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星火与壁垒
林教授的认可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封瑶和徐卓远的小圈子里荡开了涟漪。项目“心域”不再仅仅是两人之间心照不宣的秘密探索,开始被少数圈内人知晓,随之而来的,除了欣赏,也有无形的压力。
封瑶能清晰地感觉到这种变化。徐卓远似乎更忙了,不仅限于常规课程和项目推进。他待在实验室的时间明显延长,有时甚至深夜,封瑶还能从宿舍窗口望见对面信息学院大楼里,他那间实验室亮着的、孤零零的灯光,像黑暗海面上的一座孤岛灯塔,固执地对抗着周遭的沉寂。
她知道,他在全力加固“心域”的防护墙,回应林教授那句“树大招风”的警示。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让她也绷紧了弦,不敢有丝毫松懈。她不仅加快了情感模型底层逻辑的优化,也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和分析市面上类似平台的数据与潜在风险,试图从另一个维度为“心域”构筑防线。
这天下课后,封瑶正准备去图书馆查资料,却在教学楼门口被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拦住了。
来人是个身材高挑的男生,穿着剪裁合体的时尚潮牌,头发打理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自信笑容,是那种在校园里很容易吸引目光的风云人物。封瑶认得他,计算机学院的顾云琛,学生会副主席,家世优越,据说其父是本地知名科技公司“瀚海科技”的董事,他本身能力也极强,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学神”,只是他的光芒更外放,与徐卓远的沉静内敛截然不同。
“封瑶同学,你好。”顾云琛笑着打招呼,语气熟稔自然,仿佛两人早已相识,“久仰大名了,心理学系的新锐。”
封瑶心中微凛。她重生后一直刻意低调,除了和徐卓远的项目,并未在其他场合过多露脸,何来“大名”?“顾学长?你好,找我有事吗?”她保持着基本的礼貌,语气带着适当的疏离。
“听说你和徐卓远在做一个很有趣的项目,‘心域’?专注于情感交互与心理支持?”顾云琛开门见山,目光中带着毫不掩饰的探究和兴趣,“正巧,我们学生会也在筹划一个校园心理关怀平台的升级计划,觉得你们的理念非常前沿,与我们想要打造的‘智慧校园’生态不谋而合。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合作?我们可以提供官方的平台资源、推广渠道,甚至争取一些校方的支持。”
他的提议听起来合情合理,甚至充满了诱惑。对于任何一个初创项目而言,校学生会的背书无疑是巨大的助力。但封瑶心中的警铃却大作。林教授的提醒言犹在耳,顾云琛的消息如此灵通,本身就值得玩味。而且,他直接绕过明显是技术核心的徐卓远来找她这个“心理学搭档”,这其中的意味,耐人寻味——是觉得她更好说话,还是另有所图?
封瑶没有立刻回答,她迅速在脑中权衡。直接拒绝显得不近人情,也可能平白得罪一个在校园里颇有能量的人物;但贸然答应,很可能将“心域”的核心架构和理念过早暴露在不可控的风险之下,甚至可能被纳入某种他们无法掌控的体系中被稀释、变形。
她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歉意笑容,语气温和却坚定:“谢谢学长的赏识和看好。不过‘心域’现在还只是非常初期的探索阶段,很多想法还不成熟,代码和模型都处于高频迭代期,恐怕暂时达不到与校级平台合作的标准,贸然对接可能会影响平台的稳定性。”她顿了顿,观察着顾云琛的反应,继续道,“而且,项目主要是徐卓远在负责技术攻坚和整体架构,具体的合作意向和可行性,可能还需要和他深入沟通才能决定。”
她巧妙地将决定权推给了徐卓远,既没有把话说死,留有余地,也守住了项目的底线,强调了徐卓远的主导地位。
顾云琛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似乎没料到这个看起来温婉安静的学妹会如此冷静且圆滑地应对,不仅点明了项目的初期属性,还抬出了徐卓远作为挡箭牌。他打量着她的目光更深了些,笑容不变,语气却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锐利:“封学妹太谦虚了。能入林教授法眼的项目,怎么可能只是‘不成熟’的探索?不过,我理解你们的谨慎。那方便把徐卓远的联系方式给我吗?或者,改天我们一起聊聊?我相信当面沟通会更高效。”
“他的联系方式我需要先征得他本人同意。”封瑶依旧保持微笑,态度不卑不亢,“合作的事情,我会尽快转告他,由他来定夺后续。学长如果比较着急,也可以直接去信息楼三楼的实验室找他,他最近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
她的话滴水不漏,既维护了徐卓远的隐私,也给出了看似合理的建议,将皮球又踢了回去。
顾云琛终于收起了那份过于外露的热情,点了点头,眼神里多了几分审视:“好,封学妹考虑得很周到。那我就不打扰了。期待后续有机会交流。”他深深地看了封瑶一眼,那目光仿佛要将她看透,然后才转身离开,背影依旧挺拔自信。
封瑶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人群里,轻轻吐了口气,手心微微有些汗湿。与这类背景复杂、目的性强的聪明人打交道,需要格外小心,每一句话都可能被解读出不同的含义。她立刻拿出手机,给徐卓远发了条信息,简单说明了刚才的情况,重点提到了顾云琛及其背景,以及合作邀请。
徐卓远的回复很快,依旧是他一贯的风格,言简意赅:【知道了。暂时别答应任何事。】
晚上,封瑶带着整理好的资料和一丝担忧,来到实验室。徐卓远正对着满屏滚动的代码,眉头微蹙。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眼下有淡淡的青黑,但眼神依旧清明锐利,像淬炼过的寒星。
“顾云琛找你了。”他陈述道,语气平静,似乎并不意外。
“嗯,我按我们之前下意识达成的共识,暂时推掉了,把决定权引到了你这里。”封瑶走到他身边,自然地看向屏幕上复杂的架构图,“是防火墙的问题?”
“嗯,架构需要大规模调整。原来的设计侧重于防止外部常规攻击和内部误操作,但林教授的提醒很及时。如果应对大规模、有组织的数据抓取,或者……更具针对性的渗透,现有的防御体系可能存在结构性漏洞。”徐卓远指了指屏幕上几个标红的关键节点,语气凝重,“而且,他的提醒不是空穴来风。”
他敲了几下键盘,调出一个实时监控界面,上面显示着一些异常的数据流痕迹。“看这里,还有这里……已经捕捉到一些试探性的扫描痕迹了,频率在增加。来源经过多层跳板伪装,很隐蔽,但手法相当专业,不是普通的黑客行为。”
封瑶心一沉,凑近屏幕仔细查看:“这么快?我们还没正式对外公布……”
“嗯。”徐卓远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有两种可能,一是林教授提及后,引起了某些人的兴趣;二是……可能更早之前,就已经被盯上了。顾云琛的出现,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实验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服务器机柜运行发出的低沉嗡鸣,像一头蛰伏的野兽在喘息。挑战比预想中来得更快,更直接,甚至带着一丝未明的恶意。
“顾云琛那边……”封瑶有些迟疑地开口,“他的背景,你了解吗?”
“瀚海科技董事的儿子,在学生会和创业圈都很活跃,投资嗅觉敏锐。他父亲的公司近年来在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领域投入很大。”徐卓远语气淡漠,但眼神锐利,“他提出的合作,动机未必纯粹。可能是看好项目潜力想提前布局,也可能是想借此窥探核心技术,甚至不排除是为他父亲的公司探路。暂时保持距离是对的。”
他顿了顿,转头看向封瑶,目光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和……或许可以称之为放松的情绪:“你今天处理得很好,应对得当,守住了关键。”
被他肯定,封瑶心里那点因应对顾云琛而产生的细微紧绷感瞬间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暖流。她笑了笑,将带来的还温热的牛奶轻轻放在他手边:“别太拼了,注意休息。防线要筑,但也不能把你自己累垮了,你是‘心域’的主心骨。”
徐卓远看着那杯冒着微微热气的牛奶,微微一怔,冰冷的镜片后的眼神似乎柔和了一瞬,随即低声道:“谢谢。”
封瑶拉过旁边的椅子坐下,拿起自己的平板和打印出来的逻辑流程图:“我来帮你核对一下边缘节点的数据过滤规则和情感反馈逻辑吧,多个人,多份力,也防止你思维定势。”
她没有说要离开,也没有再多问细节,只是用行动表明,她会和他一起面对这悄然逼近的风雨。
徐卓远看着她低头专注的侧脸,灯光在她柔顺的发丝上镀上一层浅金,她纤细的手指在平板和纸张间移动,偶尔蹙眉思考,偶尔快速标注。实验室里很安静,只有两人偶尔的键盘敲击声、纸张翻动的沙沙声,以及服务器稳定的运行声。这种无声的陪伴,仿佛有一种奇特的力量,驱散了他周身惯有的清冷孤寂,也缓解了连日高强度工作带来的精神疲惫。
他想起她白天对顾云琛说的那句“项目主要是徐卓远在负责技术攻坚”,实际上,“心域”的核心创意、情感模型的构建、人性化交互的设计,封瑶凭借其心理学专业知识和重生带来的独特视角,贡献了至少一半的灵感,甚至更多。但她从不居功,在外人面前,总是下意识地、坚定地将他的位置摆在前面,维护着他的主导权。
这种毫无保留的信任与维护,是他前世在冷漠的家庭和充满竞争的环境中从未体验过的。前世那个因为流言和误会对他充满戒备、像只受惊小刺猬一样的女孩,和眼前这个温柔坚定、与他并肩作战、彼此信赖的封瑶,身影渐渐重叠,又清晰地分离——现在的她,更加耀眼,也更能触动他内心深处那片不为人知的柔软。
他收回目光,重新聚焦在代码上,指尖敲击键盘的动作却似乎比刚才轻快了些许,脑海中某个关于防火墙动态验证的难点,忽然有了新的解决思路。
“封瑶。”他忽然低声开口,打破了宁静。
“嗯?”封瑶从复杂的逻辑图中抬起头,看向他。
“下周,市里有一个小范围的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学术沙龙,保密级别较高。主讲人是国内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权威,李维教授。”他顿了顿,声音平稳如常,但仔细听,似乎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他的研究方向涉及情感生成的神经机制,或许对‘心域’的情感建模精细化有启发。要一起去吗?”
这不是项目必要的行程,也超出了他们平时共同活动的范畴,更像是一种……带着分享和邀请性质的同行。
封瑶眼眸一亮,像是落入了星辰,毫不犹豫地点头,笑容明媚而温暖:“好啊!当然想去!”她的欣喜毫无掩饰,瞬间点亮了略显冷硬的实验室空间。
徐卓远唇角似乎极轻微地向上牵动了一下,快得让人无法捕捉,只是“嗯”了一声,语气依旧平淡:“到时候把具体时间和地点发你。”
“好!”封瑶应道,心情莫名地更加雀跃起来。
新的挑战已然出现,潜藏的对手若隐若现。顾云琛的邀约像一道前奏,未知的扫描痕迹是暗处的窥探。但在这个夜晚,在这间亮着灯、充斥着代码与图纸的实验室里,两颗曾经隔阂的心,却在应对压力的过程中,在无声的陪伴与默契的配合下,距离似乎又靠近了一步。他们像两棵各自努力扎根、向上生长的树,枝叶在风中悄然交叠,共同汲取养分,也共同抵御着外界的风雨。
封瑶想,重生带来的最大幸运,或许不仅仅是弥补前世的遗憾,看清真相,更是拥有了与他共同面对未来、共同成长的底气和勇气。星火虽微,可聚光芒;前路有壁垒,亦能携手共破之。而他们所要守护的,不仅是“心域”这个项目,更是这份失而复得的信任与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