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寻常的晚上。过渡房的客厅里亮着温暖的灯光,念晴刚给玥玥洗过澡,小家伙穿着柔软的睡衣,浑身香喷喷的,正坐在爬行垫上玩着软积木。林心大在厨房收拾,天赐则半靠在沙发上休息,随手翻看着一本念晴买来的、带插画的《中国古代智慧故事选编》,里面有一些浅显易懂的诸子百家典故。
也许是被书中某个故事触动,也许是康复期间静心阅读有了新的感悟,天赐看着女儿专注玩积木的侧影,忽然心有所感,放下书,用一种半是认真、半是玩笑的、带着点吟诵味道的语调,脱口而出:
“故观蜎飞蠕动,莫不有利害,可以生事变。生事变者,几之势也。”(注:出自《鬼谷子·揣篇》,大意是观察细微事物的动向,都蕴含着利害关系,可以推知事物变化的征兆,把握变化的征兆,就是把握了时机。)
这段话对于成年人来说都略显深奥,更别提一个一岁多的孩子了。念晴和林心大都愣了一下,奇怪地看向天赐,不明白他怎么突然冒出这么一句古文。
然而,令人惊奇的一幕发生了!
原本低头玩积木的小玥玥,听到爸爸这抑扬顿挫、不同于日常说话的语调,猛地抬起了小脑袋,乌溜溜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全神贯注地盯住了天赐的嘴。她的小脸上没有了嬉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严肃的专注,仿佛在努力理解这陌生的声音里蕴含的奥秘。
天赐自己也被女儿这突如其来的反应惊住了,他保持着刚才的姿势,没有再说话。客厅里安静了几秒钟,只有灯光流淌的声音。
当最后一个音节落下,那种奇特的“演讲”氛围消失后,玥玥似乎才从那种专注的状态中“醒”过来。她看看爸爸,又看看妈妈和奶奶,突然,小脸上绽放出一个大大的笑容,然后使劲地拍起了小手,嘴里发出“咯咯”的欢快笑声,显得异常开心和满足,仿佛刚刚欣赏完一场精彩的演出。
这反差萌十足的一幕,瞬间把三个大人都逗乐了!
念晴首先忍不住笑出声,她抱起女儿,亲了亲她的小脸:“哎哟,我们玥玥这么厉害?能听懂爸爸讲《鬼谷子》啦?”
林心大也笑得合不拢嘴,一边擦着笑出来的眼泪一边说:“我的天爷,别人家孩子启蒙都是‘人之初,性本善’,咱们家可好,直接上《鬼谷子》了!这起点是不是太高了点?”
天赐自己也从错愕中回过神来,看着女儿开心的样子,心里软成一滩水,又觉得无比好笑。他伸手把女儿从念晴怀里接过来,用额头抵着女儿的小额头,笑着说:“行,我闺女有出息!以后咱们不学《三字经》了,爸爸教你‘纵横捭阖’,怎么样?”
小玥玥当然听不懂,但她喜欢爸爸这样亲昵地和她玩,笑得更欢了,小手胡乱地抓着天赐的脸。
这个意外的晚上,因为天赐一句莫名其妙的《鬼谷子》和玥玥神奇的反应,充满了欢声笑语。 它或许不会真的让玥玥成为一个小谋略家,但这个独特的家庭记忆,却如同一个温馨的符号,烙印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这仿佛在告诉这个家庭,教育的真谛或许并不在于内容本身多么高深,而在于那份陪伴、互动和充满爱意的家庭氛围。 无论是《三字经》还是《鬼谷子》,在玥玥听来,都是爸爸爱她的声音。而这份被爱包围的安全感和快乐,才是她成长中最宝贵的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