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天光透过窗棂,将东厢房映得亮堂堂的。舒玉难得地睡了个自然醒,只觉得神清气爽。昨日空间里与王霜、舒婷的商议,以及那蘑菇带来的巨大商机,让她心里像揣了一团火,迫不及待地想要付诸行动。
她麻利地爬起身,自己动手洗漱完毕,换上一身利落的细棉布小衫裤,便像只快乐的小雀儿,蹦蹦跳跳地去了堂屋吃早饭。
早饭桌上摆着金灿灿的小米粥、暄软的白面馒头、一碟子淋了香油的咸菜丝,还有昨晚剩下的、热过之后香气更加醇厚的蘑菇炖小鸡。桌上坐着的都是自家人,连杨大川都因为要商量事情没急着去铺子。
舒玉小口小口地喝着粥,心里琢磨着怎么开口提收蘑菇的事。她昨晚在空间里打了半宿腹稿,设想了好几种家人可能提出的疑问和反对意见,甚至连“促进乡邻关系、增加铺子特色、探索山货出路”等几条冠冕堂皇的理由都准备妥当了。
她放下小勺子,清了清嗓子,正准备开始她的“商业计划阐述”,刚起了个头:
“阿爷,阿奶,我有个想法……就是关于昨天那些蘑菇……”
谁知,她后面的话还没说出来,正在给舒婷擦嘴的颜氏头也没抬,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接口道:
“你想收就收吧。回头我去给你找人说道说道,看看谁家愿意采了送来。”
舒玉:“……啊?”
她准备好的长篇大论瞬间卡在了喉咙里,小嘴微张,愣住了。
这时,一直沉默喝粥的杨老爹也开了口,声音嘶哑却平稳:“收可以。得找个懂行的,把把关,别混进了毒蘑菇,坏了事。”
元娘细声细气地补充道:
“爹说的是。还有,这蘑菇的品相也得分开定价钱。像昨天小荷家送来的那种,伞没开、肉厚实完整的,算头等。开了伞但还整齐的算次一等。那些开伞久了或者有些破损,但没坏没烂的,也算一等,价钱得低些。”
刘秀芝眼睛亮晶晶的,立刻想到了铺子里的应用:
“这蘑菇味儿是真鲜!那些品相稍次点的拿来调馅儿,做蘑菇猪肉包子,肯定好卖!或者做成蘑菇肉酱,当面条的浇头,保准能吸引不少客人!”
杨大川也憨笑着挠头:
“我这边铺子里来往的主顾,也有好些是讲究吃食的。这新鲜的山货,他们肯定感兴趣,回头我问问。”
舒玉彻底懵了。
她眨巴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小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这……这怎么回事?她预想中的困难呢?质疑呢?怎么她还没开始忽悠……啊不,是阐述,家里人就已经把后续步骤、风险管控、产品分级、甚至应用场景都给安排得明明白白了?!
他们是不是……有点太上道了?!
颜氏一抬头,正好看见小孙女那副目瞪口呆、仿佛见了鬼似的小模样,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伸手捏了捏她软乎乎的脸颊,笑骂道:
“你个傻丫头!张着个小嘴作甚?能挣钱又能顺带手帮乡亲们一把的好事儿,为啥不干?你莫不是以为你阿奶我是个只认得眼前三分地的傻婆子,光会守着灶台转吧?”
舒玉被说中心事,小脸一红,连忙抱住颜氏的胳膊,把脑袋埋进去蹭啊蹭,像只撒娇的小猫,声音闷闷地传来:
“没有没有!阿奶最厉害了!是天底下最最精明、最最厉害的阿奶!我就是……就是没想到阿奶和爹娘叔叔婶婶们都这么……这么英明神武!”
她这插科打诨、猛拍马屁的小模样,顿时把一桌人都逗笑了。颜氏更是被她哄得心花怒放,笑得见牙不见眼,点着她的额头嗔道:
“就你嘴甜!个小马屁精!”
笑闹过后,一家人便认真地商议起收购蘑菇的具体细节。最终定下:未开伞、品相完好、肉厚肥嫩的,五文钱一斤;开了伞但形状尚可、菌肉未老的,四文钱一斤;再次一等,开伞且略有破损或不那么新鲜的,但只要无毒未坏,也算三文钱一斤。这个价钱,比起镇上杂货铺里偶尔出现的、品相一般的干菇便宜些,但比野菜贵多了,对于闲暇时上山采摘的妇人孩子来说,已是极不错的进项。
吃完饭,颜氏看了看天色,日头已经上来了,估摸着家里都有人,便对舒玉招招手:
“走,趁着今儿天好,阿奶带你去那几家走走,把收蘑菇的事儿定下来。”
舒玉响快地应了一声,牵住颜氏的手。心里却暗暗叫苦,昨天跟着阿爷走那一趟就够累了,今天还要去?她的两条小短腿哟!
祖孙俩首先去的便是小荷家。
刚进院门,就见小荷娘正蹲在院子里,小心翼翼地将昨天挖回来的野菜摊开在干净的席子上晾晒。两个瘦小的孩子在一旁安静地看着。小荷奶奶依旧坐在屋檐下搓麻绳。
“小荷娘,忙着呢?”颜氏笑着打招呼。
小荷娘见是颜氏和舒玉,连忙站起身,在围裙上擦了擦手:
“颜婶子,玉丫头,你们咋来了?快屋里坐!”
“不坐了,就说个事儿。”
颜氏摆摆手,开门见山,“你家昨天送的蘑菇,炖鸡香得很!这丫头吃着喜欢,我们商量着,想在铺子里添点山货,以后你家要是再采到这样的蘑菇,就送来我家,我们按品相给你算钱,你看成不?”
“收蘑菇?给钱?”
小荷娘愣住了,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随即连连摆手,
“使不得使不得!就山里的东西,出把力气的事儿,哪能要钱!颜婶子你们喜欢吃,我得了空再去山上找找就是!”
颜氏早知道她会这么说,忙道:
“不光你家,别人家的我们也收。是要放在铺子里卖的,不能白要你的。你只管放心采,我们按价收,银货两讫,谁也不占谁便宜。”
小荷娘看着颜氏,又看看眨巴着大眼睛的舒玉,还是有些将信将疑,脸上写满了不好意思:
“这……这怎么好意思……出点力气的活,哪能卖钱……”
颜氏看着她那副老实巴交、生怕占人便宜的样子,心里叹了口气,语气更缓和了些,带着推心置腹的意味:
“有啥不能卖的?咱们庄户人家,凭力气吃饭,天经地义!不瞒你说,前两年我家光景不好时,要不是咬着牙想法子做了点小买卖,怕是也要饿死几口人。这日子啊,就得自己想法子往外奔!”
她说着,目光意有所指地扫过檐下那两个瘦得跟干柴棒似的孩子。
小荷娘顺着她的目光看去,看到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心里猛地一酸,那股固执的推拒终于松动了些。她咬了咬嘴唇,犹豫再三,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声音有些发涩:
“那……那成吧……多谢颜婶子想着我们……”
她顿了顿,又连忙问:“那……都要啥样的蘑菇?就昨天那种?”
颜氏对蘑菇种类不太熟,下意识地看向舒玉。
舒玉立刻接口,小奶音清脆:
“婶子,不拘什么品种,像昨天那种就很好!但是一定要保证是自己认识的,确定无毒的才行!我们不认识的或者拿不准的,可千万不能要哦!”
小荷娘连连点头:“这个我省得,山里的东西,不敢胡乱吃。”
舒玉又把刚才家里商定的三种品相和价格细细说了一遍。
小荷娘听得极其认真,当听到品相最好的能卖到五文钱一斤时,她倒吸了一口凉气,脸上露出纠结的神色,搓着手,讷讷地道:
“这……这价钱是不是……太高了些?这几日山上蘑菇还挺多的,要是肯下功夫,手脚麻利点,一天弄个二三十斤也不算难事……”
“等到了蘑菇多的季节,那些能干的老手,一天捡个五六十斤也是有的……要是都按头等算,一天就得一百多文钱,这……这你们收得了吗?会不会亏本?”
她到底是实诚人,生怕杨家为了帮衬她们而吃了亏。
舒玉心里暖烘烘的,连忙保证:
“婶子放心,用得完!有多少我们要多少!”她心里琢磨着,除了铺子自用,晒干菇也是条路子,消耗量不小。
旁边的小荷奶奶一直听着,这时也颤巍巍地开口,带着提醒的意味:
“玉丫头,你年纪小,可能不清楚斤两。昨儿个给你家那两篮子蘑菇,掂量着也就四斤多点。二三十斤,那可是好大一堆哩!真能要得了?”
舒玉看着老太太那担忧的眼神,又是感动又是哭笑不得,只好用力点头:
“奶奶,我晓得!真能要!”
颜氏也笑着帮腔:“老姐姐,你就把心放回肚子里吧!只管放心采,我们肯定收!”
事情说定,颜氏便打算告辞去下一家。小荷娘却像是突然想起什么,猛地一拍大腿,“哎呦”一声:
“瞧我这记性!差点忘了!”
她说着,快步走进屋里,拿出一个油纸包,正是昨天舒玉悄悄留下的那几个肉包子。她有些不好意思地递过来:
“玉丫头,这是你昨儿落下的吧?今早才看见,快拿回去。”
舒玉:“……”
她连忙摆手,“婶子,不是落的,是特意留给弟弟妹妹吃的!”
小荷娘哪里肯要,执意要塞回来。颜氏见状,直接拿起油纸包,强硬地按回小荷娘怀里,虎着脸道:
“给孩子们尝尝鲜,再推辞,我可真生气了!回头就把蘑菇送回来!”
小荷娘被颜氏这半真半假的威胁唬住了,看着怀里那油汪汪的包子,喉头动了动,终究没再推辞,只是眼圈微微发红,低声道:
“那……那就谢谢婶子,谢谢玉丫头了……”
她转身又从屋里端出个大粗瓷碗,里面满满当当装着黄中带绿的醋柳果儿(一种本地常见的野果,极酸,通常是馋嘴小娃的零嘴),不由分说地塞给舒玉:
“这个……拿着吃,开胃!”
颜氏知道再不收下她更不安,便笑着替舒玉道了谢,赶紧拉着小孙女告辞离开。
走出小荷家院门不远,颜氏回头瞥了一眼,只见小荷娘正站在院门口,望着她们的方向,用手背擦了擦眼睛,然后转身回院,很快便背起一个硕大的背篓,跟小荷奶奶交代了一声,脚步匆匆地朝着后山的方向去了。
“瞧见没?”颜氏对舒玉努努嘴,“这是个勤快人,心里有数着呢。”
舒玉点点头,心里期盼着她们今天能有个好收获。
接下来,颜氏又带着舒玉去了昨天送了礼的铁蛋家,把收蘑菇的事情说了。听说杨家要按品相花钱收蘑菇,铁蛋娘也是又惊又喜,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确认之后千恩万谢,恨不得立刻就要上山。舒玉的小篮子里,也因此又多了两把自家炒的、喷香的黄豆。
最后,祖孙俩绕回了顺子家。
顺子娘正在院里喂鸡,听到颜氏说明来意,顺子娘可比小荷娘爽快多了,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一口就应承下来,脸上笑开了花:
“成!这事儿好!颜婶子您放心,保准给您挑那最好、最肥的蘑菇!”
她又仔细问了都要什么品种,听舒玉说跟昨天小荷娘送的那种差不多的就行后,连连点头:“晓得了!婶子放心,别的我不敢说,认蘑菇我可是在行!我下午就上山去看看!”
舒玉仰着小脸提醒:“顺子婶,不急的,慢慢采,安全第一。价钱还是按品相算。”
顺子娘也是个精明人,仔细问了三种品相的价钱。听到价钱,也跟小荷娘一样,觉得有些高了,忍不住劝道:
“颜婶子,玉丫头,这价钱……是不是定得高了点?要不……往下降降?三文、两文、一文,咱们也乐意!往年那些顶好的背去镇上也就卖四文,还没人买呢!”
颜氏心里感叹这杨家岭的媳妇们真是淳朴得可爱,笑着解释:
“不高,铺子里卖东西有铺子的规矩,这价钱我们核算过,有的赚。你们就安心按这个价送来。”
顺子娘一听杨家生意上要用,而且有的赚,便不再多劝,只是脸上感激之情更浓。她搓了搓手,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
“颜婶子,玉丫头,还有个事……我娘家就住在山里头,那地方别的不多,就山货多。我娘家兄弟、嫂子都是认蘑菇的好手……他们采的蘑菇,能不能……也一并送来?”
舒玉闻言,和颜氏对视一眼,问道:“婶子,你娘家离得远吗?蘑菇能保证像你家送的那样好吗?”
“不远不远!走山路大半日就能到!他们时常给我送些山货来的!”
顺子娘连忙道,转身从屋里柜子深处拿出一个小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些晒得干爽、品相极佳的干蘑菇,
“喏,这就是我娘家前阵子送来的,你们瞧瞧,这品相没得说!他们认得准,手脚也干净!”
舒玉看了看那干蘑菇,确实不错。她心里盘算了一下,现在已知的能稳定供应蘑菇的,有小荷家、顺子家、刚才那两家,再加上顺子娘家,一共四家。初期试点,这个数量应该差不多了。
颜氏心里也默数了一下,开口道:
“顺子娘,现在算上你娘家,一共是四家了。眼下铺子刚试着卖,再多怕是消化不了。就先定下你们这几家,再多怕咱们铺子一时也用不了那么多,放久了不新鲜。”
顺子娘一听自家和娘家都被包括在内,喜出望外,连连点头:
“成!成!太成了!谢谢颜婶子!谢谢玉丫头!你们真是……真是我们家的贵人啊!”感激的话说了一箩筐。
临走时,顺子娘又赶紧把家里的一大碗地香泡儿装进舒玉拎着的小篮子里,硬塞给她:
“拿着吃着玩!听说你爱吃这玩意儿?尽管拿去!吃没了喊顺子给你摘!”
颜氏这次没推辞,笑道:
“你倒是消息灵通,她就随口一提,你这就惦记上了。”
祖孙俩这才提着满满一篮子“收获”离开了顺子家。
送走了颜氏和舒玉,顺子娘站在院门口,看着她们走远,激动得直搓手。她立刻高声把在屋里睡懒觉的顺子和在菜地忙活的公婆都叫了出来,言简意赅地说了收蘑菇的事和价钱。
“啥?五文钱一斤?还是山里白捡的东西?”顺子爷爷惊得手里的旱烟袋差点掉地上。
“老天爷!这……这杨家真是活菩萨啊!”顺子奶奶也激动得直念佛。
“爹,娘,别愣着了!赶紧的,带上干粮,咱们今天都上山!”
顺子娘雷厉风行地分配任务,
“顺子,我去你姥娘家送个信,把收蘑菇的事跟他们说清楚,要什么样的,什么价钱,都说明白!让他们也赶紧动起来!你跟你爷你奶这就上山!”
一时间,顺子家如同上了发条一般,迅速行动了起来。老两口背上最大的背篓,拿着麻袋,脚步生风地朝着后山进发。顺子娘自己则胡乱塞了几口冷饭,往娘家跑去。这蘑菇,在她眼里已经不再是普通的山货,而是一枚枚黄澄澄的铜钱了!
等舒玉跟着颜氏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回杨家,感觉两条小腿都快不是自己的了。她一进门就瘫在炕上,像只脱力的小狗,哼哼唧唧地抱怨:
“阿奶……下次这种“重任”,您还是自己个儿去吧……您孙女我这小身板,实在是不堪重负啊……出门太累了……”
那副耍赖偷懒的小模样,逗得刚进门的元娘和刘秀芝都忍俊不禁。
颜氏没好气地戳了戳她的脑门:
“你个懒丫头!这才走了几步路?就想躲清闲?往后这蘑菇收上来,品质查验、记账算钱,说不定还得你多操心呢!”
舒玉一听,哀嚎一声,把脸埋进胳膊里,假装自己是一只不需要为家族事业操心的小鸵鸟。
然而,躲在胳膊底下的小脸上,嘴角却忍不住悄悄弯起了一个弧度。
虽然腿是累点,但看着事情一步步按照预想推进,看着小荷娘、顺子娘她们眼中重新燃起的希望,她觉得,这一切辛苦,都值了。
她的“蘑菇大业”,总算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怎么把这些鲜美的山货,变成真金白银,既充盈自家的钱袋子,也能让乡亲们的碗里,多几块油汪汪的肉了。
嗯,任重而道远啊!小管家婆叹了口气,带着满身的疲惫和对未来的憧憬,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此刻,杨家岭的后山上,几户得到消息的人家,已经如同寻宝一般,开始在山林间仔细搜寻那些隐藏的美味。寂静的山林,因为这份即将到来的收获,仿佛也多了几分不一样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