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首轮专家论证顺利通过,《智慧城市建设行业标准》草案的审核流程进入关键的 “企业意见征集” 阶段。5 月 1 日,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正式启动面向全国智慧城市相关企业的意见征集工作,通过官网、行业协会定向通知等渠道,邀请 200 家涵盖不同规模、不同业务领域的企业参与反馈 —— 既包括辰星科技、华宇科技等头部企业,也有深圳智联、杭州微安等专注细分领域的中小型企业,还有专注老旧设备维修改造的服务商,确保反馈意见能覆盖行业全产业链的实际需求。截至 5 月 31 日,共收到 48 条有效反馈,其中 12 条聚焦 “设备兼容性” 章节,核心指向 “老旧设备改造适配” 这一行业共性难题,推动草案条款进一步贴近市场实际。
在众多反馈意见中,深圳某智能硬件企业提交的建议尤为关键。该企业深耕智慧城市设备维修改造领域 10 年,服务过全国 500 多个老旧社区项目,对存量设备现状有着深刻认知。其在反馈中明确指出:“草案中规定的‘智慧城市设备通用通信协议(Sccp)’虽能解决新设备的兼容问题,但未考虑老旧设备的改造需求。目前全国约 30% 的智慧社区项目,仍在使用 5 年以上的老旧智能设备,这些设备的硬件配置较低(如部分门禁主机的处理器型号老旧、内存不足),无法直接适配 Sccp 协议;若强制要求更换设备,将给社区物业带来巨额改造成本,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老旧社区,难以承担这笔费用。建议在‘设备兼容’章节增设‘过渡期条款’,为老旧设备改造留出缓冲时间。”
为验证这一问题的普遍性,该企业还附上了一份《全国老旧智慧城市设备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国内使用 5 年以上的智能门禁、监控设备超过 80 万台,其中 60% 的设备因硬件限制无法直接适配新协议;若全部更换,平均每个社区需额外投入 20-50 万元,全国总改造成本将超过 50 亿元。“强制更换不仅会增加客户负担,还可能造成资源浪费 —— 部分老旧设备仍能正常使用,仅因协议不兼容就淘汰,不符合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 企业负责人在反馈中补充道。
这份意见很快引起起草小组的高度重视。林辰当即带领技术团队与市场调研人员,赴深圳、武汉、成都三地的 15 个老旧社区项目展开实地调研。在武汉洪山区某建成于 2018 年的社区,团队看到:社区内的智能门禁主机使用的是老旧的 ARmv7 架构处理器,内存仅 512mb,技术人员尝试在设备上安装 Sccp 协议适配程序时,出现 “内存不足导致程序崩溃” 的问题;若要升级硬件,需更换主板、处理器、内存等核心部件,单台设备改造成本达 800 元,社区 20 台门禁总计需投入 1.6 万元,而该社区年度物业费收入仅 30 万元,改造压力较大。“我们也想适配新协议,但成本实在太高了。” 社区物业经理无奈地说,“如果能有过渡期,我们可以分批次改造,缓解资金压力。”
调研结果证实,深圳企业提出的问题确实涉及全国约 30% 的存量项目,若不解决,将影响标准的落地推广。林辰随即组织起草小组召开专题研讨会,围绕 “如何平衡标准统一性与老旧设备改造实际需求” 展开讨论。技术团队提出 “兼容适配器” 方案:研发一款小型化的适配器,一端连接老旧设备的原有接口,另一端支持 Sccp 协议,通过适配器实现老旧设备与新设备的数据互通,单台适配器成本可控制在 200 元以内,仅为更换设备成本的 1\/4。同时,小组还决定增设 “过渡期条款”,为老旧设备留出改造缓冲时间。
经过多轮讨论与细节打磨,最终在 “设备兼容” 章节新增第 11 条 “老旧设备改造过渡期规定”:一是明确过渡期适用范围,202x 年 12 月 31 日前已安装并投入使用的老旧智能设备(包括门禁、监控、停车引导等),经企业申请并提交设备检测报告(证明无法直接适配 Sccp 协议)后,可获得 18 个月的过渡期;二是规定过渡期内的兼容方式,老旧设备可通过安装 “官方认证的 Sccp 兼容适配器” 实现与新设备的数据互通,适配器需符合工信部发布的《智慧城市设备兼容适配器技术标准》(草案同步附带该标准的技术参数);三是明确过渡期后的要求,过渡期结束(即 202x+2 年 6 月 30 日)前,老旧设备需完成协议升级或更换,逾期未完成的,不得继续在智慧城市项目中使用。
为确保适配器技术标准的统一性,避免企业自行生产导致的兼容混乱,草案还详细规定了适配器的核心技术参数:支持 RS485、以太网两种接口类型,数据传输速率不低于 1mbps,延迟不超过 100ms,兼容市面上 95% 以上的老旧设备型号;同时要求适配器需具备 “协议转换日志记录” 功能,可实时记录数据交互过程,便于后期维护与监管。起草小组还联系国内 5 家具备资质的电子设备厂商,提前启动适配器的研发生产准备,确保过渡期内企业能及时采购到合规产品。
除老旧设备改造问题外,小组还针对其他企业反馈的 “设备兼容测试流程不明确”“特殊场景(如地铁、医院等)设备适配要求缺失” 等问题,对草案进行补充完善:新增 “设备兼容测试指南”,明确测试机构资质、测试项目、合格标准等内容;在 “设备兼容” 章节增加 “特殊场景适配条款”,要求地铁、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智能设备,需额外支持 “高并发数据处理”“应急断电数据保护” 等功能,确保特殊场景下的设备兼容性与稳定性。
5 月底,起草小组将吸收企业意见后的优化草案反馈至工信部。工信部组织专家对反馈意见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48 条有效反馈中,44 条意见已被采纳或部分采纳,意见征集通过率达 92%,其中 “老旧设备过渡期条款” 的认可度最高,85% 的参与企业表示 “该调整兼顾了标准统一性与实际改造需求,为企业留出了合理的缓冲时间”。深圳某智能硬件企业负责人在后续回访中表示:“过渡期条款与兼容适配器方案,解决了我们最担心的成本问题,现在我们有信心推动服务的老旧社区项目适配新标准。”
林辰在小组总结会上感慨道:“企业是标准的最终执行者,他们的意见直接决定标准能否落地。这次意见征集让我们明白,好的行业标准不仅要科学严谨,更要贴近市场实际,为企业解决实际难题。接下来,我们要根据专家评估意见,对草案进行最后一轮完善,为 6 月份的终审做好准备。”
此时,优化后的草案已进入最终修订阶段,起草小组正在对条款文字进行规范统一,确保表述准确无歧义;同时同步编制《标准实施指南》,为企业提供详细的条款解读与操作步骤。林辰看着案头的草案修订稿,心里清楚:经过专家论证与企业意见征集的双重打磨,《智慧城市建设行业标准》草案已愈发成熟。随着终审的临近,国内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即将迎来规范化发展的 “新篇章”,而辰星科技,也将继续以标准推动者的身份,引领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