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以罗云初在门派中的地位,要寻找陈明自然是简单之极的事情。
他做为掌门座下三弟子,对门派内的大小事务了如指掌,人脉也极为广泛,只需稍作打听,便能知晓陈明的行踪。
倒是阚远,他初入门派,对这里的环境还不太熟悉,怕是费了一些功夫去打听,这也透露出了他对陈明的关切。
二人发来的传音符倒也没有别的事情,只是亲切地问候了一番;
阚远并且询问了对于五日后的讲道,陈明是否参加?
新弟子入门后,门派统一给他们三天料理自身杂务的时间,让他们能够安顿下来,熟悉环境。
在这之后,每五天,讲道堂便会有长老开始讲道,参加与否,全凭弟子们自己的意愿,倒也显得宽松之极。
此时距离陈明入门已经是第十天了,看来自己已经错过了一次讲道,却刚好赶上了第二次。
陈明看了看时间,觉得还来得及,便运起御风术,不疾不徐地向前山走去。
一路上,他时而会遇到同门弟子,双方大多点头示意,以示友好。
偶尔有人行色匆匆,但也大多不忘简单示意一下,整个门派的气氛显得极为轻松和谐,让陈明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温暖。
讲道堂看起来古色古香,其建筑风格倒像是俗世的祠堂一般,充满了古朴的韵味。
里面显得高大空旷,地面上摆了一地的蒲团,此时却只有寥寥数人。
陈明寻了个中间的位置,稳稳地盘膝坐了下来,学着别人的样子,静静地闭目打坐,等待讲道开始。
期间,陆陆续续又有一些人走进讲道堂,直到一名童子稚嫩的声音清脆地响起:“新亭长老讲道开始”。
此时,讲道堂内也不过只有数十人,比起门派内数百名内门弟子的数量,确实显得有些少了;
看起来这所谓的讲道,似乎并不怎么受欢迎。
陈明打量了一眼即将讲道的新亭长老,见他是筑基初期修为。
此次他讲的是《道经》,这可是修真基础,在整个修真界传播甚广。
陈明曾经阅读过这部经典,并且还得到过刘振峰的指点。
此经虽然讲的都是基础原理,与具体的修炼功法毫无直接关联,却极为重要,只是很容易被人忽视。
许多修真者往往急于追求强大的功法和高深的境界,而忽略了这些看似空泛,却至关重要的基础理论。
随着新亭长老开始讲道,他那平铺直叙的讲述方式,着实有些乏味;
陈明不禁暗暗腹诽,心想,看来这讲道不受欢迎是有原因的?
然而,随着讲述的逐渐深入,陈明凭借着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发现其实也并非一无是处。
新亭长老所言,虽然大多是早已被世俗文人反复咀嚼过多次的东西,而且,他也并不加以过多的个人评论;
这显得有些平淡,但他的讲述却十分全面细致,显得很是渊博。
尤其是,其中有一些观点,却是陈明以往所没有听到过的,这让陈明顿时觉得有意思起来,渐渐地,便听了进去。
讲道持续了一个时辰,在这一个时辰里,陈明沉浸在新亭长老的讲述中,不断思考着那些新颖的观点与自己以往认知的差异。
接下来是短暂的休息时间,讲道堂内的弟子们纷纷起身活动,或是低声交流。
不一会儿,又进来百多人,使得讲道堂内显得多了几分热闹。
很明显,看来这些人都是冲着问道来的。
依然没有人出声喧哗,看来这里的规矩颇为严格。
等到新亭长老重新回到讲道堂,第二阶段问道环节便开始了。
却见新亭长老缓缓开口道:“由于新入门的弟子,大都轻视讲经而重视问道。
宗门为了避免这些新弟子们本末倒置,因此在前三次讲经时,便取消了问道环节。
之所以没有提前通知大家,乃是宗门有意为之的;
你们这些新弟子们,对于宗门的这番良苦用心,要用心体会一番,现在,我们继续讲经。
这《道经》乃是道家祖经,是修真的源头,其微言大义,奥妙无穷。
然而,虽在世间广为流传,不但修真之人,就连许多世俗之人都耳熟能详,却依旧如同明珠蒙尘,这是何故呢?”
听了这一问,众人倒是俱都集中心神,认真倾听了起来,都想听听长老接下来的见解。
却听新亭长老缓缓说道:“宗门安排,每次新弟子入门后,都要针对其中的内门弟子,讲《道经》三次,
对外门弟子却没有这项规定,这又是为何呢?”
见众人都不出声,新亭长老遂又开口解释道:“说是讲经,其实是高抬了我等。
我等只不过是罗列出世间对于《道经》的种种观点,并不加以过多评论;
这是不想以个人的观点,限制或影响你们的独立思考。
你们多是天资高绝的骄子,门内对你们寄望颇高,希望你们能在修真之路上走得更远。
至于外门弟子,由于天资所限,他们的修行之路注定艰难,所以只能教授他们最简单的具体修炼法门;
至于他们究竟能走多远?也只有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顿了顿,新亭长老又接着说道:“修真、修仙、修道,到底修的是什么?其实乃是追求大道。
然而,何为大道?古往今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们前面罗列出了种种说法,只是为了开拓你们的视野,让你们在今后漫长的修炼生涯中,自己去领悟其中的真谛,这一点非常重要。
至于你们现在修炼的功法,也只不过是通往大道的羊肠小径而已。
所以,切记,悟道乃是贯穿你们整个修炼生涯的核心,切勿本末倒置。
至于怎样悟道?并没有一定之规,切忌生搬硬套,为了悟道而悟道,以至于走入歧途。
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然而知易行难,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大家切勿等闲视之。”
新亭长老顿了顿,见众人大都露出若有所思的样子,遂微微一笑,
似乎对弟子们的反应颇为满意。过了片刻,他才继续讲述起来。
随着新亭长老的深入讲述,陈明才渐渐明白了,这三次对《道经》的讲述,取消了问道的环节,只有长老的讲解。
新亭长老的见识颇为广博,他引经据典,对每一种观点的起源、依据等等方面,都一一详加讲述;
从古老的修真典籍到历代前辈的感悟,无不有所涉及。
陈明倒也听的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了知识的盛宴中。
及至讲道结束,众人纷纷起立,恭敬地目送新亭长老离去,心中都对讲道,有了与之前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