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小雅一番酣畅淋漓的“大战”之后,李默沉沉睡去,脸上带着满足与宁静。窗外,天光微熹,龙城在晨曦中缓缓苏醒。
卧房外,隐约传来细碎的声响和保姆轻柔的叮嘱声。那是星河和辰砂,他的一对龙凤胎儿女,正准备前往学校。按照龙城最新的教育制度,年满三岁的幼儿将进入全托式的“修身学府”,开始为期十五年的系统学习和集体生活,期间每年只有固定的假期才能回家与父母团聚。
这个制度,是李默力排众议推行的。他的理由简单而霸道:“老子不是要养出一群离不开爹妈的奶娃娃!是要给他们创造一个从小就能为自己而活的乐园!在学府里,他们学会独立,学会合作,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和天赋,而不是活在老子的阴影下!”
时光流逝太快,仿佛昨日还是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小不点,今日却已到了背起小书包,走向属于自己广阔天地的年纪。李默心中虽有万般不舍,但更多的,是一种看到蓝图正在实现的欣慰与期待。
他悄然起身,没有惊动熟睡的小雅,走到窗边,看着秘书牵着两个孩子小小的手,走向那栋充满未来感的“修身学府”大楼。星河似乎有所感应,回头望了一眼家的方向,李默立刻缩回阴影里,心中却是一暖。
“修身……”李默低声念着这个词。
在他的构想里,大同世界的小孩成长路径被清晰地划分为几个阶段:
三岁至十八岁,是为“修身”。 在学府中,强健体魄,学习基础知识,探索个人兴趣,明辨是非,塑造独立人格。这是打地基的阶段,目标是培养出身心健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
十八岁之后,谓之“齐家”。 孩子们成年了,可以自由恋爱,组建家庭,生儿育女。龙城会提供相应的住房和养育支持,让他们在承担家庭责任中进一步成熟。
而后,根据个人的能力、天赋和意愿,“治国”之路展开。 但李默对“治国”的定义,远非旧时代那般狭隘。
“不是只有身处高位才能治国!”他曾在大议会上高声宣告,“哪怕你只是个农民,只要你种田的方法能提高产量、保护土地,这就是你的‘治国’良策!哪怕你只是个工匠,只要你造的工具更安全高效,这就是你的‘治国’之功!哪怕你只是个艺术家,你的作品能鼓舞人心、凝聚精神,这也是在‘治国’!”
“只要你的理念好,对龙城有益,哪怕再微小,也会被采纳,被重视!这叫人人皆可治国!”
他要的,是让每一个公民,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参与到龙城的建设与管理中来,感受到自身价值与集体命运的紧密相连。
而当无数个这样的“修身”成功的个体,组建起无数个和谐幸福的“家”,并以“治国”的精神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时,整个龙城,整个大同世界,自然会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不断向上、内部矛盾最小化的状态。
这,就是李默心中最终的理想——平天下。
“没有很牛,只有更牛!”李默看着窗外逐渐热闹起来的城市,脸上露出了标志性的、带着点痞气和无限野心的笑容,“老子管这套玩意儿,就叫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他承认,以他的智商和见识,这大概是他能为人类文明设计出的、最好的成长与治理框架了。它或许还不够完美,但方向是对的——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尊重每一种价值,最终汇聚成整个文明前进的洪流。
剩下的,就需要时间和一代代“星河”、“辰砂”们,去填充血肉,去书写属于他们自己的传奇了。
他转身,回到床边,轻轻吻了吻小雅的额头。
新的时代,正在他亲手绘制的蓝图上,缓缓展开。而他的使命,就是守护好这个框架,直到它足够坚固,能够自我更新,奔向那星辰大海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