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二年的冬天,北中国的风雪格外凛冽。在宗泽病逝、杜充倒行逆施的消息传开后,一股绝望的情绪如同寒流般席卷了黄河两岸。曾经被宗泽凝聚起来的百万义军,转眼间星散零落。然而,在这片被金人铁蹄践踏的土地上,抗争的火焰并未熄灭,只是化作了点点星火,在民间倔强地燃烧。
一、 风雪太行
太行山深处,一支约莫千人的队伍正在艰难行进。他们大多头裹红巾,这是他们识别同伴的标志。队伍的首领名叫陈广,原是相州的一个保正,金兵南下时,他的村庄被焚,妻女不堪受辱投井自尽。他带着幸存的乡民逃入太行,扯起了“红巾忠义社”的大旗。
“大哥,翻过这个山头,就是王彦将军八字军的地盘了。”一个年轻的后生搓着冻僵的手,脸上带着期盼。他叫梁兴,本是太原府的铁匠学徒,城破时师父一家全死在金兵刀下,他凭着一身力气杀出重围,投了红巾社。
陈广望着漫天的风雪,眉头紧锁:“听说杜充那厮排挤王将军,八字军的粮草都快断了。咱们这点人马,怕是...”
话音未落,前方哨探连滚带爬地奔回,声音凄惶:“大哥!不好了!金兵...金兵围了山下的李家峪,正在屠村!”
众人脸色骤变。梁兴猛地抽出腰刀,眼睛赤红:“大哥!咱们不能见死不救!”
陈广看着身后这群面黄肌瘦、装备简陋的弟兄,又想起宗泽老将军临终的呼喊,一咬牙:“红巾社起事,为的就是保护乡亲!传令下去,急行军,救援李家峪!”
二、 峪口血战
李家峪已成人间地狱。一队金兵骑兵正在村中肆意烧杀,哭喊声与狂笑声混杂在一起。一个金兵百夫长提着滴血的马刀,正将一个哇哇大哭的孩童挑在枪尖示众。
“红巾社在此!金狗纳命来!”陈广一马当先,率领红巾社众从山坡上冲下。他们没有像样的铠甲,武器多是锄头、柴刀,甚至削尖的竹竿,但每个人的眼中都燃烧着复仇的火焰。
战斗瞬间进入白热化。梁兴如同疯虎,挥舞着一柄抢来的金兵铁骨朵,专砸马腿,接连掀翻了好几个骑兵。一个金兵挺枪刺来,他不闪不避,任由枪尖刺入肩胛,却趁机一把抓住枪杆,另一手的骨朵狠狠砸碎了对方的头颅。
“好小子!”陈广赞了一声,手中朴刀舞得如同风车,护住梁兴侧翼。红巾社众人凭借地形熟悉和一股血勇,竟将人数相当的金兵杀得节节败退。
那金兵百夫长见势不妙,吹响号角欲要集结队伍。陈广看得真切,取下背上猎弓,搭上一支破甲箭。“嗖”的一声,箭矢穿透风雪,正中百夫长咽喉!
主将毙命,剩余金兵顿时溃散。村民们得救了,围着红巾社众人哭拜不已。
三、 义军悲歌
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未持续多久。几天后,当陈广带着队伍试图前往黄河沿岸与另一支义军汇合时,却发现情况比想象中更糟。
沿途所见,满目疮痍。废弃的村庄,无人收殓的尸骨,还有更多是小股的金兵巡逻队和趁机劫掠的溃兵、土匪。宗泽在世时构建的联络体系已彻底瘫痪,各支义军失去了统一指挥和后勤支援,陷入各自为战的困境。
他们遇到了王善部的残兵。曾经拥众数十万的河东巨寇,被宗泽招安后本是一支抗金劲旅,如今却只剩下不到千人,缺衣少食,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陈头领,别去找王彦将军了。”王善部的一个小头目苦笑道,“杜充那狗官断了我们的粮饷,还派兵监视。王将军自身难保,手下弟兄散的散,死的死...这抗金的大业,怕是...唉!”
陈广的心沉了下去。连王彦的八字军都落得如此下场,他们这支小小的红巾社,前途何在?
当晚宿营时,梁兴找到陈广,低声道:“大哥,我打听到一个消息...官家...官家他好像离开扬州,往南边去了...”
篝火映照着陈广瞬间苍白的脸。皇帝南逃,意味着朝廷彻底放弃了黄河以北的疆土和百姓。他们这些留在敌后的义军,成了真正的孤军。
四、 民心不死
尽管前途渺茫,抗争却并未停止。红巾社如同游魂,活跃在太行山麓与平原交界地带,袭击小股金兵,惩治为虎作伥的汉奸,力所能及地保护着零星的村落。
一次,他们伏击了一支金人的辎重队,缴获了些许粮食和兵器。在清点物资时,梁兴在一个看似普通的木箱里,发现了一叠被油布包裹的书籍。他识字不多,认出是《论语》、《孟子》之类的经书。
“大哥,你看这个。”梁兴将书递给陈广。
陈广接过,随手翻开一页,借着篝火,他低沉地念出了声:“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他顿住了,火光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跳动。良久,他合上书,深深叹了口气。
“梁兴,你记住。”陈广的声音在夜风中显得格外清晰,“我们打仗,不是为了那个已经南逃的官家,是为了这片生我们养我们的土地,是为了我们身后那些手无寸铁的父老乡亲。君可以轻,社稷可以移,但民心...民心不死!”
这番话,像种子一样埋在了梁兴和周围所有红巾社战士的心中。
五、 星火不灭
建炎三年的春天来得特别迟。红巾社在一次转移途中,遭遇了金军主力部队的围剿。面对数倍于己、装备精良的正规军,红巾社进行了建社以来最惨烈的一战。
陈广为了掩护大队突围,亲率数十名老兄弟断后,最终力战而亡。梁兴身负重伤,被乡亲藏在山洞里侥幸得活。
当他养好伤,重新聚集起百余人的队伍时,发现头裹红巾的抗金武装,并未因陈广的战死而消失,反而在更广阔的区域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他们或许规模更小,更加分散,但始终活跃在敌后,袭扰金人,传递消息。
梁兴成了新的首领,他依旧戴着那条染血的旧红巾。他不再执着于寻找朝廷的大军,而是学着陈广的样子,扎根于百姓之中。他们时聚时散,来去如风,成为插在金军统治区的一根根尖刺。
在某个寂静的夜晚,梁兴会望着南方的星空,想起陈广的话,也想起宗泽老将军那震动天下的三呼“过河”。他知道,朝廷或许忘记了他们,皇帝或许抛弃了他们,但只要北方的土地上还有一个不甘为奴的宋人,这抗金的星火,就永远不会熄灭。
红巾忠义,不在庙堂,而在民心。
(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