒就能提小灯笼了。”
陆野望着窗外的星空,轻声道:“这一年,我们从春种到元宵,从陌生到团圆。灯会灭,汤圆凉,可咱们家的暖,永远不会散。”
他在笔记本上写道:
“元宵的灯,照出春的暖。
灯影摇着祝愿,汤圆裹着甜愿,
弟弟的小灯梦,姐姐的小花灯,
奶奶的老愿望,
都在说:
冬去春来,
有灯可守,
便是最好的团圆,
最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