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家庭关系修复
加入“深空之眼”项目的决定,在陈教授的全力支持和推动下,迅速落地。正如封瑶所预料,这个全新的跨学科平台,像一扇骤然开启的穹顶天窗,为他们展现了远超单一学科范畴的广袤星空。项目启动会议在学校新落成的交叉学科中心举行,椭圆形的会议室内,天文、物理、计算机、电子工程等领域的教授和顶尖学生济济一堂,不同领域的术语和思维模式在这里碰撞、交织,空气中仿佛弥漫着一种名为“创新”的电荷,刺激着每一个人的神经。
封瑶和徐卓远作为核心算法方的代表,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汲取着前所未有的养分。苏晓领导的传感器小组,果然名不虚传,他们提供的原始数据维度更高、噪声模式也更复杂多变,像是一片布满暗礁与湍流的新海域,对“星图”算法的适应性和鲁棒性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
实验室的夜晚常常灯火通明。白板上密密麻麻的公式擦了又写,咖啡的香气与主机运行的低鸣交织在一起。
“瑶瑶,你来看这里,”徐卓远眉头微蹙,指着屏幕上一段看似平滑却暗藏玄机的数据波形,“苏晓他们新传过来的这批深空背景辐射数据,在第三频段存在一种周期性但幅度极低的背景干扰,像是某种规律的‘心跳’,但又被噪声几乎完全掩盖。传统的滤波方法要么效果不佳,要么就像用大网捞小鱼,在滤除噪声的同时,把我们也需要的极微弱有效信号也损失殆尽了。”
封瑶俯身凑近屏幕,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个数据点。脑海中,前世的记忆碎片与今世所学的深厚理论飞速融合、筛选。忽然,一个源于某篇未来论文的思路闪过脑海——那是一种针对极低信噪比信号的混合处理方法。她眼睛微亮:“卓远,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多尺度分析,再结合自适应阈值去噪的方案?小波能捕捉这种瞬态和周期性特征,自适应阈值可以针对不同尺度……”她顿了顿,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点,这是她深度思考时的习惯动作,“不对,这样计算量会呈指数级增长,实时处理可能会成为瓶颈。”
正在旁边工作台调试一块高精度传感器电路板的苏晓,闻言立刻放下了手中的工具。她步履生风地走过来,目光直接投向问题数据区,语气干脆利落:“计算量不是我们这边的首要问题,我们小组搭载的FpGA阵列和专用的并行计算硬件可以支持大规模并行加速。我现在最担心的是精度!这种源于宇宙边缘的微弱信号,提取过程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任何微小的失真都可能让我们丢失关键的天体物理信息。”她语气严肃,带着物理学者对数据精准性近乎偏执的追求,这也正是她能在苛刻的物理领域脱颖而出的原因。
“我完全理解你对精度的要求,”封瑶点头,苏晓的严谨让她更加欣赏这位合作伙伴,“所以,我们或许需要在算法层面引入一个更强的约束——一个先验知识。这个先验……或许可以从你们传感器自身的物理特性模型中获取?比如,传感器在不同温度、不同电磁环境下的基线漂移模型、非线性响应特性等。”她抬头看向苏晓,目光清亮而笃定,“将已知的系统误差特性作为正则化项,加入到我们优化算法的损失函数中,迫使算法在去噪和信号还原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并补偿掉这部分系统偏差。”
苏晓先是一愣,随即眼中迸发出惊喜的光芒,她猛地一拍手:“妙啊!封瑶!你的意思是,不是把传感器当成理想的黑箱,而是把它作为一个有‘性格’、有‘瑕疵’的白盒,将它的物理模型直接融入算法,共同优化?这思路……太棒了!这不仅能提高信号提取精度,甚至可能反过来帮助我们校准和优化传感器设计!”她雷厉风行,立刻转身拿起自己的终端,“我马上让我们组的建模专家把最详细的传感器物理模型参数和误差函数发给你们!包括我们目前观测到的所有已知系统偏差模式!”
徐卓远在一旁听着两位女孩的高效碰撞,嘴角勾起赞许而欣慰的弧度。他迅速在脑海中构建出新的算法框架:“瑶瑶的想法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我们可以构建一个联合优化模型,信号估计和系统误差校正同步进行,形成一个闭环。苏晓,模型参数越详细、越精确,我们这个联合模型的潜力就越大。”
“放心,绝对是最优版本!”苏晓的声音已经从实验室另一头传来,她已经开始在通讯器里急切地布置任务。
看着苏晓风风火火却条理清晰的背影,封瑶和徐卓远相视一笑,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兴奋与挑战。这种与不同领域的顶尖头脑为了同一个宏伟目标而思维碰撞、全力以赴的感觉,充满了智力上的刺激,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封瑶尤其享受这个过程,她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知识边界在被迅猛拓宽,前世那些零散的超前认知,正在与今世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实践深度融合,淬炼、转化为真正属于她自己的、系统而稳固的创新能力。
忙碌而充实的科研生活并未让封瑶忽略生命中的其他色彩。重生后,她格外珍惜与家人的情感纽带,那曾是她前世的遗憾与痛点。这天晚上,她刚回到宿舍,洗去一身的疲惫,就接到了母亲杨文静打来的视频电话。
屏幕那头的杨文静,气色比封瑶记忆中前世的同一时期要好上太多。眉眼间长期萦绕的、因家庭关系紧张而带来的郁色淡去了,笑容也多了几分发自内心的轻松与温暖。重生以来,封瑶不再像前世那个刺猬般的少女,对父母的关心报以冷漠和抗拒,而是学会了主动分享校园里的趣事,耐心倾听母亲带着关切的唠叨,偶尔还会用自己参与项目获得的津贴,给家里买一些贴心的小礼物,比如那个据说能缓解颈椎疲劳的护颈仪。这种看似细微的改变,如同涓涓细流,持续不断地滋润着曾经因缺乏沟通而有些干涸龟裂的亲子关系。
“瑶瑶,最近是不是特别忙?看你好像又瘦了。”杨文静关切地端详着屏幕里的女儿。
“妈,我挺好的,项目是有点挑战性,但特别有意思,团队伙伴也厉害,我学到很多东西。”封瑶笑着安抚,特意将手机摄像头在桌面上扫过,展示那些摊开的天文学、信号处理文献和写满演算的笔记,“你看,我们在做一个很大的国家级预研项目呢,和物理学院、天文系的顶尖同学一起合作,探索宇宙奥秘。”
“哎哟,这么厉害啊!我就知道我女儿最棒了!”杨文静的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骄傲,声音都提高了几分,“不过再忙也要记得按时吃饭,注意休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知道吗?”
“知道啦,妈,您就放心吧。”封瑶柔声应着。这种琐碎而真切的关怀,是她前世失去后、在无数个孤独深夜才懂得追悔莫及的温暖,如今失而复得,她倍加珍惜。
母女俩聊了一会儿家常,杨文静忽然顿了顿,语气略带一丝小心翼翼,仿佛在试探水温:“瑶瑶……你爸爸他……最近那个持续了半年的重大型号项目终于结束了,在家休息。他……昨天晚饭时,还主动问起你,说你在学校忙不忙,身体好不好。”
封瑶握着手机的手指微微收紧。父亲封卫国,那个性格内敛、作风严谨、将大半生奉献给国防军工科研的男人,前世因她高考志愿填报的激烈冲突,与她之间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关系一度降至冰点。重生后,封瑶一直在努力修复这段关系,主动打电话,轻描淡写地汇报一些学业上的进步,虽然父亲在电话里依旧话不多,通常只是“嗯”、“好”、“注意身体”寥寥数语,但她能敏感地察觉到,那堵由沉默和误解筑成的高墙,正在她持之以恒的温和攻势下,慢慢松动,出现细微的裂痕。
“爸他……连续忙了那么久,身体还扛得住吗?”封瑶轻声问,带着真切的关心。
“还好,就是有点累,在家休养着呢。”杨文静连忙说道,语气带着明显的欣慰,仿佛乐于充当父女之间沟通的桥梁,“他就是那样,话少,跟你一样,有什么事都闷在心里,但我看得出来,他心里是惦记你的。你上次寄回来的那个护颈仪,他嘴上还硬撑着说‘瞎花钱,我们实验室什么没有’,可我看见他晚上在书房看资料的时候,用得可勤了,还跟来家里的老同事显摆,说是女儿买的。”
封瑶心里蓦地一酸,随即又被一股巨大的暖流包裹。看,其实父母所求的并不多,一点点主动的靠近,一句嘘寒问暖,一份小小的礼物,就能让坚冰开始融化,让关系回暖。她鼻尖微酸,脸上却绽放出更温暖的笑容:“妈,您跟爸说,让他好好休息。等这个项目阶段性的难点攻破了,我找个周末就回家看你们。”
“真的?那太好了!”杨文静的声音立刻雀跃起来,仿佛中了头彩,“你想吃什么?妈提前给你准备!红烧排骨?还是清蒸鲈鱼?你爸前两天还说,他们单位食堂新来了个淮扬菜师傅,做的狮子头不错,他回头去学学……”
又聊了几句体贴话,结束视频后,封瑶握着尚有余温的手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弥补亲情上的遗憾,重新感受“家”的温暖与包容,这与她在学术上取得的每一次突破、与徐卓远之间那份日渐深厚且彼此支撑的感情一样,都是她重生的核心意义,让她真切地感受到,这个崭新的生命正在被一点点充盈、治愈,变得完整而坚韧。
这时,手机又轻轻震动了一下,屏幕亮起,是徐卓远发来的消息。
【徐卓远】:苏晓那边的完整传感器物理模型参数和误差库已经发过来了,我初步浏览了一下,结构非常清晰严谨,包含了几种我们之前没考虑到的非线性误差。明天上午九点,我们老地方碰一下,细化那个联合优化模型的具体实现?
【封瑶】:好。我刚和我妈通完视频电话。
【徐卓远】:(摸摸头.jpg)听语气,有点想家了?等我们忙完这个攻坚阶段,我陪你一起回去看看叔叔阿姨。顺便,也让叔叔检验一下我最近有没有照顾好你。
他总是这样,能敏锐地捕捉到她字里行间细微的情绪变化,并用最恰到好处的方式给予理解和回应。没有过多的追问,只有坚实的支持和温暖的陪伴。封瑶看着屏幕上那个可爱的表情包和他看似随意却充满担当的承诺,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心中那份因提及父亲而产生的复杂感伤,瞬间被这股踏实而温暖的暖流冲散、取代。
她回复了一个甜甜的“好”字,然后将手机轻轻抱在胸前,走到窗边,望着窗外静谧的校园夜景。
实验室里充满挑战与突破的思维激荡,家庭关系中小心翼翼却持续不断的修复与升温,还有与徐卓远之间那份日益深厚、彼此理解、共同前行的感情……这一切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她这一世真实、饱满而富有生命力的青春。她不再是那个因家庭压力和自我怀疑而蜷缩在角落、敏感自卑的封瑶,而是能够主动拥抱挑战、珍惜每一份真情、并努力运用自身知识与力量去影响他人、温暖世界的封瑶。
新的赛道已经开启,前路或许仍有荆棘与未知的风浪,但她内心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笃定与力量。因为她知道,无论面对的是艰深的技术难题,还是生活的细微波澜,她都不再是孤身一人。她有并肩作战、彼此启迪的伙伴,有正在逐渐回暖、成为坚强后盾的家庭港湾,更有那个始终在她身边,与她心意相通、灵魂契合,愿意与她共同披荆斩棘、追寻星辰大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