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并没有就南越送去的那封国书做什么明面上的回答,但就边关越来越多的将士肯定不会是弘历的嫁妆,南越有点愁绪。
其实...原本她是可以当一个开开心心的蒙古女皇的,但是谁让原身的愿望是照顾她的那些孩子呢?这孩子....她又不会捕获灵魂,这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和同一个人生孩子啦。
难评,要是偷偷摸摸的多掉价啊,日后万一有人借此攻许她的孩子们怎么办?再想想,那些大清遗民到时候肯定会拿孩子的血脉说事,然后再计划兵不血刃拿下蒙古。
没办法,她全是被迫,绝对的被迫,哎,美好的一天从战斗开始,他们这边开战的理由就是大清不愿意和谐共处。
他们甚至连一个和亲对象都不送过来,不就是看不上他们大唐吗?
这一看是跟大清对打,大唐的子民突然就多了起来,等真的交战的时候刚赢了两局,大清境内就开始爆发叛乱,他们的口号就是,汉人都是大唐人。
当然,在蒙古这边的口号也差不多,他们***族自古以来就是大唐人。
这下子读书的不读书的都沉默了,这明显就是流氓啊,那他们是不是还能说他们从古至今都是汉人,都是秦人?这明摆着就是胡搅蛮缠。
但是名号上叫着好听,再加上一点点的政绩和接连的胜利,多的是人在后面跟着前进。
南越这打的上头,他们不是铁人,确实没办法一直打,但是架不住大清的官员一直再卖战前的消息过来,所以这虽说有损伤,但总体下来利大于弊。
所有人都被这接连到来的喜悦给架着想不断的前进,南越也巧妙的利用大家这个情况,不断的给大家改善伙食,安顿伤兵,反正明面上的功夫绝对做到位。
跟大清的对比那叫一个明显,越打将士的认可度越高,越走越远且越富贵,大家的眼睛逐渐都聚焦到一个地方。
整整一年后南越成功进入紫禁城,她,皇帝,新皇,上位第一件事,制定国策,蒙汉同权,上位第二件事,将自己的后宫大大小小的都封妃。
第三件事,将废帝弘历纳入后宫,但因为群臣劝阻所以没给名分。
后面的人生她一直忙忙碌碌在国事和生孩子中,很多人都以为当上皇帝就是终点,别人那南越确实不知道,但是到她这好像没那么轻松。
首先,虽然国号沿用大唐,但理论上她算是开国皇帝,所以上位前十年她都在制定国策和治理江山,就字面治理,要让所有四方因地制宜,要让百姓归心。
愚民之所以愚是因为,他们甚至不知道什么叫好日子,所以刚开始甚至还有人怀念大清,南越那个时候是真的无语。
等到粮食真的成熟,等到不用交那么高的赋税,等到大家终于吃饱饭且人也长高了之后,大家的情绪这才安稳下来。
后面还有各种南北差异和官场上那些人的投机倒把,只能说还得是大清,将贪官都养成产业链了,她光是剔除那些人就费了好大的功夫。
好不容易国家安稳的时候结果突然全球降温,是真降温,夏天不太热冬天冷死人的那种降温,然后她又让匠人去全国各地想办法,起码在家里不冻死就行。
而且庄稼甲胄之类的不能出事,要用的时候必须拿在手上就能用,最后那些匠人愣是弄出了很多极其保暖的防动物皮革的料子。
说多了都是泪啊,好不容易真的安定下来,她一回头才发现,弘历老了,他老了,而且是有老人味的那种老。
何况再加上身上那种阴鸷且不得志的气质,南越忍了好久最后默默流泪,天知道她还是吃弘历这张脸的啊,天知道男模多难找。
天知道她卡建模,天知道她也想放松放松,下次不给自己增加难度了,呜呜呜...
南越从弘历那抽了几管子血之后开始捯饬自己的丹药,呜呜呜...
她给自己的每个孩子都选择了一个好看且有势力的亲爹,然后依次将孩子们都生了下来,别问为什么要依次而不是双生子或是多胞胎。
天知道在这生孩子多艰难的吗?她之前不知道哪个世界试过一次那是纯要命,哪怕是有最好的御医和接生嬷嬷守着,但她现在是皇帝,面对的危险不可同日而语。
六个孩子慢慢长大,南越给他们所有人的教育方式都一样,喜欢什么就去干什么,自己的事情干的好了日后顺便接手亲爹的势力,干的不好那就只能接手自己亲爹的势力。
等到孩子都成亲生子后她开始巡视自己的江山,真的,她觉得自己有点不尊重原主了,有时候事业心太强也不是什么好事,默默的拿出小本本一笔一笔的记着。
等到五十大寿刚过的时候她一杯毒酒送走弘历之后立刻离开,不管朝代再怎么发展,人上了年纪之后的身体就是有诸多不便,尤其是还生了六个孩子,要命。
————————————————————————————————————————————————
如懿番外
紫禁城被新君霸占之后她看着弘历再一次步入后宫,只是这次他是妃子,不,连妃子都不算,她和弘历之前的妃子们都被送去浣衣局。
浣衣局,为什么?她们都有家族,舒妃的家族甚至还帮了新君,就算不是荣养也不该让她们干这些奴婢干的活。
她看着众人去闹,最后她一步一步上前安抚妃嫔和新君派来的人交涉,只不过那些妃子走了大半,最后她海兰还有颖妃都被留下接着浣洗衣物。
她用了最后的探子和银钱联系弘历,却只得到了弘历送回来的一封带有青樱红荔的情书,那是情书吧?那是情书吗?
虽然上面什么都没写,但是有青樱弘历,这是她和弘历哥哥都懂的暗语,她相信她的皇帝总有一天会来救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