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平台签约后,天赐的生活悄然增添了一份新的、充满动力的节奏。这份工作对他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更是一种甜蜜的责任。
挑战首先来自于“专业化”的转变。 以前给玥玥写故事,可以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只要女儿喜欢就好。但现在,作为平台的签约创作者,他需要考虑到更广泛的小听众的喜好、不同年龄段的理解能力,以及故事的教育意义和艺术性。平台编辑给了他很大的创作自由,但也提出了一些专业建议,比如故事结构的完整性、语言的节奏感、以及如何巧妙地融入一些认知启蒙或情绪管理的小元素。
天赐没有畏惧,反而激起了学习的热情。他虚心接受编辑的建议,开始有意识地研究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学习如何用更精炼、更具画面感的语言来讲故事。他依然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但会花更多时间打磨情节和语言,让故事既保持生活的烟火气,又更具文学的美感。
家里的书房,成了他新的“工作室”。 每天,他会有固定的时间坐在电脑前,构思、写作、修改。林心大和念晴非常支持他,会尽量保证这段时间的安静。有趣的是,他的“首席灵感来源”和“质量检测官”依然是宝贝女儿玥玥。他写完一个故事初稿,会第一个讲给玥玥听,观察她的反应。如果玥玥听得入迷,会追问“然后呢?”,天赐就知道这个故事成功了;如果玥玥中途开始玩手指或者走神,他就会反思是哪里不够吸引人,然后进行修改。这种最直接的反馈,对他来说无比珍贵。
最大的惊喜来自于故事的“声音化”。 平台为他的故事配备了专业的配音演员和音效团队。当天赐第一次听到自己写的故事被配上舒缓的音乐、生动的音效和播音员温柔动听的声音时,他震撼了。文字在声音的演绎下,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变得更加立体、充满魔力。他迫不及待地播放给玥玥听,小家伙听得眼睛发亮,比听爸爸亲口讲时还要专注,完事后还奶声奶气地说:“爸爸,故事会唱歌!”这让天赐充满了成就感。
这份工作带给天赐的,远不止是稿费收入。 更重要的是,它给了他一种深刻的价值感。当他看到平台上那些来自天南海北的家长留言,说孩子每天晚上都要听着“天赐叔叔”的故事才能安心入睡,说故事里的某个情节帮助孩子克服了怕黑或学会了分享时,他内心充满了感动和满足。他意识到,他的笔触和灵感,正以一种温暖的方式,参与到无数个家庭的睡前时光中,抚慰着孩子们的心灵。这种超越个人家庭的社会价值,是他病后从未想象过的,也极大地促进了他的心理健康和康复信心。
家庭氛围也因此更加融洽。 念晴为丈夫感到骄傲,时常帮他搜集素材、整理读者反馈。林心大则负责好后勤保障,确保儿子劳逸结合。就连小玥玥,也因为爸爸的故事被那么多小朋友喜欢而感到自豪,在幼儿园里还会炫耀:“我爸爸会写故事,可好听啦!”
无心插柳的机遇,如今已绿树成荫。 天赐在方寸书房之间,用爱与文字为自己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他不再是那个需要被全力照顾的病人,而是成为了一个能用才华温暖他人、为家庭创造价值的创作者。这份“新声”事业,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他的心田,也让这个家的幸福根基,扎得更深、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