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半月的颠簸,载着苏清鸢的马车终于抵达京城外郭。天刚蒙蒙亮,苏清鸢就被车厢外嘈杂的人声惊醒,她揉了揉眼睛,撩开车帘,瞬间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远处,巍峨的城墙如一条巨龙横卧在天地间,青砖黛瓦砌成的墙面历经岁月洗礼,却依旧透着威严与厚重。城墙高达数丈,顶部的箭楼清晰可见,城门处的官兵身着亮甲,手持长枪,站姿挺拔,眼神锐利,每一个动作都透着皇家的威严,与青溪县城那低矮的土墙、松散的衙役截然不同。
“苏姑娘,前面就是京城永定门了,过了这道门,就算真正进京城了。”王德全勒住马缰,指着前方的城门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京城是天下的中心,每一个在这里生活的人,都或多或少带着这份骄傲。
苏清鸢点点头,目光却被城门口的景象吸引。往来的马车络绎不绝,有装饰华丽的马车,车厢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马匹高大健壮,一看就是权贵所用;也有朴素的牛车,上面载着粮食和货物,赶车的人穿着粗布衣裳,却也精神抖擞。行人更是摩肩接踵,衣着各异——有身穿绸缎锦袍的公子小姐,手摇折扇,步态从容;有穿着青色官服的官员,头戴乌纱帽,神色严肃;还有挑着担子的货郎、推着小车的商贩,叫卖声、交谈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这就是京城啊……”苏清鸢喃喃自语,心中满是感慨。青溪的街头虽也热闹,却多是质朴的田园气息,而京城的热闹中,透着繁华与气派,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天下第一城”的地位。
马车缓缓驶入城门,苏清鸢的目光被街边的商铺吸引。店铺的门面宽敞明亮,招牌琳琅满目,“聚宝阁”“玲珑斋”“同仁堂”等名号赫然在目,每一个招牌都做工精致,透着贵气。聚宝阁的橱窗里摆放着金银珠宝,光芒闪烁;玲珑斋的架子上挂满了丝绸锦缎,色彩艳丽;同仁堂的药铺前,排队抓药的人络绎不绝,伙计们忙得不可开交。
“这些商铺都是京城有名的老字号,聚宝阁的珠宝专供皇室,玲珑斋的丝绸是达官贵人的首选,同仁堂的药材更是闻名天下。”王德全见苏清鸢好奇,主动介绍道,“不过你以后要是需要买东西,尽量去这些老字号,品质有保障,也不会被坑骗。”
苏清鸢一边听,一边将这些信息记在心里。她注意到,街边的建筑多是青砖灰瓦,飞檐翘角,样式精美,与青溪的土木结构房屋截然不同。偶尔能看到几座高墙大院,门口挂着写有爵位或官职的匾额,门口的石狮子威严矗立,守卫的家丁身着统一服饰,透着不容侵犯的气势。
马车继续前行,穿过几条繁华的街道,远处渐渐出现一片金碧辉煌的建筑群——那是皇宫。宫殿的屋顶覆盖着黄色的琉璃瓦,在初升朝阳的照耀下,泛着耀眼的金光,仿佛镶嵌在天地间的宝石。宫殿的轮廓宏伟壮丽,层层叠叠的楼阁延伸至远方,透着皇家独有的威严与肃穆,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
“那就是紫禁城,陛下和太后就住在里面。”王德全指着远处的宫殿,语气变得格外郑重,“过几日你为太后诊治,就要进入紫禁城,到时候一定要守好规矩,不该看的不看,不该问的不问,专心治病就好。”
苏清鸢望着那片金碧辉煌的宫殿,心中既紧张又激动。她知道,那里不仅是皇家的居所,更是她此次京城之行的核心目的地——治好太后的病,她就能在京城站稳脚跟,实现自己的目标;若是失败,不仅自己会有危险,还会连累举荐她的李县令,辜负青溪百姓的期待。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眼神渐渐变得坚定。她想起青溪百姓送行时的不舍与期盼,想起母亲和弟妹的牵挂,想起柳先生的叮嘱,更想起自己从一个孤女走到今天的不易。“无论京城多复杂,无论皇宫多威严,我都要靠自己的医术站稳脚跟。”她在心中暗暗发誓,“治好太后的病,赢得朝廷的认可,让‘清鸢牌’的名声传遍京城,也让青溪因我而骄傲。”
马车驶过一条石板路,朝着驿站的方向前行。苏清鸢收回目光,开始在心中梳理后续的计划:先在驿站休整,熟悉京城的环境;待王德全向朝廷复命后,准备入宫诊治的事宜;诊治前再仔细核对诊疗方案,确保万无一失。
她知道,京城的挑战才刚刚开始,未来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与变数,但她已做好准备。她的医术、她的智慧、她在青溪积累的底气,还有心中那份不服输的韧劲,都会成为她前行的动力,帮助她在这座繁华而复杂的京城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