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星火燎原,文明跃升
北境狼患暂缓,海疆变异兽潮的压力被谨慎应对,人族获得了喘息之机。然而,人皇坚爪与核心智者们都清楚,这短暂的和平绝非高枕无忧。无论是冰嚎之主的隐忍,还是深海腐潮的变异,都预示着未来的挑战将更加诡谲多变。唯有将这段宝贵的时间转化为族群实质性的飞跃,方能在未来的风浪中屹立不倒。一场以夯实根基、激发内潜为核心的“星火计划”,在高层共识下悄然展开。
一、 教育普及与人才基石
“启慧者”赐下的文字与知识,以往多由记录官慧眼及其少数弟子掌握,或在“学舍”中遴选极少数聪慧子弟传授。如今,坚爪力排众议,推行“开蒙令”:
* 王畿设官学:在有熊城设立规模更大的“太学宫”,不仅教授文字、算数,更增设农工、医药、律法、地理等实用学科,由慧眼、巧手、虔心等大家轮流授课,培养高级人才。
* 各城立乡校:在北凛、西平、百草谷、渔耕寨等主要城池及大聚落,设立“乡校”,保证基础的文字与算数教育能覆盖更多孩童。
* 鼓励私学:允许有学识的退隐官吏或老者开设蒙馆,教化乡里。
此举旨在打破知识垄断,让文明的星火得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传承,为族群的持续发展奠定最广泛的人才基础。数年之后,新一代成长起来的人族,其眼界与素养将远胜前辈。
二、 百工革新与生产力飞跃
工匠长巧手得到了皇朝最大力度的支持,集中资源进行技术攻关:
* 冶金突破:在积累了足够的寒铁锻造经验后,工匠们终于初步掌握了块炼渗碳钢的稳定生产技术。虽然产量极低,但打造出的钢制武器和工具,其锋利与坚韧程度远超青铜,开始小规模装备“星辉龙血卫”等顶尖战力。
* 农具革命:钢制犁铧、镰刀的出现,大大提升了垦荒和收割效率。同时,农官们总结出的轮作、施肥、选种等经验被汇编成《农政手册》,推广至各州,粮食产量稳步提升。
* 建筑与交通:烧砖技术普及,大型建筑开始使用砖石结构,更加坚固耐用。通往各主要城池的“官道”被进一步拓宽夯实,并尝试在关键河流上架设更坚固的石拱桥。
* 医药体系化:太医院不仅研发新药,更开始建立疾疫预警机制和隔离制度,公共卫生意识逐渐萌芽。
这些技术进步,实实在在地提升着人族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战争潜力。
三、 武道体系化与军制改革
在“先天筑基功”普及的基础上,武道修炼开始走向体系化、分层化:
* 基础锻体:军中及武堂普及桩功、呼吸法、基础拳脚兵器,为“战气”(武装色雏形)的觉醒打下坚实基础。
* 战气觉醒:对天赋优异、功勋卓着者,由经验丰富的老兵或“星辉龙血卫”成员传授更精深的凝练法门,引导其感悟并激发体内“战气”。成功觉醒战气者,地位与待遇大幅提升。
* 将星培养:人皇坚爪亲自关注那些在战斗中有卓越表现、尤其是初步领悟了“鹰眼术”(见闻色雏形)或拥有领导才能的军官,给予更多历练机会和资源倾斜,着力培养下一代将帅之才。
与此同时,军制也进行改革,更加强调各兵种协同(步兵、弓箭手、少量车兵、斥候)和小队作战灵活性,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复杂战场环境。
四、 外交拓展与文化输出
凭借日益增强的实力和相对稳定的秩序,人族开始更积极地与周边势力交往:
* 贸易深化:与碧波水府、山岩部、羽民、泽族等的贸易路线更加稳定,人族出产的青铜器、陶器、布匹、粮食深受欢迎,换回的珍珠、矿产、草药、特色食物也丰富了人族的生活。
* 文化吸引:人族的文字、历法、礼仪制度,开始对周边一些较小部落产生吸引力,甚至有部落主动请求派遣子弟到有熊城学习。人族文明的影响力,如同水波般向外扩散。
* 情报网络:利用商队和使者,有意识地收集更远方地域的情报,不断补充修订《大荒图志》,对世界的认知日益清晰。
五、 王苟华的守望与神器共鸣
王苟华欣慰地看着人族社会的蓬勃发展。他能感觉到,随着文明的进步,族群气运愈发浩大磅礴,宗庙中的诸神器胚胎也随之产生了更深的共鸣与成长。
* 轩辕剑胚的圣道之气更加浓郁,与人皇坚爪的联系愈发紧密。
* 神农鼎的生机领域似乎有所扩大,对王畿周边的农作物都有微弱的促进作用。
* 崆峒印散发的秩序之光,潜移默化地稳定着社会结构。
* 就连观星仪,在大量观测数据的积累下,也渐渐能对短期气候做出一些较准确的预测。
他偶尔会通过极其隐晦的方式,比如让巧手“偶然”发现某种更高效的金属淬火法,或让慧眼在整理古籍时“灵感迸发”解开某个难题,继续为人族的前行提供微弱的推力。
数年光阴,在埋头发展中悄然流逝。人族疆域内,城池更加繁荣,道路四通八达,学堂书声琅琅,工坊炉火不息,军营操练声声。一个充满活力、拥有强大内生动力的人类文明,已然在这片大荒中牢牢扎根。
然而,王苟华通过昆仑镜远眺,能看到北方冰原深处,那股属于冰嚎之主的冰冷而狡诈的气息并未消失,反而在蛰伏中似乎变得更加凝练;南方大泽的墨绿色瘴气也并未完全消散,仍在缓缓蠕动。
“星火已燃,能否成燎原之势,还需经得起下一次淬炼。”王苟华知道,平静的岁月即将结束。人族展现出的发展潜力,很可能已经引起了更深层次存在的注意。下一次考验,或许不远了。
(第九十章 完,约2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