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城头的硝烟尚未散尽,孙策军团上下弥漫着大胜后的亢奋。丹阳郡的富庶之地在手,猛将太史慈归心,兵锋正盛,似乎整个江东都已唾手可得。然而,年轻的霸主孙策和他的谋主周瑜,却将目光投向了东南方向那片层峦叠嶂的区域——吴郡。那里,盘踞着自称“东吴德王”的严白虎。
这一日,军中诸将齐聚,商议下一步方略。程普、黄盖等老将意气风发,抱拳请战:“少主公!我军新胜,士气如虹,正当一鼓作气,南下吴郡,剿灭严白虎那等草寇,一举平定吴会!”
新降的太史慈立于一侧,沉默不语,他初来乍到,尚在观察。但眼神中也流露出对战斗的渴望。
孙策目光灼灼,显然也被部下的热情感染,倾向于速战速决。他看向周瑜:“公瑾,你以为如何?”
周瑜却微微摇头,他走到新绘制的江东地图前,手指划过从曲阿到吴郡的路径,沉静开口:“伯符,诸位将军,严白虎非刘繇可比。刘繇乃朝廷命官,虽据城而守,终有章法可循。严白虎本是地方豪强,勾结山越宗贼,其势盘根错节于山林水泽之间。我军若贸然长驱直入,恐其避而不战,利用地形袭扰我粮道,则如重拳击絮,空耗力气。”
他顿了顿,看向孙策:“我军虽胜,然根基未稳,丹阳新附,需时间消化。严白虎癣疥之疾,不足撼动根本,然欲速则不达。瑜以为,当先遣使斥候,探明其虚实、兵力分布、与各地山越勾结之深浅。同时,在丹阳秣兵厉马,巩固防务,安抚民心。待时机成熟,或以雷霆之势击其要害,或以分化之策瓦解其党羽,方为上策。”
孙策闻言,冷静下来。他深知周瑜所言在理,战场上的勇猛固然重要,但战略的精准才是长久之道。他压下立即出征的冲动,果断下令:“就依公瑾之言!韩当,着你派精细斥候,深入吴郡,详探严白虎虚实!程普、黄盖,整训兵马,加固城防!子义(太史慈),你部新附,加紧磨合操练!”
“末将遵命!”众将齐声领命。
接下来的日子,孙策军团并未如严白虎所担忧的那样立刻大军压境,反而在丹阳郡内偃旗息鼓,一副安心经营的姿态。这反而让聚集在吴郡乌程(今湖州)一带的严白虎及其部将,如邹他、钱铜、王晟等,有些摸不着头脑,既庆幸又不安。
严白虎本人,虽自称“德王”,实则色厉内荏。他听闻孙策破曲阿、降太史慈的威势,内心早已惶惧。此刻见孙策按兵不动,更觉压力巨大,寝食难安。他试图加强各隘口的防守,又派人携带金银财宝,欲与更南边的会稽太守王朗联络,寻求结盟互保。
孙策的斥候将这一切源源不断地传回曲阿。周瑜仔细分析着情报,对孙策道:“伯符你看,严白虎心怯矣。其欲结盟王朗,正说明其自知不敌。我军暂缓攻势,反使其内部疑惧滋生,联盟未成而先露怯意。此时,可动矣。”
时光荏苒,转眼间一个多月过去了。初夏的闷热逐渐被梅雨季节的湿漉所取代,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气息。孙策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时机。
经过深思熟虑,孙策决定采取行动。他留下周瑜和一部分兵力镇守曲阿,全权负责丹阳的事务,并协调后勤工作。而他自己则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出征,以程普为先锋,黄盖和韩当分别统领左右军,太史慈也率领本部人马随行。
这支大军气势磅礴,浩浩荡荡地开出了曲阿。然而,他们并没有直接扑向乌程,而是采取了一种稳扎稳打的策略。他们沿途清剿那些与严白虎有勾结的地方小股匪寇,一方面是为了消除后方的隐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百姓展示他们的实力和决心。
在推进的过程中,孙策的军队对百姓非常友善,不仅不扰民,还积极安抚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了这支军队的正义和善意。这样一来,百姓们对孙策的军队越发拥护,纷纷主动提供情报和帮助。
就这样,孙策的大军一步步地向吴郡腹地推进,逐渐逼近了严白虎的势力范围。
严白虎闻讯,大惊失色,急忙派遣部将率兵前往险要关隘阻击。然而,孙策军士气高昂,装备精良(虽未明言吕布所赠,但其军械之利确实远超严白虎的乌合之众),加之孙策、太史慈等将勇不可当,严白虎军依仗的地利并未能发挥太大作用,接连几场小规模接触战皆以惨败告终,损兵折将,败退的消息不断传回乌程。
严白虎愈发恐惧,龟缩在老巢不敢出战,只能不断加固城防,同时连连派人催促王朗发兵相助。然而,会稽的王朗远在南方,对北上干预孙、严之争心存犹豫,援兵迟迟不至。
吴郡的山林间,孙策军的旗帜在细雨中缓缓前行,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战事并未如烈火燎原般迅疾,却如逐渐收紧的绞索,一步步勒紧了严白虎的喉咙。孙策站在一处高坡上,望着远方雨雾缭绕的山峦,对身旁的程普道:“严白虎已是瓮中之鳖,然欲彻底平定吴郡山越,非一日之功。传令下去,稳步推进,遇寨拔寨,遇险清险,务求根基扎实,勿给此等宵小日后复起之机!”
“诺!”程普慨然应命。年轻的江东猛虎,正用不同于中原混战的、更具耐心的方式,蚕食着属于自己的疆土。吴会之地的征鞍,在泥泞与血火中,坚定地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