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情最烈的那些天,青溪镇的空气都带着焦渴的味道。药膳坊前的平价粮点每天依旧排着长队,但苏清鸢明显能感觉到,来买粮的百姓脸上的焦虑又深了几分——有些人家的存粮已经见了底,全靠每天这两斤平价粮吊着命。
这天午后,粮点刚收摊,苏清鸢正和伙计们一起收拾粮筐,就听见药膳坊门口传来一阵拖沓的脚步声。她抬头望去,只见三个面黄肌瘦的身影站在门口,衣衫破旧沾满尘土,头发枯黄打结,正是她的大伯苏老实,还有大伯母和堂哥苏大壮。
苏老实比去年见时又瘦了一圈,颧骨高高凸起,眼窝深陷,手里拄着一根干裂的木棍,像是随时会倒下去。大伯母扶着他的胳膊,嘴唇干裂得起了皮,看到苏清鸢,眼神里满是尴尬和急切。苏大壮则低着头,双手攥着衣角,不敢看苏清鸢的眼睛。
苏清鸢的心猛地一沉。她和大伯一家的关系,从来都算不上好。父亲在世时,大伯就总以“长兄”的名义来家里占便宜,今天要一袋米,明天要两匹布,父亲性子软,从不拒绝。父亲去世后,大伯不仅没帮忙照料她们姐弟,反而趁火打劫,想把父亲留下的那点家产骗走,若不是她据理力争,恐怕她们姐弟早就无家可归了。
“清鸢啊……”苏老实先开了口,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我们……我们来看看你。”
苏清鸢没说话,只是让阿巧端了三碗水过来,递到他们手里。她知道,大伯一家向来“无事不登三宝殿”,这个时候找上门,肯定没那么简单。
大伯母接过水,一口气喝了大半碗,才缓过劲来,看着苏清鸢,眼泪突然就掉了下来:“清鸢啊,我们知道,以前是我们不对,是我们对不起你们姐弟。可现在,我们实在是走投无路了,你就救救我们吧!”
苏老实也跟着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大伯母和苏大壮见状,也连忙跟着跪下。三个单薄的身影跪在滚烫的青石板上,显得格外狼狈。
“清鸢,求你了,救救我们吧!”苏老实老泪纵横,声音带着哭腔,“家里已经三天没开火了,孩子他娘和大壮都快饿晕了。我们知道你这里有粮,你就发发善心,给我们点粮食吧,哪怕只有一点点,让我们能活下去就行!”
周围收拾东西的伙计们都停下了手里的活,纷纷看向这边,眼神里带着好奇和同情。苏清鸢看着跪在地上的大伯一家,心里五味杂陈——恨他们从前的自私刻薄,可看着他们这副快要饿死的模样,又实在狠不下心不管。
她想起父亲在世时,常说“血浓于水”,就算大伯再不好,也是父亲的亲兄弟。若是父亲还在,看到大伯一家这样,肯定也会伸出援手。
“你们先起来吧。”苏清鸢的声音有些干涩,“地上烫,别跪坏了身子。”
苏老实以为她答应了,连忙带着妻儿爬起来,脸上露出一丝希望:“清鸢,你是答应给我们粮食了吗?”
苏清鸢却摇了摇头:“大伯,粮食我可以给,但不是白给。”她顿了顿,看着苏老实一家,“我知道你们现在很难,但我这里的粮食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是我一点一点从农户手里收来的,还要供应药膳坊,还要设平价粮点帮衬其他百姓。若是我白给了你们粮食,其他百姓知道了,难免会有意见。”
大伯母一听,脸色瞬间垮了下来,还想再求,却被苏老实拉住了。苏老实知道苏清鸢的性子,一旦决定的事,很难改变。他叹了口气:“清鸢,那你说,要我们怎么做,你才肯给我们粮食?只要我们能做到的,我们都愿意做!”
苏清鸢看着他们,心里已经有了主意。她城外租了十亩地,原本是想种些蔬菜和药材,供应药膳坊。现在旱情严重,地里的活计多了不少,正缺人打理。大伯和堂哥都是庄稼人,干农活肯定没问题。
“我城外租了十亩地,现在正缺人打理。”苏清鸢缓缓说道,“你和大壮去地里干活,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按天给你们算粮,干一天给两斤米,若是干得好,还能多给些杂粮。大伯母可以去药膳坊后厨帮忙,洗洗碗、择择菜,我也按天给你算粮。若是你们愿意,就留下来;若是不愿意,我也不勉强。”
苏老实一家听了,都愣住了。他们原本以为苏清鸢会提出什么苛刻的条件,没想到只是让他们干活换粮。虽然干活会累,但至少能有粮食吃,能活下去。
大伯母连忙点头:“愿意!我们愿意!我去后厨帮忙,保证把活干好!”
苏大壮也抬起头,看着苏清鸢,小声说:“我和爹去地里干活,我们力气大,肯定能把活干好。”
苏老实看着妻儿,又看了看苏清鸢,心里满是感激:“清鸢,谢谢你!谢谢你肯给我们一条活路!我们一定会好好干活,不辜负你的好意!”
苏清鸢点了点头:“既然你们愿意,那今天就先住下来吧。阿巧,你去后院收拾两间空房,让大伯一家先住下。再去后厨拿些吃的,让他们先垫垫肚子。”
阿巧应了声,连忙去准备了。
苏老实一家跟着阿巧去后院时,苏清鸢看着他们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她知道,让他们干活换粮,不仅是为了公平,也是为了让他们能靠自己的双手活下去,而不是一味地依赖别人。
傍晚,苏清鸢去后院看望大伯一家。他们已经吃过饭,正坐在房间里休息。看到苏清鸢进来,大伯母连忙起身,热情地说:“清鸢,你来了!快坐!今天真是谢谢你了,还给我们准备了这么好的饭菜。”
苏清鸢笑了笑,在椅子上坐下:“不用客气,这是你们应得的。明天一早,我会让人带你们去地里和后厨,你们好好干活就行。”
苏老实点了点头:“你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干活的。”
苏清鸢又叮嘱了几句,便转身离开了。回到自己的房间,她摸了摸怀中的玉佩,心里踏实了不少。她知道,自己做的这个决定是对的——既帮了大伯一家,又解决了自己的人手问题,还能让他们靠自己的劳动活下去,一举多得。
夜色渐深,青溪镇渐渐安静下来。苏清鸢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的月光,心里默默说:“爹,我帮了大伯一家,你应该会为我高兴吧。我会好好照顾弟弟妹妹,也会尽力帮衬家里人,不让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