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农业工作会议在县礼堂隆重召开。主席台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正襟危坐,表情是经过精心调试的庄重与亲和。
台下,黑压压一片,全是各乡镇、各部门的头头脑脑。
我们大山镇的席位被安排在了前排,这让我有些意外,看来胡进副镇长没少在会务组下功夫。
他今天格外精神,穿着一件崭新的白衬衫,领口硬挺,袖口雪白,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洋溢着那种只有在电视新闻里才能看到的、标准的“领导干部自信微笑”,时不时与邻座其他乡镇的领导点头致意,就等着登台亮相的那一刻。
我则缩在靠后的位置,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手里的会议材料沉甸甸的,翻开来,满眼都是“跨越式发展”、“提质增效”、“新篇章”之类金光闪闪的词汇。
轮到典型经验交流环节,当主持人念到“大山镇”三个字时,我清楚地看到胡进的后背微微一挺,像一只即将开屏的孔雀。
他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上发言席,调整了一下话筒的高度,拿出了那份我参与“润色”、被他称为“有高度,有格局”的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的声音通过音响设备放大,洪亮而富有磁性,充满了不容置疑的自信。
接下来的十五分钟,我仿佛在听一个关于某个陌生乡镇的创业奇迹。在他的描述里,大山镇的三黄鸡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镇党委政府的“英明决策”和“大力推动”是这部史诗的发动机,而群众被调动起来的“空前热情”则是永不枯竭的燃料。
他将“五统一”模式包装成了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创新举措,每一个字眼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他对可能存在风险和问题的处理,堪称艺术。不是轻描淡写,而是用一种“我们已经并将继续克服困难”的昂扬姿态,将隐患巧妙地转化为了功绩的衬托。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确实遇到了一些诸如农户认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等挑战,”他话锋一转,声音提高八度,“但是!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硬是将挑战变成了机遇,将短板变成了跳板!”
我坐在台下,感觉脸颊有些发烫。目光扫过周围,有人听得频频点头,有人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也有人和我一样,眼神飘忽,嘴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玩味。
坐在斜前方的农业局副局长,甚至微微闭上了眼睛,不知是在养神,还是在品味这发言里的“水分”。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担当,就一定能在广阔的农村天地中,走出一条具有大山镇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胡进以一句充满激情、近乎口号的话结束了他的发言,然后微微鞠躬。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如同骤雨敲打芭蕉。
胡进在掌声中走下台,步伐比上台时更加轻快,脸上的红光几乎要溢出来。
他回到座位时,旁边几位相熟的镇长还跟他握了握手,说着“老胡,干得漂亮”、“经验值得学习”之类的客套话。他一一回应,意气风发。
我知道,这掌声越多,将来可能摔得越重。
会议间隙,分管农业的刘副县长果然特意走到我们这边,和胡进握了握手,说了几句“思路清,力度大,成效显”的鼓励话。
胡进脸上的红光更盛了,腰板挺得笔直,连连表示“都是县领导指挥有方,我们只是抓落实”。
回到镇上,胡进立刻召开经发办和农技站全体会议,传达县里的会议精神,重点是县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殷切期望”。
“同志们!”他挥舞着会议材料,声音因兴奋而有些尖锐,“县领导对我们大山镇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要乘势而上,把三黄鸡产业的规模再扩大一倍!争取年底在全县树立一个标杆,创造一个奇迹!”
台下,几个年轻干部受到感染,眼神发亮,摩拳擦掌。
老钱低头喝着茶,仿佛杯子里有金子。
我则心里一沉,扩大一倍?以目前的管理水平、技术支撑和销路保障,这已经不是拔苗助长,简直是直接往火坑里跳了。
“林涛,”胡进点了我的名字,“你负责立刻制定一个扩大规模的详细方案,要具体到村,到户,到存栏量!一周后我要看初稿!”
我张了张嘴,想提醒他目前基础不牢,盲目扩张风险极大。但看到他那沉浸在胜利喜悦中、不容置疑的眼神,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我知道,此刻任何“保守”的言论,都会被他视为“泼冷水”、“唱反调”。
接下来的日子,胡进几乎天天往村里跑,不再是调研指导,而是督战施压。他在各个村的养殖现场,对着村干部和养殖户,重复着他在全县会议上的那一套说辞,描绘着年底收入翻番的美好蓝图,催促着加快进度的数据报表。
而我,则更加频繁地往下面跑,方向和他一致,目的却截然不同。
我去检查鸡舍的通风和密度,提醒农户注意粪便清理和饮水卫生,督促老王他们加大防疫宣传和巡查力度。我的这些“不合时宜”的举动,让胡进颇为不悦。
在一次镇干部周例会上,他不点名地批评道:“我们有些同志啊,思想还是太保守,缺乏那么一股子闯劲!总是前怕狼后怕虎,看不到发展的大好形势,跟不上镇党委和政府的工作步伐!这种心态要不得!会拖全镇后腿的!”
会议室里安静极了,所有人都知道他说的是谁。我感到脸上火辣辣的,不是羞愧,而是一种荒谬感。埋头苦干、防范风险的人成了“拖后腿”,而好大喜功、掩盖问题的人却成了“开拓者”。
这基层官场的逻辑,有时候真是黑色幽默得让人笑不出来。
老钱私下劝我:“小林,我知道你是好心。可现在这形势,胡镇长正在兴头上,县里也挂了号,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何必去触这个霉头呢?吃力不讨好。”
我叹了口气:“钱主任,我不是想触霉头,只是眼看着风险越来越大,心里不踏实啊。”
“唉,现在这‘一派大好’的局面,谁捅破谁倒霉。听我一句,尽人事,听天命吧。”老钱摇摇头。
就在这种表面的繁荣和暗地的焦虑中,时间悄然进入了六月。
天气逐渐变得炎热潮湿,闷得让人喘不过气。这对于高密度养殖的鸡群来说,无疑是最难熬的季节,也是各种疫病最容易滋生和传播的温床。
我的担忧,终于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