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了县长联络员的基本节奏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在这个岗位上注入自己的思考和能动性。
张县长是个务实、注重效率的领导,最反感做事拖拖拉拉、推诿扯皮。我很快摸清了他的这个特点。
周五下午五点半,临近下班,府办里的气氛已经有些松弛。我正整理着下周的日程安排初稿,张县长内线电话的专属铃声骤然响起,我立马接起。
“小林,你进来一下。”
这个点召唤,多半没小事。我立刻拿起桌上的笔记本,快步走进县长办公室。张县长正站在窗边,听到脚步声转过身,将桌上厚厚一叠文件递给我。
“省里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的征求意见稿》,很重要。下周一下班前,拿出我们县的修改意见和落实思路。时间紧,任务重,你周末辛苦一下,协调相关部门碰一碰,周一早上我要看到初稿。”他语气平静,却没给我讨价还价的余地。
我接过文件,心里暗想:这类文字材料的工作,以前都是直接甩给综合科,这次让我来牵头,既是考验我这“高材生”的文字功底,更是掂量我的协调能耐。他知道我在综合科写了这么久的会议纪要,底子是有的。
“县长放心,我马上落实!”我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应承下来。
我脑子里飞速盘算着:今天是周五,满打满算只有两天半。需要立刻确定涉及部门,周末召集开会协调,收集整合意见,还要汇总提炼形成逻辑清晰的初稿……时间确实非常紧张。
从县长办公室出来,我没有立刻打电话通知,而是先回到工位,用十分钟快速浏览了文件的核心内容和重点章节,精准圈定出可能涉及的关键部门:发改局(牵头)、税务局、住建局、市场监管局,甚至还包括金融办和人社局的部分业务。
拿起电话,我深吸一口气,刻意让自己的语气带着一丝急促,但条理清晰:
“王局长吗?您好,我是府办林涛。抱歉打扰,有个紧急任务……省里刚下来一份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征求意见稿,县长高度重视,要求我们周末必须抓紧研究,周一早上就要报初步意见。时间非常紧张,您看能不能辛苦一下,协调相关科室的同志,我们今晚在府办会议室开个短会,集中讨论一下?……对对,理解大家周末都有安排,但任务确实紧急,拜托您了!”
我刻意强调了“县长高度重视”和“任务紧急”,既点明了事情的严肃性,也无形中施加了压力。同时,我也留意到,临近周末把大家叫来开会,确实不近人情,所以在电话里也表达了充分的歉意和理解,姿态放得较低。
通知完毕,我立刻着手准备会议讨论提纲和背景资料。晚上七点多,被“征召”的各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业务骨干,带着或多或少的怨气和无奈,陆续赶到府办那间灯火通明的小会议室。
王局长刚坐下就半开玩笑:“小林啊,你这电话打得,我刚端上饭碗就得往这儿跑。”
我早备好了热茶,亲手给各位局长主任递过去,笑着接话:“是我考虑不周,等忙完这茬,我请各位领导喝顿茶赔罪。不过今天这事确实急,咱们聚焦文件的重点,争取每个部门提两条实招,不耽误大家太久。”
会议一直开到晚上十点多才结束。说了些寒暄的话,送走参会人员,我独自回到办公室,看着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的意见,深吸一口气,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我没有选择在周六白天立刻开始整理,那样显得过于“轻松”,不足以体现任务的艰巨和我的投入。我刻意将最耗费精力的梳理、提炼、撰写工作,留到了周日晚上。
周日晚,我泡上一杯浓茶,挑灯夜战。结合自己对县情的理解和对张县长一贯工作思路的把握,我将收集到的意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合并同类项,提炼核心观点,最终形成了一份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言精炼的汇报初稿。完成后,已是凌晨两点。
周一一早,我提前四十分钟来到办公室,仔细检查了文稿的格式和装订,确保没有任何瑕疵,然后将其端端正正地放在张县长办公桌最显眼的位置。
七点五十分,张县长准时走进办公室。我像往常一样,给他泡好温水送进去。
他习惯性地先扫了一眼桌面,拿起那份汇报稿,快速翻看了几页,目光在几个我精心提炼的核心建议上停留片刻,然后抬头看了我一眼,注意到我眼中细微的血丝和略显疲惫但依旧挺直的身姿。
“昨晚弄到很晚?”他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语气比平时缓和。
我笑了笑,没有直接诉苦邀功,只是用一种平静而略带沙哑的嗓音回答:“县长,收集整合各部门的意见花了些时间,这是初步整理的稿子,您先过目。有什么需要修改或者补充的地方,我马上调整。”
张县长没再说什么,点了点头,继续低头仔细审阅稿子。
大约半小时后,他再次把我叫进去,用笔指着稿子上的几处,语气中带着一丝难得的赞许:“这里,几个部门的矛盾点归纳得很清楚,取舍建议也合理……这个地方,关于简化审批流程的提议,可以再大胆一点,步子不妨迈开一些……总体不错,思路清晰,抓住了重点,效率也很高。”
我知道,这次“紧急任务”的完成质量和速度,让他感到满意。
而我那恰到好处的“疲惫”状态,更是无声地传递了我全力以赴、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这种不张扬、不诉苦、只埋头做实事的风格,显然很对他的胃口。
这次成功的“小考”,为我赢得了更多的信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