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初四,木兰围场。
御帐里头,火把的光晃得人眼晕。康熙帝手里的朱笔悬在半空,迟迟没落在那摊开的奏折上。墨汁顺着笔尖滴下,在宣纸上洇出一团黑红,像是要吞噬什么似的。
外头羽林卫的脚步声整齐划一,可这会儿,珠帘叮当作响,打破了这份宁静。
“皇阿玛!”太子胤礽脸色惨白地闯了进来,明黄蟒袍的下摆还粘着草屑,“儿臣梦见孝康章皇后了……”
康熙眉头一皱,刚想开口训斥他这失礼的举动,就见一抹寒光从胤礽袖子里窜了出来。
那匕首直奔康熙心口而去,皇帝本能地往旁边一闪,刀锋还是划破了龙袍,在臂上拉出一道血线。侍卫们听到动静冲进来时,就瞧见太子被康熙反剪双手按在案几上,那模样和平时温文尔雅的样子简直判若两人。
“蓝眼睛的祖母说……”胤礽突然像个孩子一样呜呜咽咽地哭起来,“说您当年用天花害死她……”
这话就像一道惊雷劈在康熙头上。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确实有着罕见的灰蓝色眼眸。帐内的檀香混着血腥气往上冒,太医孙之鼎被急忙叫进帐,在太子耳朵深处夹出三枚带血的银针。针尖在烛火下泛着幽蓝的光,孙太医一看,腿一软跪在地上,声音都在发抖:“这淬药的手法……跟当年仁孝皇后陪嫁银器是一个路数。”
大帐里的气氛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胤礽还在哭喊挣扎,康熙盯着那三枚银针,眼神复杂难辨。
“查,给朕彻查!”康熙的声音冷得像冰。
孙太医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小心翼翼地说:“皇上,这银针上的药,能让人产生被附体的幻觉,怕是有人故意为之啊。”
康熙眯起眼睛,目光在胤礽身上停留片刻,又扫向周围伺候的人。每个人大气都不敢出,低着头,生怕祸事降临到自己头上。
“父皇……”胤礽的声音带着哭腔,“儿臣真的是被祖母附体了,不是儿臣的错啊。”
康熙看着这个自己曾经寄予厚望的儿子,心中五味杂陈。他挥了挥手,示意侍卫先把胤礽带下去严加看管。
夜深了,御帐里只剩下康熙一个人。他坐在那里,看着那三枚银针,思绪飘得很远。当年佟佳氏入宫时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那一双灰蓝色的眼睛,曾让他觉得新奇又神秘。
第二天,内务府那边传来消息,说是负责太子衣物的司帐宫女,她的父亲正是佟佳氏陪嫁银匠的后人,如今还在内务府当差。
康熙听了这个消息,眉头皱得更紧了。他让人悄悄去查这个宫女的底细,同时也派人去查萨满跳神的那些致幻药剂,据说和银针上的曼陀罗汁液成分很像。
与此同时,大阿哥胤禔那边也有动静。他府里新纳的蒙古侧福晋,她父兄恰好是押送准噶尔贡药的使臣。这贡药里会不会有什么猫腻?
朝堂之上,大臣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有的为太子鸣不平,觉得他是被冤枉的;有的则趁机想推自己的儿子上位,暗地里使绊子。
康熙心里清楚得很,这背后肯定有一张大网,只是现在还没摸清脉络。他一边安抚众臣,一边加紧调查。
太子被关在一处偏僻的宫殿里,整天疯疯癫癫的。有时候哭喊着找他的蓝眼睛祖母,有时候又安静得可怕,只是呆呆地望着窗外。
那个司帐宫女被带到康熙面前时,吓得浑身发抖。“皇上饶命啊,奴婢真的不知道那些银针是怎么回事。”她不停地磕头。
康熙冷冷地看着她:“你家世代都是银匠,这手艺传了几代了?”
宫女哆嗦着回答:“回皇上,已经传了三代了。”
“那你有没有见过类似的银针?”康熙继续追问。
宫女想了想,说:“小时候好像见过父亲做过类似的,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康熙挥挥手让她退下,又陷入了沉思。这张网越织越大,到底是谁在背后操纵这一切呢?
日子一天天过去,调查却没什么进展。康熙每天都要处理很多政务,但这件事始终压在他的心头。他知道,如果不把这个谜团解开,朝堂永远都不会安宁。
有一天晚上,康熙正在批阅奏折,忽然听到外面有打斗声。他警觉地站起来,刚走到门口,就看到几个黑影窜了进来。
“保护皇上!”侍卫们大喊着冲过来。
康熙冷静地看着那些刺客,他们手里拿着奇怪的武器,动作迅捷。侍卫们和刺客打成一团,刀剑碰撞的声音在夜里格外刺耳。
一个刺客眼看就要冲到康熙面前,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挡在了前面。
“大阿哥?”康熙惊讶地看着胤禔。
胤禔满脸坚毅,挥剑和刺客搏斗。他的武功还不错,很快就解决了眼前的敌人。其他侍卫也陆续将刺客制服。
“儿臣担心父皇安危,特意带人来巡查,没想到真遇到了刺客。”胤禔解释道。
康熙点点头,心中却多了一丝疑虑。这刺客来得蹊跷,大阿哥出现得也太巧了些。
之后的日子里,康熙更加小心谨慎。他一方面继续追查银针之事,一方面也在观察自己的儿子们。他知道,在权力的旋涡中,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心思。
太子的事情渐渐被人们淡忘,但康熙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静。他必须找到真相,才能让这个王朝稳定下去。
某个深夜,康熙独自一人来到存放皇家档案的地方。他翻阅着关于佟佳氏的资料,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线索。
突然,一张泛黄的纸从一堆资料里滑了出来。康熙捡起来一看,上面画着一些奇怪的符号,还有一些关于银器打造的特殊手法记载。
“这是……”康熙仔细研究着这些符号,似乎隐约明白了些什么。
他决定亲自去找那个司帐宫女的父亲,那个老银匠。也许,从他那里能得到更多的答案。
当康熙带着侍卫来到老银匠家时,发现这里已经被翻得乱七八糟。老银匠躺在地上,奄奄一息。
“是谁干的?”康熙急切地问。
老银匠艰难地抬起手,指了指墙角的一个箱子。侍卫打开箱子,里面有一些古老的银器模具,还有一些写着奇怪符号的纸张。
老银匠断断续续地说:“是……是有人逼我做那些银针……他们说……说了蓝眼睛的事……”
话还没说完,老银匠就闭上了眼睛。康熙握紧拳头,眼中闪过一丝愤怒。他终于明白,这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阴谋,而这个阴谋的核心就是利用人们对蓝眼睛的神秘印象来做文章。
回到宫里,康熙召集了几个亲信大臣。他把自己查到的线索告诉了他们,并商讨如何揪出幕后黑手。
“皇上,这事儿肯定和准噶尔那边有关。他们一直想挑拨我们内部的关系。”一位大臣说道。
康熙点点头:“不管怎样,我们不能让他们得逞。先加强对准噶尔贡药的检查,同时密切监视大阿哥和太子的一举一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了一个方向。康熙知道,是时候收网了。
在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里,康熙设了一场鸿门宴。他邀请了所有皇子和一些重要大臣参加。
宴席上,康熙突然站起身来,目光如炬地扫过众人:“今日,朕要揭开一个惊天秘密。”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不知道皇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康熙缓缓说道:“这段时间,有人企图用巫蛊之术陷害太子,制造父子相残的悲剧。朕已经查到了幕后之人。”
话音刚落,侍卫们冲进来,抓住了几个大臣和侍卫首领。这些人中,就有那个蒙古侧福晋的父亲。
“你们勾结准噶尔,妄图扰乱我大清江山,该当何罪!”康熙怒喝道。
被抓的人面如土色,纷纷跪地求饶。原来,他们是想通过控制太子,进而掌控朝政,最后与准噶尔里应外合。
事情终于水落石出,朝廷恢复了平静。太子虽然经历了一场劫难,但也因此看清了很多人的嘴脸。
康熙站在御花园里,看着满园的花朵,心中感慨万千。这场风波让他明白,权力的争夺永远没有尽头,而他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守护这个国家的安宁。
从此以后,康熙更加注重对皇子们的教育,也加强了对朝中势力的平衡。他知道,只有这样,大清才能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