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外,晨光熹微。康熙身着明黄龙袍,站在丹陛上。五月的风带着花香拂过面庞,却吹不散他眉间的凝重。
“皇上,科尔沁部今年贡品比往年丰厚。”明珠低声提醒。
康熙微微点头,目光落在使团前方那匹通体雪白的骏马上。四肢修长,脖颈高昂,即使在众多贡马中也格外显眼。
“这马倒是神骏。”康熙轻声道。
“回皇上,这是科尔沁亲王特意挑选的千里驹,名唤‘踏雪’。”明珠恭敬回答。
这时,和硕公主身着淡粉色旗装,在宫女搀扶下走来。十七岁的少女明眸皓齿,笑起来左颊有个浅浅酒窝。
“皇兄,这马真漂亮!”和硕公主眼中闪着兴奋,不等康熙回应,便向白马走去。
“和硕,小心些!”康熙眉头微蹙。这匹烈马虽被驯服,但毕竟是生人勿近的草原精灵。
公主不以为意,伸手欲抚摸马颈。就在指尖即将触到马鬃时,白马突然昂首长嘶,前蹄高高扬起!
“啊!”和硕公主惊叫,踉跄后退。
电光石石间,康熙从丹陛上跃下,冲到马前。一手拉住缰绳,一手环住胞妹腰肢,将她护在身后。白马铁蹄在空中划出危险弧线,距离康熙面门不过寸许。
“皇上小心!”侍卫们纷纷拔刀上前。
康熙沉稳如山,一手紧握缰绳,一手轻抚马颈,低声喝道:“安静!”不知是帝王之气震慑了马匹,还是手法精妙,白马渐渐安静下来,鼻孔仍不断喷出白气。
“皇兄……”和硕公主脸色煞白,紧抓康熙衣袖。
“没事了。”康熙安抚地拍拍妹妹的手,锐利目光扫向马鞍。方才混乱中,他似乎看到有什么东西从马鞍下飘落。
那是一方素白绢帕,边缘绣着精致兰花纹样。康熙弯腰拾起,指尖触到绢帕一角绣着的两个小字——“赫舍”。
赫舍里氏?康熙瞳孔微缩。这分明是已故赫舍里皇后家族的标记。而宫中如今姓赫舍里的,只有皇后的胞妹,现居慈宁宫偏殿的赫舍里·芳仪。
“将这匹马单独关押,严加看管。”康熙沉声命令,将绢帕不动声色收入袖中。“蒙古使团远道而来,今日之事不必声张。”
当夜,康熙独坐乾清宫西暖阁,对着烛光反复端详那方绢帕。绢帕上的兰花纹样与赫舍里皇后生前喜爱的花样如出一辙,角落里的“赫舍”二字更是确认了它的来历。
“李德全。”康熙唤来贴身太监,“去查查赫舍里·芳仪近日的行踪。”
李德全领命而去,不多时回报:“回皇上,赫舍里姑娘这几日常去慈宁宫陪太皇太后说话,并无异常。只是……”
“只是什么?”
“昨儿个夜里,慈宁宫的赵嬷嬷曾在御马监附近出现过。”
康熙手指轻叩桌面。赵嬷嬷是孝庄太皇太后身边最得力的老仆,为何深夜会去御马监?正思索间,忽听外面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皇上!不好了!”一个小太监慌慌张张跑进来,“赵嬷嬷……赵嬷嬷坠井了!”
康熙猛然站起:“什么?”
当康熙赶到慈宁宫后的古井边时,场面已经混乱不堪。几名太监正用绳索将浑身湿透的赵嬷嬷拉上来,太医院的人围在一旁束手无策——老人显然已经气绝多时。
“怎么回事?”康熙厉声问道。
“回皇上,赵嬷嬷说是要打水浇花,不知怎么就……”一个小宫女战战兢兢地回答。
康熙上前查看,注意到赵嬷嬷右手紧握成拳。他俯身掰开那已经僵硬的手,发现里面攥着半枚铜钱。铜钱上的纹路与和田玉契合,上面刻着几个奇特的符号。
康熙心头一震。他认得这些符号——是契丹文。
“传容若。”康熙低声吩咐。
片刻后,精通古文字的纳兰容若匆匆赶来。他仔细端详铜钱上的文字,眉头越皱越紧。
“皇上,这几个字的意思是‘草原之盟’。”容若神色凝重,“这可能涉及到……”
话未说完,远处突然传来一声巨响。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御马监方向浓烟滚滚。
康熙眼中闪过一丝寒光:“看来,有人不想让我们知道真相。”
“皇上,要不要立即派人去查?”李德全小心翼翼地问。
“不急。”康熙冷静地说,“既然对方已经动手,说明我们找对了方向。先封锁消息,暗中调查。”
接下来的日子,康熙发现宫中异动频繁。先是御马监总管离奇自杀,接着刑部官员调查时遭遇“意外”,线索接连中断,显示背后势力强大。
“皇上,这案子牵涉甚广。”容若忧心忡忡,“不仅有蒙古部落的影子,恐怕还有朝中大员参与。”
康熙点点头,目光深邃:“所以更要小心行事。容若,你继续研究那半枚铜钱,看看能否找到另一半的下落。”
“臣遵旨。”容若躬身退下。
与此同时,康熙也在追查和田玉铜钱的来源。经过多方打听,他得知一位被流放的玉匠可能掌握关键信息。
“朕要微服出宫。”康熙对李德全说,“准备一下,不要惊动任何人。”
“皇上,这太危险了!”李德全急道。
“正因为危险,才不能带太多人。”康熙语气坚定,“你只需安排好接应之人即可。”
当天夜里,康熙换上普通百姓的衣裳,悄悄出了宫。他一路打听,终于在城郊找到了那位玉匠的住处。
敲开门,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出现在门口。看到康熙,老人先是一愣,随即露出苦笑:“皇上果然来了。”
“你知道朕会来?”康熙惊讶地问。老人点点头:“当年我为朝廷打造那批和田玉器时,就知道迟早会有这一天。”
“那你可知这半枚铜钱的来历?”康熙拿出铜钱。
老人接过铜钱,仔细端详片刻,叹了口气:“皇上,这事牵扯到一个二十年前的秘密。如果我说了,恐怕……”
“无妨。”康熙安慰道,“只要你如实相告,朕自会保你周全。”
老人犹豫片刻,终于开口:“这批和田玉器,其实是为一个秘密组织打造的信物。他们自称‘草原之盟’,成员遍布蒙古各部,甚至渗透到了朝廷内部。”
“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康熙追问。
“推翻大清,重建契丹王朝。”老人声音低沉,“当年我被迫参与此事,后来害怕惹祸上身,便主动请求流放。”
康熙沉默片刻,忽然想起什么:“那另一半铜钱在哪里?”
“在科尔沁亲王手中。”老人回答,“他是‘草原之盟’的重要成员之一。”康熙心中一凛。难怪今日之事如此蹊跷,原来一切早有预谋。
“多谢你告知实情。”康熙起身告辞,“放心,朕说过会保你周全。”
回到宫中,康熙立即召见明珠和容若,将调查结果告知二人。
“皇上,此事非同小可。”明珠神色凝重,“科尔沁亲王在蒙古各部中威望极高,若贸然揭穿,恐怕会引起动荡。”
“所以我们要智取。”康熙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容若,你负责联系理藩院,暗中监视科尔沁部的动静。明珠,你去查查朝中哪些大臣与科尔沁亲王来往密切。”
“臣遵旨。”二人齐声应道。
接下来的日子里,康熙一边暗中布局,一边等待时机。他知道,这场涉及蒙古部落与朝廷内部势力的巨大阴谋,才刚刚开始。
某日深夜,康熙正在批阅奏章,忽然听到窗外传来轻微的响动。他警觉地抬起头,却发现一道熟悉的身影站在月光下。
“芳仪?”康熙惊讶地认出那是赫舍里皇后的胞妹。
“皇上,对不起,是我害死了赵嬷嬷。”芳仪满脸泪痕,“但我也是被逼无奈。他们威胁要伤害我的家人……”
康熙叹了口气,示意她进来:“把你知道的都告诉朕。”
芳仪哽咽着讲述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原来她无意中发现了“草原之盟”的秘密,却被对方察觉,不得不配合他们的计划。
“现在说这些已经晚了。”康熙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但只要你愿意配合朕,朕可以既往不咎。”
芳仪连连点头:“我愿意,我愿意!”
有了芳仪的协助,康熙很快掌握了更多关键证据。他精心设计了一场鸿门宴,邀请科尔沁亲王及其他重要人物参加。
宴会上,康熙巧妙地引导话题,逐渐揭露“草原之盟”的阴谋。当证据摆在众人面前时,科尔沁亲王等人再也无法抵赖。
“来人,将这些叛贼拿下!”康熙一声令下,侍卫们迅速行动。
看着被捕的叛贼,康熙心中却没有丝毫轻松。他知道,这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斗争还远未结束。
但至少,他成功地化解了这次危机,也为大清的稳定铲除了一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