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一,锦帆郡阳光被乌云笼罩,却遮挡不住集结在这里的数万锦帆军的高昂战意!
甘宁看着军营大帐内一个个调集过来的谋臣武将,雄心万丈。
左侧文有出征的郭嘉、贾诩、程昱、祢衡、石广元、孟公威等人,还有留守地方的蔡邕、王粲等人皆是一时名士!
右侧武有魏延文聘、周泰蒋钦、典韦甘巴、太史慈、苏飞金冽川、雷薄陈兰郑憨牛等将,还有从乐浪郡抽调的丁奉、东莱郡抽调的管亥廖化。
一时名将云集,人才济济,加上驻守乐浪郡的徐晃徐盛和东莱郡的黄忠徐庶等人。甘宁的锦帆军羽翼已丰,扩张之路势在必行。
“诸位,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我锦帆军的背后岂能容忍倭人诸国的威胁,为锦帆军大计,此国必伐。
前着我军一艘满栽黄金的船只不慎漂入倭人海域下落不明,定是倭人呑没!
如此可知倭人卑劣丑陋,令其五日交还吞没的五千斤黄金,否则此次出征当灭其国,亡其种!”
“踏平倭国,锦帆万胜!”
“踏平倭国,锦帆万胜!”
……
众将纷纷摩拳擦掌,虽然甘宁编出的出兵理由有点离谱,但倭人丑就是原罪,丑就应该到地底下去生活,这边土地的地面应该腾出来给大汉流民来开发。
在甘宁的点头示意下,军师祭酒的郭嘉出列接过甘宁的话,没人敢小瞧这个年纪轻轻的书生。
“主公,各位同僚,我军灭三韩除公孙度,倭国看起来失去外援,但其实不然,我军还忽略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谁?难道汉廷敢撕毁和谈不成?”
不止甘宁,众人纷纷投入疑惑的目光,除了大汉他想不出谁敢在这个节骨眼拖锦帆军的后腿。
“主公,嘉所说的并非汉廷,我军乐浪郡北部主要有四个势力。
其一张纯张举的义军,我军虽接受招安,但并不受朝廷调动,与张举军虽有些隔阂但不至于刀兵相向。
其二乌桓属国的乌桓人,其正在插手幽州战事,自然无心干涉,亦不足为虑!
其三是元山城北部的沃沮人,此族生存环境恶劣,以前皆赖辽东公孙度和三韩倭国等贸易换取物资生存。
如今我军攻打倭国,无疑是断其活路,且公孙恭公孙康兄弟皆逃亡此处,若其受两人所惑,必出兵来袭。
有徐晃将军在,乐浪郡虽不至于出现危机,但也能给我军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威胁我军移民屯边计划!
沃沮人虽难缠,但人口兵力不多,只可算小患。
其四,嘉所说的大患正是沃沮人背后的高句丽!”
“高句丽?奉孝仔细道来!”
甘宁不由为这个后世无数大一统皇朝灭之而后快的国家产生兴趣,如今按理说应该还威胁不到锦帆军才对。
“主公,高句丽自先秦时期扶余人高朱蒙在高句丽县建立以来,一直学习我汉人技术,即保留扶余人的骑射善战,又有我大汉朝的农耕技术提供粮草。
如今已经有近两郡之地,人口近七十万,可出动之兵不下六万,全国动员更是能拥兵十余万!
其自被伪新朝和我朝光武帝等连番击败后,便开始避开扶余和大汉的兵锋,向东南开疆扩土,时常借道沃沮劫掠三韩百姓物资。
之前为吞并三韩,其与倭人和沃沮人近乎达成同盟。
我军随行来往商队的细作来报,高句丽丸都城已经集结了四万大军,想必早有图谋。
唇亡齿寒,如今我军出击倭国,就不得不防范这个饿狼!”
“奉孝所虑不无道理,若高句丽联合沃沮人大军南下,乐浪郡将不得安宁,诸位有何对策!”
“主公,衡愿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说沃沮人,使其交出公孙康兄弟,使高句丽大军无法入境!
再出使丸都城,言明利害,为我军拖住高句丽军!”
众人一看,原来是看起来成熟不少的祢衡,竟然敢夸这么大的海口。
“正平,此事不可儿戏,你可有把握?”
“主公放心,若是一个月前,衡只有一成把握,如今主公乃朝廷钦封的锦帆大将军,专司外事,衡已有八成把握,只是衡想跟主公借个人随行!”
“何人?”
“主公的爱徒,黄忠将军的亲儿子黄叙!”
“这……”
甘宁一下陷入了犹豫,这黄叙可是大哥黄忠的独子,年方十七,万一出了事如何面对黄忠。
他如今骨瘦如柴却武力出众力大无比,倒是能做到出其不意,甘宁转头问向下方蠢蠢欲动的黄叙。
【姓名】:黄叙( 子序)【天生武骨-成长中】
【武力】:90
【统帅】:47
【智力】:56
【政治】:49
【魅力】:42
【忠诚】:100
“叙儿,你自己决定吧!”
甘宁不愿厚此薄彼,黄叙见状大喜,手持双铁戟大步向前,看起来倒是虎虎生风!
“师父,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徒儿愿与祢大人同往!”
“好,虎父无犬子,务必注意安全,不可冒险!”
“喏!”
“谢主公,有少将军同去,此次必成,若少将军有事,衡愿提头来见!”
“不,不是你祢衡提头来见!
叙儿,务必保护好正平先生,若是出了差池,你提头来见!”
“祢衡,谢主公知遇之恩!”祢衡感动涕零,没想到甘宁为了他一介书生,愿意把宝贝徒弟放出去一起冒险,这是对他绝对的信任。
“正平请起,某会让徐晃徐盛陈兵元山县,为你保驾护航!”
有祢衡自告奋勇解决后患,郭嘉等人大喜,倭人刑马台国地形复杂土地不小,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的兵力。
“主公,有正平兄前往,高句丽想快速干涉怕是不易,我军可着手快速攻略倭人三岛,此战不宜迁延日久!”
“奉孝言之有理,如今我军集结了多少部队?”
“回主公,我军此次除了留下金冽川、郑憨牛、苏飞三部各五千人驻守锦帆郡、安东郡和筑紫郡外。
此次出兵将分为两个梯队,作战部队共计近十万人。
其中第一梯队分兵两路,分别进攻刑马台国和倭奴国。
一路主公亲自统领,贾诩为随军军师,从对马岛出征,登陆壹支港,自西向东攻略刑马台国。
所属部队包含周泰典韦的三千劫营骑和三千轻骑侍从、太史慈部一万人、文聘部一万人,雷薄部五千人;
另一路由魏延统领,程昱为军师,含所部一万人,蒋钦部一万人,陈兰部五千人。
魏延部将从筑紫郡的投马港出兵,攻打倭奴国的桑外港,断绝与刑马台国联系的同时,全力攻灭倭奴国。”
“第二梯队暂由嘉统领,包含抽调的丁奉部一万人,管亥部一万人,廖化部五千人,集结于锦帆城,根据战局情况随时支援前线或者直插敌后!
必要时苏飞等部队一万五千人也可以调至前线支援!”
“很好,石韬孟建,你二人优先抽调原泰山军中青壮分发武器协助大军后勤,驻防占领区,分批安置流民!”
“喏!”
“命令剩余部队前往集结点,集结武器马匹,五日后出海灭倭!”
“喏!”
……
一切部署到位,众将随甘宁誓师出征,甘宁一袭锦袍,披风猎猎作响,策马持剑在前踏入锦帆城外军营。
城外,锦帆军众将士早已列队等候,旌旗招展,刀枪林立。
数万大军集聚在广场之上,甲胄鲜明,士气高昂。
阳光洒在他们的兵刃上,闪烁着冰冷的光芒。
“锦帆军威武!”
众将士见甘宁到来,齐声高呼:“将军威武!”声震云霄。
甘宁勒住缰绳,扫视着眼前的大军,高声道:“此次出征倭国,是我等扬名立万之时!
倭国弹丸之地,竟敢在我等背后胡作非为,今日我甘宁要带尔等踏平其国,扬我锦帆军之威!”
话音刚落,大军沸腾,“踏平倭国!锦帆威武!”的呼喊声如滚滚春雷,回荡在锦帆城上空。
虽然大部分物资已经提前运到指定地点,锦帆城军营仍忙得不可开交。
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有的检查兵器,将刀枪磨得锋利无比;
有的整理盔甲,确保每一片甲叶都紧密相连;
还有的给战马喂水加料,让它们养精蓄锐。
战船在港口排列整齐,水手们熟练地检查着船帆和绳索,做好远航的准备。
海面上,战船一字排开,旌旗遮天蔽日。
甘宁一声令下,号角长鸣,大军浩浩荡荡地驶向对马岛和筑紫郡的投马港,再从那里兵发倭国。
船头的士兵们和甘宁一样迎着风浪,看着背后强盛的船队,眼神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