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午后,阳光透过故事阁的窗棂,落在院中的花架上——陶盆里的云心菊终于全开了。浅黄的花瓣层层叠叠,嫩黄的花蕊缀在中央,风一吹,菊香漫满整个院子,连空气都似染上了清甜的暖意。
“开得真盛。”谢怜坐在花架旁的石凳上,手里捧着本四季花事册,正翻到春日赏花会的页面。花城端着刚泡好的菊花茶走过来,放在石桌上:“文书早上派人来说,下午会过来给云心菊画画,顺便把今年的画稿都整理好,装订成新的册子。”
谢怜拿起茶杯,浅啜一口,菊香在舌尖散开:“正好把之前收的葵花籽炒一些,等他来了一起吃。小海娃昨天还说想来看看云心菊,估计这会儿也该到了。”
话音刚落,院外就传来小海娃的笑声:“谢怜哥哥!我来啦!”他背着个小布包,手里拿着个陶制的小罐子,跑进院子,“爷爷让我把炒好的葵花籽带来,给大家尝尝!”
老水手跟在后面,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从海边摘的野果:“听说云心菊开了,特意来看看。这野果是海边刚熟的,甜得很,给你们解解腻。”
众人刚坐下没多久,远处就传来马蹄声。南风和慕情赶着马车过来,车上装着几卷布料和一个木盒:“文书在后面呢,让我们先把东西送过来,”南风跳下车,拿起一卷布料,“这是灵文殿新到的菊纹布,给你们做几个靠垫,冬天坐在院子里也暖和。”
慕情则打开木盒,里面装着绣娘新做的云心菊图案帕子:“绣娘说这帕子用了新的染法,不容易褪色,冬天用正好。”
谢怜接过帕子,上面的云心菊绣得栩栩如生,忍不住赞叹:“绣娘的手艺越来越精细了,这帕子用来配冬日的衣裳正好。”
正说着,文书抱着卷画轴走了过来,身后跟着个小徒弟,手里提着个木盒,里面装着画具:“这云心菊开得真雅致,比我想象中还要好看,”文书放下画轴,笑着说,“今日正好把它画下来,再把今年的画稿都整理好,也算是给今年的花事画上圆满的句号。”
众人分工忙碌,谢怜和老水手坐在花架旁剥葵花籽,小海娃则帮文书铺好宣纸,墨尾蹲在宣纸旁,时不时用爪子扒拉一下砚台,惹得众人发笑;南风和慕情则在院子里搭起临时的画架,方便文书作画。
文书拿起画笔,先勾勒出云心菊的轮廓,再细致地描绘花瓣的纹理,浅黄的颜料在宣纸上晕开,很快,一朵鲜活的云心菊就出现在画纸上。小海娃凑在旁边,看得入了迷:“文书先生,你画得真好!能不能也给我画一朵小的,我要贴在四季花事册上。”
文书笑着点头,拿起小笔,在宣纸角落画了一朵小小的云心菊,还在旁边添了个小小的笑脸:“给你,等干了就可以贴在册子上了。”
中午时分,文书终于把云心菊画完了。众人围坐在石桌旁,吃着炒葵花籽,喝着菊花茶,聊着天。老水手看着院中的云心菊,笑着说:“今年的花事算是圆满了,从春日的青蓝花,到夏日的向日葵,再到秋日的云心菊,一季有一季的景致。”
南风放下茶杯,指着四季花事册:“明年咱们可以在花田边种些腊梅,冬天也能有花看,再办个赏梅会,肯定热闹。”
小海娃眼睛一亮:“我要跟爷爷学做腊梅形状的点心,给大家当零食!”
文书拿起画轴,笑着说:“等腊梅开了,我再来画一幅,把四季的花事都集齐,以后年年添新的,也算是咱们的一份念想。”
午后,阳光渐渐柔和。文书把今年的画稿都整理好,装订成新的四季花事册,递给谢怜:“这册子你收着,明年咱们再添新的内容。”谢怜接过册子,轻轻抚摸着封面,心里满是踏实。
傍晚时分,众人陆续离开。小海娃拉着谢怜的衣角,小声说:“谢怜哥哥,等冬天腊梅开了,我还要来帮忙,还要和大家一起办赏梅会。”谢怜点头:“一定,冬天咱们一起种腊梅,办赏梅会,让每个季节都有热闹。”
夜深了,谢怜和花城坐在花架旁,看着院中的云心菊,手里捧着温热的菊花茶。墨尾趴在两人中间,已经睡着了,嘴角还沾着葵花籽的碎屑。
“三郎,”谢怜轻声说,“从春日到秋日,从花田到庭院,这一年过得真充实。”
花城握紧他的手,温柔地说:“以后的每一年都会这样充实。我们会一起守着故事阁,守着花田,看着四季流转,和身边的人一起,把每个日子都过得像这菊香一样,温暖又踏实。”
月光洒在两人身上,也洒在桌上的四季花事册和院中的云心菊上。远处的海浪声轻轻传来,混着院中的虫鸣,像是在为这一年的花事画上圆满的句号,也为即将到来的冬日,奏响新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