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了李、王二位师兄的争执后,李清河在藏书楼弟子间声名渐起。虽仍是一名杂役,但众人看他的目光中,已多了几分敬重与好奇。他依旧每日洒扫、读书、煎茶,沉心于“理”的修行,心境愈发通透。然而,他深知外界风云未定,黑苗寨的危机、赵汝成的阴谋如同悬顶之剑,让他不敢有丝毫懈怠。他需要更快地成长,需要更深刻地理解墨渊老人所说的“映照万象,承载万理”的真意。
这一日,秋高气爽,天朗气清。李清河刚将外院落叶清扫归拢,便见墨渊老人手持一卷古书,缓步踱至院中那株虬枝盘曲的古松之下。松荫里设有一方石桌,桌上刻着纵横十九道的棋盘,两侧各放一个藤编的棋篓,一黑一白。
墨渊在石凳上坐下,并未看书,而是将目光投向正在擦拭石栏的李清河,淡淡道:“木河,今日天气甚好,可愿陪老夫手谈一局?”
李清河闻言一怔。下棋?他幼时在青霖城,也曾见坊间老者对弈,略知规则,但从未深研。墨渊先生为何突然邀他下棋?他不敢怠慢,放下手中活计,恭敬上前行礼:“先生有命,晚辈自当奉陪。只是晚辈棋力粗浅,恐难入先生法眼。”
墨渊微微一笑,指了指对面的石凳:“无妨。棋道如茶道,不在胜负,而在其中滋味。坐。”
李清河依言坐下,心中不免有些忐忑。墨渊将盛着白子的棋篓推到他面前,自己执黑,示意他先行。这是长者对晚辈的礼让。
李清河深吸一口气,定下心神。他拈起一枚温润的白子,触手生凉。看着眼前纵横交错的棋盘,他忽然心有所感。这棋盘,不正如一方缩小的天地?纵横之线,如同经纬,划分疆域;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暗合周天之数。落子其间,岂非如同在天地间布局?
他不再犹豫,依循常理,将第一子落在右上角“星”位。墨渊略一颔首,应了一手。棋局就此展开。
初始数十手,多是常规布局。李清河谨守所知的基本定式,步步为营。墨渊则落子从容,看似平淡无奇,却总能在不经意间占据要点,隐隐控制着大势。李清河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仿佛自己的每一步都在对方的预料之中,如同溪流汇入大海,虽有自己的轨迹,却终究难逃大海的包容。
他不由得想起自身处境。自己匿藏于此,如同这盘上的白子,看似安全,实则被动,被更大的局势(黑子)所笼罩。如何才能破局?
随着棋局进入中盘,战斗渐起。墨渊的黑子开始展现出凌厉的攻势,或声东击西,或弃子取势,招法精妙,往往一子落下,便牵动全局。李清河应对得颇为吃力,他棋力本就不高,只能凭借直觉和计算勉强支撑。很快,一条白棋大龙陷入黑棋的重重包围之中,岌岌可危。
李清河眉头紧锁,全力思索活路。他尝试冲断、做眼,但墨渊的应对总是恰到好处,封死了所有可能的逃生途径。焦虑渐渐涌上心头,这棋局,竟让他联想起了黑苗寨的险境,自己如同被困的孤军,四面楚歌。
就在他几乎要投子认负之际,目光无意间扫过棋盘一角。那里,有几颗之前为了取势而故意放弃的残子,看似无用,此刻却与外围一些散落的白子隐隐形成了呼应。一个念头如同电光石火般闪过他的脑海:弃子!并非所有的牺牲都是损失,有时弃掉局部,却能换取全局的生机或更大的利益!这正如他当初在黑苗寨,若非舍身引动地气制造混乱,萨狄也无法救出依兰!
心念至此,他不再执着于救活那条大龙,而是毅然将棋子投向另一处看似无关紧要的地方,加强外势,同时对黑棋的另一块薄弱之处施加压力。这是一种“弃子争先”的策略。
墨渊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落子,并未强行屠龙,而是顺势巩固了优势,棋局转向官子阶段。
李清河松了口气,虽然大龙已死,实地损失惨重,但通过弃子,他赢得了外势和先手,在后续的收束中竟也扳回了一些局面。最终点数,黑棋胜出,但差距并不像中盘时看起来那般悬殊。
“棋局终了。”墨渊拂乱棋子,重新摆好,目光平静地看着李清河,“有何感悟?”
李清河沉吟片刻,整理着思绪,缓缓道:“晚辈愚见,初时只觉得棋盘如战场,争的是地盘死活。对弈之中,方觉其理至深。”他指着棋盘,“布局如筑基,需稳固而开阔,占位取势,如同修行需根基扎实,视野宏远。中盘搏杀,如同人生遇险,需审时度势,知进退,明取舍。有时,看似绝境,若能跳出局部得失,放眼全局,弃小保大,或可觅得一线生机。如晚辈方才弃龙,虽失地,却得势,得以延续棋局。”
他顿了顿,继续道:“而官子收束,如同事毕复盘,需精益求精,不放过任何细微之处,积小胜为大胜。整个棋局,看似黑白争锋,实则阴阳消长,动静相宜。每一子的落下,皆需顺应棋势,如同万物运行皆有其理,强求则滞,顺势则通。”
墨渊静静听着,脸上露出赞许之色:“善。你能由棋及理,窥得几分真味,已属难得。可知棋道最高境界为何?”
李清河摇头:“请先生指点。”
墨渊拈起一枚棋子,置于掌心:“棋之妙,不在杀伐,而在调和。调和攻守,调和得失,调和局部与全局,乃至调和对手与自身。最高境界,乃是‘和谐’。使黑白虽争,却共成一幅圆满图景,如同阴阳相济,化生万物。这棋盘,便是天地;这棋局,便是人生;这对弈,便是悟道。”
他目光深邃地看向李清河:“你近日扫地、煎茶、读书、乃至调和同门之争,皆是在体悟‘调和’二字。今日棋局,不过是将这‘调和’之理,置于更抽象、更复杂的格局中演练。你需明白,你未来要面对的,绝非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牵动天下的大局。届时,如何于纷繁复杂、凶险万分的局势中,把握阴阳,权衡进退,洞察本质,顺势而为,以‘理’为基,寻得那条看似不可能的生路,乃至……调和那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方是真正的考验。”
一番话语,如暮鼓晨钟,敲在李清河心头。他恍然明白,墨渊老人今日邀他下棋,绝非一时兴起,而是借这方寸棋盘,进一步点化他如何将所悟之“理”,运用于更宏大、更复杂的现实博弈之中。
“多谢先生教诲!”李清河起身,郑重一揖。此刻,他再看那棋盘,已觉其中蕴含的已不仅是围棋技艺,而是天地至理,是处世之道,更是他未来安身立命、揭开谜团的钥匙。
墨渊微微颔首,收起棋具,缓步离去,留下李清河独自站在松荫下,望着棋盘怔怔出神。秋风拂过,松针沙沙作响,仿佛也在诉说着古老的道理。
棋局已终,而人生的棋局,才刚刚开始。李清河知道,他必须尽快将这份对“理”的领悟,转化为真正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