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暖光与涟漪
父亲即将归家的消息,像一缕暖融融的光,穿透了封瑶忙碌而充实的日常,在她心底最柔软的角落,持续荡漾着一圈圈名为“期盼”的涟漪。这种久违的家庭圆满感,是她前世求而不得的珍宝。周末,她如约回到那个愈发温馨的家。
还未推开家门,一股混合着红烧肉醇香与莲藕汤清甜的熟悉气味便扑面而来,那是刻在骨子里的家的味道。厨房里,杨静淑系着那条印有淡雅小花的围裙,正守在灶台前,轻轻哼着年轻时喜爱的老歌,眉眼舒展,唇角不自觉地上扬,那是从心底溢出的欢欣。听见门响,她立刻放下锅铲,快步迎上来,不由分说地接过封瑶肩上的背包,语气带着嗔怪,眼底却满是心疼:“说了不用你急着回来帮忙,学业那么重,周末就该多歇歇。瞧瞧,这小脸是不是又尖了点儿?”
封瑶心中暖流涌动,她顺势挽住母亲的手臂,像小时候那样将头靠在那不再如记忆中挺直、却依旧无比温暖的肩膀上,深吸一口属于母亲和家的气息。“妈,真的不累。能和您一起准备晚饭,等爸爸回来,这种感觉,比我做出一个漂亮的模型还有成就感。”她声音轻柔,话语里的珍视与满足让杨静淑微微一怔,眼眶瞬间就湿了,她轻轻拍着女儿的手背,连说了几个“好”字。
厨房化作了母女二人默契合作的舞台。封瑶不再是前世那个十指不沾阳春水、对家务琐事带着几分优越感般不耐的少女,她动作熟练地择洗着碧绿的青菜,仔细剔除土豆芽眼,听着母亲絮叨父亲偏爱稍甜的口味,市场里遇到的老邻居家的趣事,偶尔还会提出自己的建议:“妈,爸最近应酬多,肠胃可能不太舒服,汤里我再多加两片山药,可以吗?”阳光透过明净的玻璃窗,洒在流淌着清水的池沿和鲜嫩的食材上,光影跳跃,一切都充满了平淡却真实的生机。
封瑶悄然观察着母亲。杨静淑的气色红润,眼神明亮,眉宇间那道因长期隐忍和自我压抑而形成的浅川早已被抚平。这种改变,不仅仅源于丈夫的归期将近,更源于这个家内部重新流动起来的理解、尊重与关爱,驱散了前世那层挥之不去的、小心翼翼的阴霾。
“瑶瑶,”杨静淑一边将姜丝切得细如发丝,一边状似随意地提起,语气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你爸爸上次打电话,还偷偷问我,说你现在研究的那些东西,又是人工智能又是脑科学的,那么高深,他一个搞实业的是不是都快听不懂,跟不上你的思路了?那语气,听着还有点失落。”
封瑶择菜的动作一顿,一股混合着酸楚与温暖的激流冲刷过心田。前世的父亲,何曾在意过是否能跟上她的脚步?那时的他们,像是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思想上的鸿沟随着年龄增长而日益扩大,最终变得遥不可及。她抬起头,对母亲露出一个宽慰而坚定的笑容:“爸想多了。他那些在商海沉浮中历练出的战略眼光、对市场趋势的敏锐判断,才是真正的智慧,我佩服还来不及。等他这次回来,我正想找个机会,请教他关于‘心域’技术未来在具体产业场景应用落地的一些思路呢,需要他帮我把握大方向。”
杨静淑闻言,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笑容更深,连连点头:“好,好!你们父女俩能这样互相欣赏,能聊到一块去,妈妈这心里啊,比吃了蜜还甜!”
周一下午,封瑶抱着几本刚从图书馆借来的厚重典籍,走在回宿舍的林荫道上。 夕阳的余晖将她孤单的影子拉得很长,她的思绪还沉浸在刚才阅读的一篇关于新型认知架构的论文中,脑海中不断推演着其中的逻辑链条。
“封瑶学姐!”
一个清脆又带着明显怯意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打断了她的沉思。封瑶回头,看到一个穿着浅蓝色连衣裙、扎着利落马尾辫的女生小跑着追上来,脸颊因急促和紧张泛着红晕,眼神里却闪烁着强烈的期待。是林薇,物理系大二的学生,封瑶在一次关于“计算心理学前沿”的跨学科讲座上认识的。当时林薇在提问环节就表现出了超越年纪的洞察力,课后更是主动找到封瑶,就几个关键概念深入讨论了近半小时,给封瑶留下了深刻印象。
“林薇?找我有事吗?”封瑶停下脚步,将怀中的书抱稳,语气温和地问道。
林薇深吸一口气,双手有些无措地绞在一起,又像是下定决心般,从随身背包里拿出一个略显陈旧但保存完好的薄笔记本,双手递到封瑶面前,语速略快地说:“学姐,我……我听说你和徐卓远学长在做的‘心域’项目特别厉害,融合了认知科学和深度学习!我、我最近几个月自学了很多相关的知识,看了不少论文,还尝试着复现了基础的特征提取模型……我知道我现在的水平可能还差得很远,根本不够格加入……但是……”她鼓足勇气,将笔记本又往前送了送,“这是我整理的一些学习笔记,还有……还有一点关于多模态数据(比如EEG和fmRI)融合时,针对时序异步导致的信息损失,我做的一些补偿机制的小想法……可能很不成熟,也不知道对不对……就想请问学姐,有没有可能,让我有机会了解一下项目,哪怕只是旁听,或者帮忙处理一些最基础的数据、整理文献也行!”
她的姿态,那份对知识领域的纯粹向往,混合着生怕被拒绝的不安,像极了不久之前在图书馆,那个鼓起勇气走向她,询问数学问题的陈越。
封瑶看着她,仿佛看到了另一个在探索道路上小心翼翼、却又目光坚定前行的自己。前世,她因自身的骄傲与创伤,几乎封闭了所有可能的外界连接,习惯了一个人跋涉,自然也错过了许多像林薇、陈越这样充满潜力和热情的同伴。重生归来,她深切体会到,学术之路绝非孤军奋战所能穷尽,一个开放、包容、能汇聚不同才华和视角的圈子,是何等重要。
她没有立刻去接那个承载着对方心血和希望的笔记本,而是先给予一个安抚的微笑,声音柔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鼓励:“别着急,慢慢说。对项目有兴趣,并且愿意主动去学习和思考,这本身就是非常宝贵的事情。”她这才接过笔记本,随手翻开几页。入目的字迹工整清晰,图表绘制得一丝不苟,虽然一些理论推导还略显稚嫩,模型构想也偏向理想化,但逻辑框架清晰,关键点抓得准确,并且能明显看出是耗费了大量心血认真钻研过的成果。
“笔记做得非常认真,条理清楚。”封瑶合上笔记本,递还给因为她的短暂沉默而愈发紧张的林薇,在她眼中光芒即将黯淡下去的前一刻,语气平和地继续说道,“‘心域’项目组下周二晚上有个内部的小型读书会,主要围绕几篇近期顶会上关于神经表征学习的前沿论文进行讨论。如果你感兴趣,欢迎你来参加。具体的地址和时间,我稍后通过短信发给你。”
林薇的眼睛瞬间睁大了,难以置信地看着封瑶,仿佛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随即,巨大的喜悦淹没了她,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真、真的吗?谢谢学姐!太感谢了!我一定认真准备!绝对不会辜负这次机会!谢谢学姐!”她接过笔记本,紧紧抱在怀里,朝着封瑶深深鞠了一躬,这才脚步轻快地、几乎是小跳着离开了。
看着林薇欢快远去的背影,封瑶唇角微勾,露出一抹清浅而真实的笑意。吸引陈越,是看中了他那卓越的、近乎本能的数学直觉;给予林薇机会,则是欣赏她这份不满足于课堂、主动向外探索的热情和扎实肯干的学习态度。她的身边,她的“引力场”正在悄然形成并扩大,吸引着那些同样在散发微光、渴望汇聚的星辰。她开始有意地搭建属于自己的团队雏形。
周三傍晚,封瑶提前结束了实验室的数据模拟工作,准备回家迎接父亲。 刚走出实验楼,一眼就看见徐卓远站在楼前那棵标志性的、枝叶繁茂的高大银杏树下,姿态闲适却又带着他特有的清冷感,似乎是在等人。夕阳的金辉透过层叠的扇形叶片,在他清俊的侧脸和简约的白色衬衫肩头投下斑驳的光晕,意外地柔和了他周身那股常有的、生人勿近的冷硬气息。
封瑶脚步略一迟疑,还是自然地走上前去:“在等人?”她猜测他可能是在等待实验室的伙伴。
徐卓远闻声转过头,目光精准地落在她身上,那双眸子依旧沉静如古井深潭。“嗯。”他应了一声,算是回答,却没有说是等谁。接着,他动作流畅地从随身的帆布包里拿出一个小巧的银色U盘,递到她面前,“上次讨论的那个基于注意力的门控循环机制,我周末抽空补充了一些理论上的收敛性证明,另外写了几段模拟不同噪声环境下性能的代码。思路可能对你那边处理序列数据的稳定性有帮助。”
封瑶有些意外地接过U盘。徐卓远主动分享他未发表、甚至是刚刚完成的研究细节,这在他身上实属罕见。他的研究领域向来如同戒备森严的私人领地,核心思路和关键推导极少对外示人。这份看似随手递出的U盘,其中蕴含的价值和代表的信任,远超其物理实体本身。
“谢谢。”她将U盘握在手心,感受着金属外壳传来的微凉触感,心底却因这份突如其来的支持泛起清晰的暖意,“这确实是我接下来需要攻克的关键点之一,你的推导和代码能帮我省去很多重复摸索的时间,至少能少走一星期的弯路。”
徐卓远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算是接受了她的道谢。他似乎并没有要详细解释或者寒暄的意思,但奇怪的是,他也没有立刻转身离开,依旧站在原地,目光若有似无地停留在她身上。
封瑶想起父亲今晚抵达,便顺口提了一句,算是解释自己提前离开的原因:“我爸爸今天晚上的航班回国,我这周末大概都会待在家里。”
她本只是寻常的告知,并不期待对方有任何回应。却万万没想到,徐卓远闻言,目光在她脸上清晰地停留了两秒,那双总是古井无波的眼眸深处,似乎极快地掠过一丝极其细微的、难以捕捉的波动,像是石子投入深潭瞬间泛起的、几乎看不见的涟漪。然后,他开口,声音依旧是他惯有的、平铺直叙的调子,但说出的话却让封瑶的心跳漏了一拍:
“代我向封瀚林叔叔问好。”
封瑶彻底愣在原地。徐卓远……认识她的父亲?前世今生,她可以百分之百确定,自己从未在他面前提及过家人的具体情况,更不可能主动说起父亲的名字和职业背景。他这句“代我问好”,来得如此突兀,却又带着一种奇异的、理所当然的自然,仿佛他早已知道封瀚林是谁,并且他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她完全不了解的、甚至是隐秘的联系。
一瞬间,无数念头如电光石火般在她脑中闪过——是商业合作?父亲的公司涉足高科技领域,是否与徐家有什么交集?是长辈间的旧识?还是……与徐卓远那深不可测的背景,以及他偶尔流露出的、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疏离感有关?他超乎年龄的学术深度,他对自己那种莫名的、从一开始就存在的关注与默契……
这一切,像一颗意料之外的石子,投入她原本因重生而逐渐清晰、平静的人生湖面,漾开了一圈新的、带着神秘色彩和未知深度的涟漪。
但这一次,封瑶没有感到丝毫前世那种面对未知时的慌乱与不安。她只是微微握紧了手中的U盘,深吸一口傍晚微凉、带着草木清香的空气,目光在短暂的波澜后,重新变得坚定而清明。
无论这涟漪之下,隐藏着怎样错综复杂的轨迹交错,或是不为人知的过往牵连,她都已做好准备,坦然面对,逐步探明。因为她知道,经历重生锤炼,她内心的引力核心,已然足够强大、足够稳定,足以锚定她的航向,指引她穿越任何迷雾,驶向那片属于她的、无限广阔的星辰大海。
家的温暖,同伴的星光,以及身边这道沉默却强大、带着神秘谜题的牵引力……这一切,共同构成了她重生之后,最坚实、也最珍贵的力量源泉。前方的路,或许会有新的变数,但也必然伴随着新的机遇与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