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游轮的海风与奢华仿佛一场短暂迷离的梦。梦醒后,我换上了从夜市地摊买来的廉价t恤和牛仔裤,开始了真正的蓝星“基层体验”。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名为“快味堡”的连锁快餐店当后厨帮工兼偶尔顶班的点餐员。工作是通过街边小广告找到的,时薪低廉,但好在入职简单。
「观察笔记:蓝星服务业基层生态初探」
「地点:快味堡(希望女神第一商业街店)」
「体验感受:高温、高噪音、高强度。油炸炉的热浪 持续地炙烤着皮肤,计时器尖锐的鸣响、订单打印机的咔哒声、前台叫号的喧嚣混合成令人焦躁的交响乐。领班是个嗓门洪亮、眉头永远紧锁的中年女人,大家都叫她‘刘姐’。」
我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标准流程腌制肉排、处理生菜、控制油炸时间、组装汉堡,以及在高峰期人手不足时,被推到前台面对汹涌的人流。
体验感想:最初的手忙脚乱是必然的。记住那些酱料搭配、套餐组合比理解女神族的能量矩阵还让我头疼。刘姐的斥责如同背景音:“王神!鸡翅炸过头了!扣钱!”“生菜叶没沥干水!你想让面包胚变成抹布吗?”“动作快点儿!没看外面排长队了?”
汗水顺着额角滑落,滴进眼睛里,涩得发痛。廉价制服被汗水浸透,黏腻地贴在身上。我第一次如此直观地体会到“体力劳动”的含义——它不是健身房里的刻意锻炼,而是为了生存而持续输出的、重复性的、消耗性的身体机能透支。
艾拉和汐伪装成顾客,坐在角落最不起眼的位置。我能偶尔瞥见汐眼中流露出清晰的心疼,她甚至几次下意识地想站起来帮我,都被艾拉用眼神制止。艾拉则面无表情地快速记录着:
「目标(主人)处于高强度体力与轻度精神压力下,心率维持在120-140次\/分,皮质醇水平升高,情绪电磁波出现‘烦躁’、‘疲惫’及短暂‘挫败’峰值。周围同事类似情绪普遍,形成负能量场。」
有一次,午餐高峰期,我负责一个单独的点餐窗口。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因为等待时间稍长而极度不耐烦,指着我的鼻子抱怨:“你们怎么搞的?速度这么慢!笨手笨脚的!我要投诉你!”孩子在一旁哭闹不休。
那一刻,委屈和无力感瞬间涌上心头。我攥紧了手里的点餐屏,指甲掐进掌心。
感想: 我只是按照培训的要求一步步操作,我已经尽力快了…为什么不能多一点理解?这就是蓝星普通人日常需要面对的压力吗?
最终,是刘姐过来打圆场,用优惠券打发走了那位顾客,然后转头对我叹了口气:“小王,干这行就得受得了气。习惯就好。”她的语气里带着一种司空见惯的麻木。
「观察笔记补充: 基层服务人员长期处于‘情绪劳动’状态,需压抑自身真实情绪以迎合顾客。此过程对个体心理健康存在显着损耗。蓝星商业体系利用‘顾客至上’规则转嫁管理压力至最底层个体。」
就在我逐渐适应这种高强度、低回报的工作节奏,甚至开始从熟练操作中获得一丝微弱成就感时,一个意外的电话打破了勉强维持的平静。
那是一个午后,我刚结束一轮忙碌,在员工休息室啃着干硬的面包当午餐。手机响起,是一个陌生的本地号码。
“喂,您好?”
“是王神先生吗?”对面是一个语气冰冷、程序化的男声,“这里是膜拜女神助学贷款有限公司。系统显示您名下有一笔用于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的贷款已于上月到期,累计欠款本息共计蓝星币58,642元。请问您何时安排还款?”
我愣住了。学费?生活费?我从小在孤儿院长大,学费一直是减免状态,生活费更是拮据,但我从未申请过任何贷款!
“等等……您是不是搞错了?我没有申请过贷款。”
“王神,身份证号xxx……,毕业于xx孤儿院附属小学,后升入xx中学,目前就读于第一女神都第一高级中学。信息无误。贷款合同上有您的电子签名和指纹备案。”对方的声音毫无波澜。
我心想着:什么?电子签名?指纹备案?
我猛然想起,孤儿院的负责人几年前确实拿过一堆文件让我签,说是“助学申请材料”,当时年幼的我根本不懂……难道是被骗了?或者,是孤儿院利用我的身份申请的?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升。五万八千多!这对打零工的我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我……我现在没钱,我在打工,可不可以……”
“抱歉,王先生。”对方打断我,语气强硬起来,“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您不能按时还款,我们将采取法律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上报征信系统、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联系您的学校及工作单位。这将严重影响您的个人信用和未来前途。请您慎重对待。”
电话被挂断了。我握着手机,手指冰凉,剩下的面包再也咽不下去。巨大的经济压力如同实质的山峦,瞬间压在我的肩上。刚才因为熟练打包好几个汉堡而产生的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成就感,瞬间被碾得粉碎。
「观察笔记:蓝星金融负债压力」
「体验: 焦虑、恐慌、无力、愤怒(对被欺骗的可能)、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恐惧。是一种远比体力疲劳更沉重的精神负担。此制度在促进教育普及的同时,也可能让贫困个体在起步阶段就背负沉重枷锁。」
下班后,我失魂落魄地走出快餐店。艾拉和汐立刻敏锐地察觉到了我的异常。
“殿下,您的情绪电磁波出现异常剧烈低频震荡,发生何事?”艾拉关切地问,眉头微蹙。
汐更是直接挽住我的胳膊:“主人,您脸色好差!是不是工作太累了?还是有人欺负您了?”
我苦笑一下,将贷款公司催债的事情简单告诉了她们。一种难以言喻的羞耻感包裹着我——作为她们眼中的“神王”,竟然被这点蓝星货币逼得走投无路。
汐听完,立刻气愤地说:“岂有此理!这是欺诈!主人,您不用担心,这种小事……”
她话没说完,艾拉却轻轻拦住了她。
艾拉看着我,冰蓝色的眼眸中闪烁着理性的光芒:“主人,这是一个绝佳的观察机会。‘经济压力’是蓝星个体最重要的压力源之一,其引发的情绪链式反应及应对策略具有极高研究价值。您希望如何处理?动用族内资源轻易抹平债务,还是……”
她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亲自体验并尝试在蓝星规则框架内解决此事?后者或许能为您的报告提供更深刻的视角。”
我怔住了。艾拉的建议瞬间将我从焦虑和羞耻中拉了出来,提升到了一个更宏观的“研究者”视角。
是啊,这是一个机会。一个深入了解蓝星金融、法律、以及个体在系统性压力下挣扎的鲜活案例。
轻易让女神族出手,固然能解除危机,但那和游轮上的奢华体验有何区别?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特权罢了。我想知道,一个普通的蓝星年轻人,面对这种情况,会怎么做?
深吸一口气,我做出了决定:“你们先不要干预。我想……自己先试试看。”
艾拉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明白。我们将全程记录您的心路历程与应对策略。必要时,我们会提供‘符合蓝星规则’的信息支持。”
接下来的几天,我一边继续在快餐店忍受高温和斥责,一边利用休息时间奔波。我去银行查询个人信用报告,联系孤儿院(原负责人已离职,现工作人员支支吾吾),甚至去了那家贷款公司试图沟通(被前台敷衍打发)。
每一步都困难重重,充满了推诿和冷漠。我感受到了作为一个无依无靠的个体,在面对一个庞大系统时的渺小与无力。催债电话变得更加频繁和咄咄逼人。
就在我几乎要被压垮,考虑是否要向艾拉求助时,转机出现了。
艾拉平静地告诉我:“殿下,根据我们对蓝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贷款合同审核规范》的快速检索,发现您名下这份合同的电子签名时间与您当时所处地理位置(学校教室)及常用设备(学校电脑)记录严重不符。且合同条款中存在多处不合规的霸王条款。这些均可作为申请合同无效的有力证据。”
她递给我一个微型存储器:“这是相关的法律条文摘要、证据链梳理建议以及一份律师函模板。您可以选择自行提交给金融监管机构,或者……我们可以为您‘推荐’一位恰好擅长此类官司、且对‘女神族文化’抱有极大好感的蓝星人类律师。”
我看着那枚小小的存储器,心中百感交集。这不是直接用金钱碾压,而是提供了在规则内反击的武器。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规则的力量?原来即使在蓝星,也不是完全绝望的。
我选择了后者。并非我想借助女神族的影响力,而是我需要一个专业的、了解蓝星法律的人来操作,确保一切“合规”。
第二天,一位衣冠楚楚、神情精明却对我异常恭敬的律师找到了那家贷款公司。具体过程我不清楚,但结果是:几天后,贷款公司打来电话,语气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不仅承认“审核疏忽”,撤销了全部债务,还再三道歉,并表示愿意支付一笔“精神损失费”(被我拒绝了)。
压力骤然消失。我站在喧闹的街头,看着眼前川流不息的人群,第一次感觉到,我似乎真正凭借自己的力量(尽管有女神族的信息支持),在蓝星的规则下,赢下了一场小小的战斗。
这份体验,远比安逸地享受服务,更让我感到踏实,也更深刻地理解了蓝星文明的复杂性与挣扎。
艾拉和汐的数据库里,则又增添了宝贵的一章:「蓝星个体应对系统性金融压迫的策略与心理韧性研究(附神王殿下亲身实践案例)」。
接下来,按照计划,蓝星的演员们差不多已经到齐了,宣传影片的出演工作该提上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