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有才的死讯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沉底后,林心大的生活恢复了表面的平静。但一种难以言说的空虚感,却开始悄然滋生。天赐和念晴有了自己的生活和奋斗目标,每周回来一次,平日里老屋显得格外空旷;尹母多数时间昏睡,交流甚少;小店生意稳定,却也没什么更大的波澜。日子一天天重复,仿佛能看到头,这让一生都在挣扎和奋斗的林心大,感到一种无所适从的轻飘。
她不是一个能安心享清福的人,骨子里的韧劲和对家人的牵挂,让她总想找点有意义的事情做。
一天,她去社区医院给尹母开药,看到中医诊室外排着长队,许多老人都在做针灸、推拿。看着那细长的银针在医生手中娴熟起落,患者脸上露出舒缓的表情,林心大心中一动。
一个念头萌生出来:学中医,学针灸。
这个想法让她自己都有些惊讶。她这个年纪,没什么文化底子,学医岂不是天方夜谭?但转念一想,她又不图成为什么名医,只是想学点实用的养生保健知识,特别是中医强调的“治未病”。以后家里人,尤其是年迈的婆婆和工作劳累的儿子儿媳,有个头疼脑热、腰酸背痛,她或许能帮上忙,至少能懂得如何调理。这比每天守着空屋子发呆要有意义得多。
她是个行动派。有了想法,便开始打听。她先是找到社区医院那位看起来面善的老中医,怯生生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老中医听说她只是想学点基础保健,出于兴趣和照顾家人,很是赞赏她的想法,告诉她可以先从一些基础的理论书籍和经络穴位入门看起,并推荐了她几本浅显易懂的入门读物。
林心大如获至宝,立刻去书店买来了书和经络穴位挂图。从此,她的生活有了新的重心。白天店里没顾客的时候,她就戴着老花镜,一字一句地啃读《中医基础理论》,辨认着挂图上密密麻麻的经络穴位;晚上安顿好尹母后,她便对照着书本,在自己身上比划,寻找合谷、足三里等常见保健穴位。
起初,那些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的概念如同天书,让她头晕眼花。经络穴位更是复杂难记。但她拿出了当年与命运抗争的劲头,不气馁,不着急,一遍看不懂就看两遍,一天记不住就天天看。她还特意买来了练习用的橡胶人体模型和标好穴位的小铜人,反复练习。
社区的老中医被她这股认真劲儿打动,偶尔空闲时,会指点她一二,告诉她一些常用的保健穴位和简单的按摩手法。林心大每次都认真记下,回家反复练习。
几个月下来,她竟然真的摸到了一些门道。至少,常见的保健穴位她能准确找到了,一些简单的如缓解头痛、失眠的按摩手法也掌握了。她先是小心翼翼地在尹母身上尝试轻柔的按摩,帮助老人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尹母虽然说不清,但舒适的表情让林心大备受鼓舞。
后来,她甚至敢在一些信任她的老顾客做头发时,根据对方提到的腰酸背痛,推荐一两个简单的穴位按摩方法。因为她手法轻柔,态度真诚,竟然颇受好评,有些老街坊还专门来找她“请教”养生问题。
学习中医,不仅填补了林心大生活的空虚,更给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她感觉自己不再是只能被动等待儿女归来的老人,而是在主动掌握一门能守护家人健康的技能。她的眼神重新焕发出光彩,整个人都显得更有精神。
银针虽小,却为她晚年的生活,指明了新的方向。 这不再是出于生存的被迫挣扎,而是源于热爱的主动探索。林心大的人生,在经历了无数大风大浪后,在平静的港湾里,找到了一种新的、充满生机的活法。她用实际行动证明,学习与成长,从来与年龄无关,只与心态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