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杨天宝拿百花奖就够魔幻了,今年居然来个更离谱的】
【粉丝还好意思吹人气奖?观众喜爱≠观众眼瞎!】
——————
\"这阵仗...\"宋秩划拉着手机屏咂舌,\"热搜前十条有四条都在骂热巴,视帝反倒没人提了。\"
孟浩闻言嗤笑:\"想复制杨天宝的洗白路线,可惜剧本太烂。\"他转着打火机分析道:\"嘉行传媒算盘打得精,先用奖项盖章,等舆论冷处理——可他们忘了关键。\"
\"烂剧就像馊掉的饭,硬塞只会让人吐得更狠。\"宋秩接话时突然轻呼,原是某人惩罚般掐了她腰窝。
业内人都清楚这套运作:资本强推→全网群嘲→时间洗白。但这次金鹰奖玩脱了,连累整个奖项公信力崩塌。最开心的怕是白玉兰主办方——从此\"三大电视剧奖\"终于能名正言顺踢掉这个猪队友。
孟浩瞥了眼低头玩手机的宋秩:\"别管闲事了,你捣鼓什么呢?\"
\"选图。\"宋秩来回划拉着屏幕,\"团队要发昨天颁奖礼的图,你觉得哪张好?\"
孟浩凑近眯眼:\"这不同一张吗?\"
\"明明差很多!\"宋秩气鼓鼓地戳着屏幕,\"发型弧度、侧脸角度、唇形全都不一样!\"
\"拍戏要有这较真劲儿,早拿视后了。\"
宋秩扭头不理他,最终挑了八张图。翻遍相册找不到第九张,指尖在两人合照上悬停片刻——太刻意了。
她突然眼睛一亮:某张自拍的边角处,恰好捕捉到孟浩的侧影。这种隐秘的同框比直白合照更令她心动,就像暗藏彩蛋的浪漫。
修图师加工后,照片很快登上热搜。宋秩反复刷新评论,既庆幸没人发现小心思,又隐隐失落。
洗漱时她忽然提起:\"《庆余年》剧组找我演女二。\"见孟浩喝水的手微不可察地顿了顿,她紧盯对方:\"听说女主是你们公司的?\"
\"不太清楚。\"孟浩从容放下水杯,\"需要的话我帮你打听。\"
宋秩试图从他脸上找出破绽,却像当年课堂提问时那样,永远猜不透这家伙的真假。
宋秩暗自懊悔,当初真不该总让他待在表演系。正经的舞台功底没见长进,倒是把生活里的演技练得炉火纯青。
\"无所谓,反正谁来演我都推掉了。\"宋秩语气冷淡。
对黎沁,她顶多是竞争关系加上些许看不顺眼。可对李依桐,那份厌恶就格外鲜明。
谁让孟浩和她分手后,转头就跟这个女人搅在一起。
整天眯着眼睛假笑,看着就让人心烦!
所以一听说剧组找李依桐当女主,她二话不说就回绝了。
给别人作配也就罢了,给这朵\"白莲花\"当绿叶?她可没这个兴致。
听到宋秩的回答,孟浩暗自松了口气,面上却不动声色地附和:\"推了也好,女二确实没必要接。华策最近有部古偶在筹备,回头我把剧本拿给你看看。\"
\"古偶?\"宋秩来了兴致,\"什么名字?\"
\"《琉璃》,仙侠题材的Ip\"这两部剧我倒是知道。\"
《大唐荣耀》让一直不温不火的景甜终于有了姓名,《天乩之白蛇传说》虽然因为法海和小青的恋情引发争议被迫下架,但收视表现相当亮眼。
剧情再怎么魔改,数据不会说谎,足见尹涛在古偶领域确实有一套。
虽然不是顶级资源,宋秩倒也满意。自从《伪装者》之后,她接连拍了多部谍战和都市剧,早就想换个口味了。
——
金鹰奖在一片嘘声中落幕,引发的舆论海啸却持续发酵。
新晋视帝视后李峰和迪丽热巴被网友戏称为\"水帝水后\",金鹰奖主办方更是被炮轰评选有失公允。
放在平时或许不会闹得这般沸反盈天,可眼下影视行业正值多事之秋。金鹰奖的这次操作,彻底点燃了公众的怒火。
李峰的粉丝还算识相,颁奖礼后集体噤声,只在自家地盘活动。
迪丽热巴的粉丝却格外骁勇,起初见到负面评论就蜂拥而上,试图控评洗地。
可惜他们严重误判了形势。除了对家粉丝,更多长期不满娱乐圈乱象的普通网友也加入了声讨。
再强悍的粉丝军团也敌不过民意沸腾,很快便败下阵来。
但这远未结束。无处泄愤的网友开始围攻金鹰奖和芒果台的官方账号,逼得对方不得不关闭评论区。
也难怪大众如此愤慨,这大半年娱乐圈的种种魔幻操作,早已突破了普通人的认知底线。
当红艺人们拿着天价片酬却产出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甚至还能轻松斩获奖项,这种现象引发众怒。
就在舆论持续发酵之际,一份重磅文件突然出台,让整个娱乐圈陷入沉寂。十月底, 联合 、电影局、文旅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直指行业乱象。
文件列举了明星扎堆、天价片酬、数据造假等七大问题,并推出对应整改措施:
一、全行业立即开展税务自查,年底前主动补税可免于处罚;
二、严格执行限薪令,主演片酬占比不得超过总成本70%;
三、全面整治票房、收视率、点击量等数据造假行为;
四、2019年起启用全新广电大数据系统替代传统收视统计;
五、清理网络水军及违规营销号;
六、网络视听内容与传统影视审核标准统一;
七、限制明星及其子女参与综艺节目。
新规犹如七把利剑,招招直击要害。影视公司纷纷开始查账补税,部分从业者甚至选择注销逃离。资本市场同样受到冲击,影视板块股价持续探底。
曾经喧嚣的娱乐圈此刻噤若寒蝉,真正的寒冬已然来临。
\"我才闭关多久?行业怎么就变天了?\"
某间杂乱的工作室内,消瘦不少的导演郭凡盯着新闻喃喃自语。自新片杀青后,他常年辗转于各大特效工作室,最近半年更是以办公室为家,对这场席卷行业的风暴毫不知情。
“别理他们,都是些无聊的旧事。”孟浩漫不经心地说:“这些人整天为了一点蝇头小费勾心斗角。我们还是把精力放在星辰大海更有意义。”
此刻,他们正在郭凡的后期工作室里,贡格尔和十几名后期制作人员也在场。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流浪地球》终于完成了最终剪辑。中影即将举办首映会,郭凡特意请孟浩提前审看,以便在正式放映前做最后的调整。
孟浩刚刚看完成片,效果比他预想的还要出色。
不,准确地说,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
冰封的末日景象,巍峨的行星发动机,深邃太空中的空间站……六个特效团队用两千多个特效镜头,共同构建了这个震撼的“人类末世”。
当镜头从地面缓缓升起,最终定格在那颗蔚蓝星球时,孟浩脑海中浮现出卡尔·萨根的名言——
“那就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的一切。每个你爱的人,认识的人,听说的人……所有的悲欢离合,都在这颗暗淡的蓝点上。”
“想什么呢?”
郭凡注意到孟浩出神的样子,开口问道。
“没什么,只是突然有个想法。”
“说来听听?”
“只要有《流浪地球》这样的作品存在,影视行业的冬天就永远不会真正到来。”
“……虽然我们无法预知4.2光年外的新太阳会带来怎样的家园,但从今天起,人类的勇气与坚韧将永远镌刻在星空之下。这场跨越两千五百年的壮丽征程,将被称为——‘流浪地球’计划。”
中影基地的放映厅里,ImAx巨幕上,地球拖着淡蓝色尾迹在宇宙中航行,演职人员表徐徐浮现。
灯光亮起,照亮了在场所有人。孟浩、郭凡、吴景等主创人员,剌培慷、宋歌、陈止希等投资方代表,以及中影、京北文化等出品发行方的工作人员都坐在其中。
电影虽已结束,但众人仍沉浸在剧情中,低声交谈着,无人起身。
在座的各位几乎代表着中国电影界的半壁江山,比《流浪地球》场面更大、特效更精良的电影他们见过不少。
但从未有一部像今天这样令他们感到震撼。
因为,这是一部真正属于中国的科幻巨制。
“太厉害了!”
吴景压低声音,难掩兴奋地对孟浩和郭凡说:“拍摄时我就觉得不一般,没想到成片效果更惊人!”
孟浩和郭凡相视一笑,转头对吴景说:“现在不会再说我忽悠你了吧?”
吴景瞪大眼睛:“我进组以来,什么时候骗过你?早知道电影能拍这么好,我肯定第一个报名。”
三人相视而笑。没人觉得吴景在说空话,他一向说到做到。
正说着,喇培康朝他们招手。
“片子拍得不错。”中影掌门人开门见山,目光转向郭凡:“郭导这几年的心血没白费,成品超出预期。”
郭凡连忙摆手:“全靠领导支持,我只是按计划完成。真正关键的还是孟浩和吴导,没有他们,效果至少要打三折。”
“听说小孟拉来一半投资,小吴还自掏腰包补拍。”喇培康感叹道:“年轻人是行业未来,中国电影要靠你们了。”
作为推动改革的中影掌舵人,喇培康肩上担子不轻。他力排众议调整战略,送年轻导演赴美学习,取消保护月增加引进片。《流浪地球》这批科幻片,正是检验成果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