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晴怀孕的消息像春风般吹暖了两个家庭,但随之而来的孕期反应,却给这份喜悦添了点甜蜜的“烦恼”。最让林心大揪心的,就是念晴那突如其来的、极其执着的“怪口味”。
也不知道从哪天开始,念晴就对各种正常饭菜失去了兴趣,唯独钟情于一样东西——白馒头蘸蒜蓉辣酱。而且必须是那种特定的、味道冲鼻的蒜蓉辣酱,别的酱还不行。
起初,林心大和苏母还觉得挺有意思,想着孕妇口味多变,过几天就好了。林心大甚至特意去买了最好的面粉,亲手给念晴蒸了又白又软的大馒头,还试着做了几种不同风味的辣酱,想看看哪种更合儿媳胃口。
可眼看一个星期过去了,念晴对馒头蘸辣酱的热情非但没减,反而愈演愈烈。早餐是它,午餐是它,晚上饿了宵夜还是它。别的饭菜,哪怕是以前她最爱吃的,现在也是勉强吃几口就放下筷子,甚至闻到油腻的味道还会恶心。
这可把林心大急坏了。她拉着亲家母在电话里诉苦:“念晴妈,这可怎么办啊?天天这么吃,哪有营养啊?大人受不了,肚子里的孩子更要紧啊!”
苏母在电话那头也是哭笑不得,只能反复安慰:“心大姐,你别太着急了。咱们都是过来人,怀孕的时候谁没点怪癖好?我怀念晴那会儿,还就馋一口酸掉牙的腌酸菜呢,过了那阵子就好了。关键是孩子想吃,你拦也拦不住,硬逼着她吃别的,她更难受,反而不好。”
“理是这么个理,”林心大愁眉不展,“可那也不能天天馒头辣酱啊!这营养怎么跟得上?我看着都心疼!”
两位操心奶奶在电话两头,为了一口辣酱,愁得唉声叹气。
最后还是天赐想了个折中的办法。他一边安抚焦虑的母亲和岳母,一边在网上查资料,又咨询了医生。医生明确表示,孕早期口味发生变化很常见,只要不是完全不吃东西,偶尔的“怪口味”可以适当满足,强行纠正反而可能加重妊娠反应,导致营养摄入更少。关键是保证水分和基本能量,并想办法在她能接受的食物里“偷偷”增加营养。
得了“圣旨”,天赐开始行动。他先是哄着念晴:“老婆,光吃馒头多干啊,咱配点豆浆或者牛奶好不好?就当喝点水。”念晴对清淡的豆浆还能接受。
然后,天赐又跟林心大商量:“妈,您看这样行不行?您蒸馒头的时候,能不能在和面的时候,加一点点打碎的核桃粉、黑芝麻粉?就一点点,吃不出味的那种。辣酱咱们也买好一点的,没那么咸的。”
林心大一听,这主意好!她立刻行动起来,研究起了“营养强化馒头”。她选用优质面粉,加入少量研磨得极细的核桃、芝麻、甚至一点点山药粉,蒸出来的馒头依旧雪白宣软,但悄悄多了些营养。她还特意熬了清淡的骨头汤,撇净浮油,让念晴偶尔喝几口,补充电解质和矿物质。
同时,苏母也从省城寄来了各种口碑好的、成分相对健康的蒜蓉辣酱和下饭小菜,让念晴有更多选择。
就这样,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和“斗智斗勇”下,“辣酱风波”总算得到了控制。念晴依旧爱吃她的馒头辣酱,但至少愿意配合喝点豆浆、营养汤,偶尔也能在林心大“连哄带骗”下吃几口她特意做的、清淡又富含蛋白质的蒸蛋或鱼茸粥。
看着儿媳的脸色渐渐红润,孕吐似乎也减轻了一些,林心大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下来。她无奈又宠溺地摇头笑道:“这孩子,真是磨人。等小宝贝生出来,看我不告诉他(她),他妈怀他(她)的时候,就惦记着这口辣酱!”
这场小小的“风波”,充满了烟火气和生活智慧,也凝聚了两家人对即将到来的新生命最深切的关爱。 林心大在应对儿媳孕期反应的过程中,仿佛又重温了一遍当年养育孩子的艰辛与甜蜜,对即将到来的奶奶角色,也更加充满了期待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