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双向奔赴共赴未来
星辉科技的邀约,如同一束精准投射的追光,不仅照亮了团队前行的康庄大道,也无可避免地刺破了封瑶内心深处某些被刻意尘封的角落。与林薇那场关于选择与未来的交谈,像一把设计精密的钥匙,轻轻旋动了记忆深处那把沉重的锁。一些关于前世的、支离破碎的画面开始不受控制地浮现在脑海,带着陈年旧梦般的模糊与怅惘。
她依稀记起,前世似乎也曾在高三那个兵荒马马的夏天,收到过某顶尖学府或企业发出的夏令营邀请函,具体名目已记不真切,但那种因自我怀疑和与环境格格不入而产生的强烈退缩感,却清晰如昨。那时的她,或许是在堆积如山的习题和父母的忧虑中忽略了那封邮件,或许是草草浏览后,便被内心“能力不足”、“不配得到”的声音劝退,最终任由其沉没在未读邮件的冰冷海底。彼时的徐卓远,是否也曾察觉她的状态,试图用他笨拙的方式鼓励或提醒?记忆对此一片混沌,只留下一种挥之不去的、错失良机的空洞回响,如同心底一枚沉埋的“心锚”,在相似的机遇降临时,带来隐秘的拉扯感。
这一世,她凭借清晰的规划和坚定的意志,牢牢抓住了命运的馈赠。但潜藏的压力却以另一种更隐蔽的形式浮现。连续几个深夜,她都在梦中重返那个孤立无援、四处碰壁的前世自己,像一个无助的旁观者,看着她在那条泥泞的轨迹上挣扎沉浮,想要伸手援救,却如同隔着一层无法穿透的玻璃墙,最终只能在心悸与无力感中惊醒,心口残留着闷闷的钝痛。
这份细微的情绪波动,并未逃过徐卓远日益敏锐的感知。他没有选择直接追问,那不符合他的性格,也可能触及她不愿言说的秘密。他只是用行动默默编织着一张细密的安全网。他会精准地在她熬夜攻克难题时,“恰好”也留在实验室处理那些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模拟数据,实则只为在她疲惫时,能自然地将一杯温度刚好的牛奶推到她手边;会在她对着复杂艰深的交叉学科文献微微蹙眉时,不动声色地接过资料,用他擅长的、更简洁清晰的数学语言帮她梳理出核心逻辑链;会在清晨她醒来时,发现手机上有他凌晨发来的、几条看似随手分享的轻松有趣的科技趣闻或冷知识,仿佛在以一种不着痕迹的方式告诉她,无论夜色多深,他都在线,她的世界并非孤岛。
这天傍晚,夕阳将天空渲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两人沿着校园里那片宁静的人工湖并肩漫步。湖水被晚霞镀上一层跃动的金箔,微风拂过,带来湿润的水汽和青草的清新气息。封瑶看着身边人沉静专注的侧脸轮廓,他即使沉默时,也给人一种稳定可靠的力量感。一种强烈的倾诉欲忽然涌上心头,驱散了最后一丝犹豫。她停下脚步,轻轻拉住徐卓远的手。
“卓远,”她的声音在温柔的晚风中显得有些飘忽,“我最近……偶尔会梦到以前的事情。”
徐卓远立刻转头看她,眼神专注而包容,带着无声的询问,但没有丝毫催促的意味,只是耐心地等待着。
“梦到以前那个……很糟糕、很别扭的自己。”封瑶垂下眼睫,目光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他的掌心干燥而温暖,稳稳地包裹着她的微凉,传递着令人安心的力量,“会梦到错过重要的机会,梦到让关心我的人失望。有时候醒来,会有一瞬间的恍惚,分不清现在拥有的这一切,是不是又是一场终将醒来的美梦。”
这是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向他袒露内心关于“前世”的阴影与不安。重生以来,她一直努力扮演着通透、坚定、一往无前的角色,拼命弥补遗憾,拥抱新生。但那些刻骨铭心的负面体验,如同湖底的暗礁,在压力汇聚的风浪下,总会悄然显露痕迹。
徐卓远沉默地聆听着,指节微微收紧,将她的手更牢固地握在掌心。他沉吟片刻,目光沉静地望入她的眼底。
“封瑶,”他的声音低沉而肯定,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度,“你现在拥有的一切,星辉的邀请,团队的信任,陈老师的认可,还有……我,”他顿了顿,耳根泛起不易察觉的红晕,但眼神依旧清澈坚定,“都是你凭借自己的能力、智慧和坚持,一步一个脚印赢得的。你不是侥幸抓住了机会,而是你本身的存在,就已经创造了机会。”
他抬起另一只手,极其轻柔地拂开她颊边被风吹乱的一缕发丝,动作小心翼翼,仿佛在触碰一件稀世珍宝。“那个你觉得‘糟糕’的过去,无论是真实的经历还是梦里的投射,都只是塑造了现在这个更强大、更清醒的封瑶的一部分历程。但现在的你,是真实的,站在我面前的你,是一个不断散发着光和热的发光体。”他语气微顿,补充道,带着一种近乎誓言般的笃定,“而且,无论你在哪里,是身处梦境还是现实,我都会找到你,确认你的存在。”
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追问她所谓的“以前”具体指向何处,他只是用最朴素的逻辑和最坚定的态度,否定了她的不安,确认了她的价值与存在本身。封瑶望着他清澈眼底倒映着的自己小小的身影,那点因梦境而生的恍惚与疏离感,仿佛被这沉稳专注的目光牢牢锚定在了坚实而温暖的土地上。
心底那细微的裂痕,似乎被一种柔和而强大的力量缓缓注入,开始弥合。她不是一个人在孤独地对抗来自过去的幽灵,有人理解她的恐惧,有人陪伴她的成长,有人正用他特有的、沉默而可靠的方式,为她照亮前路,也温柔地抚平来路的坎坷。
“嗯。”封瑶重重地点了下头,再抬眼时,眼中的些许阴霾已尽数散去,重新漾起清亮动人的光彩。她弯起嘴角,带着点狡黠和依赖,“那你可要看好我,别让我在哪个梦里走丢了。”
徐卓远看着她恢复神采的眼眸,那里仿佛落满了星辰,他的唇角也微微上扬,勾勒出一个清浅却真实的弧度,郑重地点了点头:“好。”
两人之间的氛围比刚才更加松弛和温馨,一种无声的默契在空气中流淌。他们继续沿着湖畔漫步,封瑶想起团队接下来的安排,将话题引向正轨:“周总监上次分享的那个‘多模态模型偏见消减’的开放课题,我这两天有了一些初步想法,关于如何引入社会语言学变量,比如地域、世代、社群文化标签等,来细化和深化对隐性偏见的识别维度。明天小组讨论,我们可以重点聊聊这个方向。”
“很好的思路。”徐卓远自然地接话,眼神中流露出赞赏,“我昨晚也查阅了近期顶会的几篇相关论文,在特征交叉验证的数学工具上,或许可以尝试引入一种改进的图神经网络算法,优化关联路径,这样能让偏见的识别和消减过程更具可解释性,模型也会更稳健。”
就在他们沉浸于技术思路的碰撞,讨论渐入佳境时,一个带着恰到好处的惊喜与一丝不确定的温润男声从旁边传来:“请问……是封瑶同学和徐卓远同学吗?”
两人循声望去,看到一个穿着剪裁得体的浅灰色休闲西装、戴着金丝边眼镜、气质斯文儒雅的年轻男人站在几步开外。他手中拿着一个轻薄的皮质文件夹,脸上带着温和而得体的笑容,目光正落在他们身上。
“我是,您是……?”封瑶眼中闪过一丝疑惑,迅速在记忆中搜索,确认自己并不认识此人。
男人步履从容地走上前,从文件夹里取出一张设计简洁的名片,双手递上,姿态谦和:“二位好,冒昧打扰。我叫周明轩,是星辉科技人工智能研究院‘负责任AI’项目组的高级研究员,同时也是周维安总监的侄子。叔叔……嗯,周总监回去后,对二位在项目展示中的表现,尤其是封瑶同学提出的‘技术当有温情,创新需承重’的理念赞誉有加。我这次正好来本市参加一个关于AI伦理的学术会议,受叔叔所托,顺路来拜访一下,看看你们在备战全国赛的阶段,有没有什么需要从产业界视角进行交流或提供帮助的地方。”
他语速平缓,措辞严谨得体,既清晰表明了来意和身份,也解释了缘由,避免了唐突之感。封瑶和徐卓远交换了一个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讶异,但很快便恢复了常态。封瑶接过名片,快速扫了一眼上面的信息,礼貌回应:“周先生您好,很高兴认识您。周总监太客气了,我们团队目前正在积极准备,能得到星辉科技的关注已是荣幸。”
周明轩的目光在封瑶和徐卓远之间不着痕迹地扫过,尤其在注意到他们自然交握、未曾松开的手时,眼神几不可察地微微一动,脸上的笑容却依旧温和亲切:“叫我明轩就好。我看二位似乎正在深入讨论,不知是否方便我加入,一起聊聊?或许我能从产业界落地实践的角度,为你们正在探讨的课题提供一些不同的视角,或者至少,分享一些我们目前在项目中遇到的实际挑战。”
他的出现,像一颗精心打磨过的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不仅带来了星辉科技更具体、更贴近的关注,也预示着他们与这个行业巨头之间的交集,正以超出预期的速度和深度展开。封瑶感受到徐卓远轻轻捏了捏她的手,仿佛在传递一种无言的默契与支持。她展露一个从容而大方的微笑,侧身让出位置,做了一个邀请的手势:
“当然方便,周先生请别这么客气。我们正好在讨论周总监之前提到的多模态偏见课题,刚刚有了一些初步构想,能有机会听听您来自产业一线的见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学习机会。”
夕阳终于彻底沉入地平线,天边最后一抹瑰丽的霞光隐去,夜幕初临,湖畔路灯次第亮起,在粼粼波光上投下摇曳的光影。三人并肩沿着湖边缓步而行,新的交流即将展开,新的挑战与合作在看似偶然的邂逅中若隐若现。封瑶心中那份因理解、爱与坚定而生的微光,在此刻愈发明亮、温暖,足以驱散任何来自过去记忆的迷障,也照亮了通向未来、充满无限可能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