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学术沙龙成功后的挑战
学术沙龙的成功,如同一阵温煦而持久的春风,不仅吹散了封瑶心底最后一丝因前世阴影而残留的寒意,更仿佛为她注入了一股全新的能量。那份来自启明创投的认可,虽被她以学业为重暂时婉拒,却像一颗被精心埋下的种子,在她心田深处悄然孕育着关于未来更多元、更广阔的图景。她清晰地感受到,自己脚下的路,正从相对纯粹的学术探索,稳健地向着交织着机遇、挑战与现实复杂性的疆域延伸。
然而,封瑶并未被这突如其来的“高光”迷惑。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这项聚焦于心理状态预测与干预的研究才初具雏形,前方的道路漫长且布满了未知的荆棘。沙龙结束后,她不仅婉拒了几家意图不明或实力有限的小型投资机构的热情约谈,也只与那位气质沉稳、眼光独到的启明创投副总裁赵明远保持了适度而礼节性的邮件往来,定期分享一些非核心的、阶段性的研究进展,既展现了合作的诚意,也守住了学术的底线。她将绝大部分精力重新投入到了核心算法的优化和海量数据的深化分析上。与林悦师姐的合作也进入了更实质、更紧密的阶段,她们开始尝试将初步构建的模型,应用于林悦团队提供的、经过严格脱敏处理的匿名临床数据进行初步测试与验证。
徐卓远将封瑶的冷静、专注与那份日渐成熟的审慎看在眼里,心中那份为她骄傲与深爱着她的情感,如同经过精心酿造的醇酒,愈发深沉而浓烈。他的女孩,不仅拥有了足以闪耀世人的才华与能力,更锤炼出了与之完美匹配的沉静内核与战略眼光。他依然是那个最可靠、最了解她研究领域的“战友”,在学术上提供着坚实的支持。但在学术之外,他更多了一层细腻的呵护,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园丁,细心地将那些可能打扰她成长节奏的外界纷扰与过度关注,悄然隔绝在她专注领域的外围。
“瑶瑶,周末回家吃饭吧?妈妈念叨你好几次了,说上次家宴太过正式,都没能好好跟你聊聊天。”这日课后,徐卓远一边极其自然地接过封瑶手中那几本厚重如砖的专业书籍,一边状似随意地提议道。他的语气轻松,但那双深邃的眼眸里,却闪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与些许紧张。他记得前世,每次提及回徐家,封瑶总会流露出隐隐的抗拒与不安,那种疏离感曾像一根细刺,扎在两人之间。
“回家?”封瑶脚步微顿,眼底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恍然。是了,他指的是那个坐落于城市静谧之处、象征着财富与地位的徐家别墅。那个在前世漫长岁月里,曾让她感到无比压抑、格格不入,甚至有些畏惧的地方。那些觥筹交错间的审视目光,那些不经意间流露的阶层差异,都曾深深加重她的自卑与敏感。
但此刻,仅仅是片刻的沉吟。她仰起脸,夕阳的余晖勾勒着她柔和的脸部线条,唇边绽放出一个清浅却无比温暖、毫无阴霾的笑容:“好呀。我也好久没见伯父伯母了,是该去拜访一下。而且,”她语气微顿,带着一丝俏皮,“我也想念伯母上次做的那个桂花糖藕了。”
她的答应如此坦然、流畅,甚至带着一份亲近的期待,没有丝毫的勉强或犹豫。这让徐卓远心头那点微小的紧张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汹涌澎湃的欣喜与宽慰。他明白,这绝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家庭聚餐,它更是一个清晰的信号——封瑶正在真正地、从内心深处接纳他的整个世界,包括他那显赫却也复杂的家庭背景,以及与之伴随的一切。
周末,徐家别墅沐浴在初夏明媚的阳光下,相较于上次家宴的隆重与正式,这次的气氛明显要轻松和温馨许多。
徐母亲自下厨,做了几道自己的拿手菜,其中果然有封瑶上次偶然赞过的桂花糖藕。席间,徐母不停慈爱地给封瑶夹菜,关切地询问她的学业、生活细节,甚至聊起了女孩子间感兴趣的时尚话题,语气真诚而温暖,丝毫没有豪门贵妇常有的距离感或审视意味。这种纯粹基于长辈对晚辈的关爱,让封瑶感到久违的放松。
“瑶瑶,听说你前阵子在学校的那个学术沙龙上表现特别出色?连你徐伯伯都在某个商业论坛的间隙听人提起,回来还夸你呢,说现在的年轻人了不得。”徐母笑意盈盈地提起话头,语气中满是自豪。
封瑶连忙放下筷子,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谦逊:“伯母您过奖了,只是尽自己所能,把阶段性的思考和大家分享了一下而已。后续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学习的地方更多。”
“不必过谦。”主位上的徐文渊放下手中的汤匙,语气依旧是惯有的平稳,却少了几分往日的疏离,多了一丝审慎的认可,“能在你这个年纪,不仅拥有清晰的技术思路,更能将技术逻辑与社会潜在需求、伦理边界结合思考,确实难得。卓远最近几次与我讨论集团旗下基金会关于科技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投资方向时,也时常引用你的一些观点,很有启发性。”
他这话一出,不仅封瑶感到些许意外,连徐卓远都抬眸,略带探究地看了自己兄长一眼。徐文渊向来严苛,尤其对接近徐家核心圈子的“外人”,极少如此直白地表达肯定。
“哥,你这算是正式承认瑶瑶的厉害,而不仅仅是我的一面之词了?”徐卓远唇角微扬,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问道。
徐文渊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深邃难辨:“我只是陈述观察到的事实。有价值的想法和潜力,无论来自哪里,都值得被客观看待和倾听。”他话锋微转,看似随意地将话题引向更深的水域,“听说……启明创投的赵明远私下找过你?他们对你的项目表现出了不小的兴趣。”
封瑶心中微动,果然,在这座城市里,能引起徐家掌门人注意的风吹草动实在有限。她坦然点头,目光清澈:“是的,赵总确实在沙龙后表达了一些初步的投资意向。但我目前的核心目标,还是专注于将研究本身做深、做扎实,打好理论基础。至于商业化的可能性,我认为现在考虑还为时过早,需要更严谨的验证。”
徐文渊闻言,几不可察地点了点头,未对她的选择做出直接评价,只是淡淡道:“把握好自己的节奏和核心优势,这很重要。资本是双刃剑,用得好,是强大的加速器;用不好,也可能成为迷失方向甚至被反噬的催命符。”他这话说得平静无波,却仿佛凝结了无数商海沉浮中见证过的兴衰故事,带着一种沉甸甸的洞见。
封瑶神情一肃,郑重应下:“谢谢徐伯伯提醒,我会谨记在心。”
这顿饭,吃得意外融洽和温暖。封瑶能清晰地感觉到,徐文渊对她,不再仅仅是出于对弟弟选择对象的家庭背景审视,更多了一层对她个人能力、潜质乃至心性品格的评估与认可。而徐母发自内心的关怀,则像一股暖流,悄然浸润着她前世对“豪门”留下的冰冷印象与潜意识里的恐惧。这种被尊重、被接纳、被真诚以待的感觉,正一点点抚平她心底因前世记忆而残留的褶皱。
饭后,徐卓远牵着封瑶的手,在自家偌大的花园里悠闲散步。初夏的夜晚,微风拂面,带来玫瑰与夜来香交织的馥郁气息,远处隐约传来喷泉潺潺的水声。
“感觉怎么样?会不会……还是觉得有些不习惯?”徐卓远紧了紧握着她的手,低声询问,语气中带着不易察觉的小心翼翼。他始终记得她前世在徐家时的拘谨与落寞。
封瑶摇摇头,主动依偎在他身侧,将头轻轻靠在他的肩膀上,声音轻柔却带着一种落地生根般的坚定:“没有。伯母很温暖,是真心待我好。徐伯伯……他虽然严肃,话语不多,但能感觉到他的认可和提醒是出于善意。卓远,”她停下脚步,抬头望进他映着星月光辉的深邃眼眸,“我很高兴。真的。高兴我能这样平静、坦然甚至带着期待地站在这里,站在你身边,不再觉得彷徨、不安或是自卑。这一切,美好得……就像一场我不敢奢求的梦。”
而这场梦,是她拼尽前世今生的勇气,亲手撕裂命运枷锁,一点点争取、构筑而来的。
徐卓远心中悸动难言,一股巨大的酸涩与幸福感交织着涌上心头。他忍不住伸手,将她紧紧拥入怀中,力道之大,仿佛要将她揉进自己的骨血。花园里路灯洒下昏黄柔和的光晕,将两人相拥的身影亲密地拉长、交融。他低下头,下巴轻轻抵着她柔软馨香的发顶,深深吸了口气,感受着她真实的存在。
“不是梦,瑶瑶。”他的声音低沉而充满磁性,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这是真实的,是你凭借自己的光芒和努力应得的。以后,我们会一直这样,甚至更好。我会让你看到,我们的未来,远比梦境更璀璨。”
他想起前世,她总是在徐家显得局促不安,与家人关系疏离,而彼时年轻气盛、同样背负着家族压力的自己,也未能很好地充当沟通的桥梁,反而因种种误解让隔阂日益加深。那种眼睁睁看着她不开心却无力改变的挫败感,曾深深折磨着他。如今,看到她能如此自然地与他的家人相处,看到他那个向来眼高于顶、理性至上的哥哥对她流露出难得的赞赏,徐卓远只觉得胸腔被一种巨大的满足感和失而复得的庆幸填满。这何尝不是对他前世遗憾最深刻的弥补与救赎?
就在两人沉浸在这静谧温馨、仿佛时间都为之停滞的时刻,徐卓远口袋里的手机却不合时宜地、持续地震动起来。他微微蹙眉,本能地不想理会这煞风景的打扰。
但封瑶感知到了他的不悦,轻轻从他怀中抬起头,推了推他的手臂,语气温柔而理智:“接吧,万一有急事呢?”
徐卓远深吸一口气,拿出手机,看到屏幕上闪烁的名字是【韩东】,那位曾采访过他们、对前沿科技抱有极大热情的《科创新视野》记者。他有些意外,这个时间点……接起电话。
“徐同学,实在抱歉,周末晚上还打扰你和封瑶同学。”韩东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带着明显的急切,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歉意和凝重,“有件事,我觉得有必要,也必须先知会你们一声。”
“韩记者请讲。”徐卓远下意识地握紧了封瑶的手,语气瞬间恢复了商场上惯有的沉稳,周身的气息也随之一凝。
“我们杂志社最近不是在集中策划一个关于‘AI赋能传统行业’的深度专题吗?原本的计划里,是将封瑶同学在沙龙上分享的研究,作为一个非常有潜力和人文关怀的亮点案例进行正面报道的。但是,”韩东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沉重,“就在今天下午,社里负责投稿邮箱的同事,收到了一份匿名投稿。这份投稿……直接针对封瑶同学的研究,提出了几点所谓的‘质疑’。”
徐卓远的眼神骤然锐利起来:“质疑什么?”
“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韩东语速加快,“一是毫无根据地指责封瑶同学在沙龙演示中,对数据隐私风险进行了夸大描述,制造恐慌;二是质疑其核心算法模型在真实、复杂的心理干预场景中的有效性和普适性,认为其‘华而不实’;第三点更……是指责其研究模糊了学术探索与临床应用的边界,可能存在未知的伦理风险。措辞……相当尖锐,甚至可以说是带有一定的人身攻击和恶意揣测。虽然主编基于对封瑶同学学术声誉的初步判断,暂时以‘证据不足,需核实’为由压下了这篇投稿,但……”
韩东的声音带着担忧:“但不排除投稿人可能会将内容转向其他影响力不小的自媒体平台或行业论坛。你们知道的,现在的舆论环境,有时候真相未明之前,谣言可能已经发酵。”
徐卓远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握着手机的手指微微收紧。封瑶离得近,从他瞬间绷紧的身体和对话的碎片信息中,已大致明白了缘由。她的心初始本能地一紧,仿佛被无形的冰冷手指触碰,但很快,一股更强大的、源于内心成长与对自身研究笃定的力量涌了上来,让她迅速恢复了镇定。
“谢谢韩记者,非常感谢您能及时告知我们这个信息。”徐卓远的声音冷静得听不出波澜,“我们始终相信扎实研究的价值,也欢迎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基于事实和理性的讨论与批评。但对于明显带有恶意的不实指控、歪曲和人身攻击,我们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又简短交流了几句,徐卓远挂断了电话。他立刻看向封瑶,眼中是无法掩饰的担忧,以及一丝被点燃的怒意:“瑶瑶,有人……”
“我听到了。”封瑶却抬手,指尖轻轻抚平他因怒意而微蹙的眉心,脸上露出一抹混合了了然、冷峻与异常坚定的复杂笑容,“看来,被你说中了。当微光试图照亮更多角落时,吸引来的,不全是追光者与同行人,也必然会有隐藏在暗处,试图吹灭它,或者将它扭曲成鬼火的人。”
她并不十分意外。树欲静而风不止,当她选择站上那个展示的舞台,将具有潜在巨大价值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时,就必然要面对来自各方的、或欣赏或审视或觊觎或敌意的目光。只是这风,来得比她预想的稍早了一些,方式也更显卑劣。
“会是谁?学术上的竞争对手?还是……”徐卓远眉头紧锁,脑海中飞速闪过几个可能的身影,是学校里某个同样研究类似方向、却进展不顺的教授团队?或是某个曾被婉拒、觉得失了面子的投资机构?亦或是……他那个习惯于掌控一切、或许仍对封瑶存有最后一丝疑虑的大哥徐文渊的又一次暗中推动?但他很快否定了后者,以徐文渊的行事风格和城府,若真要试探或阻拦,手段绝不会如此低劣、直接且易于追查。
“具体是谁,眼下或许并不最重要。”封瑶摇摇头,眼神清澈而通透,仿佛已看穿了迷雾背后的本质,“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应对。质疑的声音,哪怕是恶意的,如果能让我们更清醒地审视自己的研究,弥补可能存在的疏漏,那么它或许也能成为一种反向的助力,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和无可挑剔。”她反手紧紧握住徐卓远的手,掌心传来温暖而坚定的力量,“卓远,我们不逃避,一起面对。”
看着她毫无阴霾、充满信任、勇气和智慧的眼神,徐卓远心中的那点因被冒犯而升起的怒意和担忧,瞬间被更强大的决心与守护之意所取代。他点头,目光锐利如出鞘的剑,语气斩钉截铁:“当然。任何想用这种见不得光的手段打击你、阻碍你的人,我都绝不会让他得逞。这件事,我会立刻着手去查。”
微澜已起,打破了平静湖面的倒影。但沐浴在彼此信任与共同成长暖阳下的他们,早已不是前世那两艘轻易会被风浪打散、各自飘零的小舟。这突如其来的挑战,反而像一块淬炼真金的烈火,检验着他们感情的韧性与共同的信念。而他们彼此都深信,无论前方是持续的和风暖阳,还是即将到来的疾风骤雨,只要彼此携手,同心协力,便无惧任何考验。这重来的一世,他们不仅要弥补所有前世的遗憾,更要携手闯过未来可能出现的所有关隘,共同见证彼此蜕变成最耀眼、最强大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