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游子归巢与知识融合
天刚蒙蒙亮,黑山寨还笼罩在一片静谧的薄雾之中。寨门前的青石板路被夜露打湿,泛着清冷的光。守夜的寨民裹紧了身上的兽皮,哈出一口白气,习惯性地望向通往山外的那条蜿蜒小路。就在这时,三个熟悉的身影,如同从晨雾中凝结而出,悄然出现在路的尽头。
没有惊天动地的宣告,也没有锣鼓喧天的迎接。阿树、云兰和石锤,这三位离家许久的游子,就像那被风吹落的树叶一般,无声无息地回到了他们日思夜想的家园。
阿树的变化无疑是最大的。他原本那张清秀的脸庞,如今已被岁月刻画出了明显的棱角,原本的青涩也从他的眼神中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洞悉世事的沉静和锐利。他身上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背着一个简单的行囊,步履沉稳,每一步都似乎蕴含着他在山外走过的万里河山。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寨门、了望塔,以及远处那层层叠叠的梯田,仿佛要将这一切都深深地印刻在脑海里。他的眼中充满了审视与思考,就好像在将眼前的景象与他脑海中那张庞大的时局图进行比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云兰就像那在狂风暴雨中依然亭亭玉立、愈发挺拔的幽兰一般。她那原本养在深闺中如羊脂白玉般白皙的肌肤,如今已被阳光和风雨染上了一层淡淡的蜜色,这是她长时间奔波于山野和药市的见证。
她的双眸依旧清澈如水,但却比以往多了一份坚定和执着。那是一种只有医者才有的悲悯与严谨,仿佛能洞悉世间万物的疾苦。
而此刻,她怀中正紧紧抱着一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木匣,那里面装载着的,是她用自己的双脚丈量过无数山川、用汗水甚至泪水换来的珍贵药方和笔记。
当她踏入寨子的那一刻,仿佛一阵清冽的药香随之而来,让整个寨子的空气都变得沉静而安宁。
石锤,依旧是那个铁塔般的汉子,但他的“铁”似乎被重新淬炼过,更加坚韧,也更加内敛。他身上的粗布短打被汗水和火星烧灼出大大小小的孔洞,手臂上新增了几道狰狞的伤疤,那是与炉火和钢铁搏斗的勋章。他背着一个巨大的、用麻绳捆扎的卷轴,里面是他亲手绘制的冶铸图谱。他的目光如炬,第一眼便投向了寨子边缘那片预留的空地,仿佛已经看到了熊熊炉火和听见了叮当的锤声。
“是阿树!是云兰!是石锤他们回来了!”守夜的寨民突然高声喊道,声音中充满了惊喜和难以置信。这呼喊声如同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瞬间划破了原本宁静的空气,让整个寨子都被惊醒。
听到这呼喊声,寨门缓缓地被推开,发出一阵“吱呀”的声音,仿佛是在欢迎远方归来的游子。早已等候在门口的亲人和朋友们像被点燃的烟花一样,一下子涌了出来,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和激动。
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有一个个用力的拥抱,那是久别重逢的人们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每个人都紧紧地拥抱着对方,感受着彼此的温暖和存在。一双双拍在肩膀上的手,久久不愿放下,似乎想要通过这种方式传递更多的情感。
人群中,老祭司站在最前面,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泪水像决堤的洪水一样奔涌而下。他颤抖着双手,轻轻地抚摸着三个孩子的头,仿佛在确认他们是否安好。每一次触摸,都像是在触摸一件珍贵无比的宝物,生怕一不小心就会失去。
而桑伯则站在一旁,他的目光紧紧地锁定在石锤身上。只见他大步上前,用力地捶了一下石锤的胸膛,发出“咚咚”的闷响。这看似粗暴的动作,其实包含了桑伯对石锤深深的关切和责备。他嘴里还骂着:“你这臭小子,总算知道回来了!”然而,骂声中却透露出难以掩饰的喜悦,眼角更是笑出了泪花。
所有的激动、思念、担忧,都在这无声的肢体语言中如火山喷发一般尽情释放。他们的拥抱、泪水、欢笑,都无需用言语来表达,因为彼此的心灵早已相通。
这三个孩子,他们所带回的,不仅仅是远方的见闻,更是能够改变黑山寨未来的火种。这些见闻和火种,将如同夜空中的繁星,照亮黑山寨前行的道路。
短暂的团聚后,众人便簇拥着这三个孩子,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学舍。这里,早已不是当初那间简陋的茅草屋。经过几次精心的扩建,它已经蜕变成一间宽敞明亮、足以容纳全寨重要人物议事的大厅。
走进大厅,人们的目光立刻被中央的一张巨大长条桌吸引。这张桌子被擦拭得锃亮,仿佛能反射出人们心中的希望和期待。而在这张桌子上,铺着一幅由阿木亲手绘制的黑山寨全图。这幅地图详细地描绘了黑山寨的每一处山川、河流、道路和建筑,让人一目了然。
阿树没有丝毫客套,他走到长桌前,解下行囊,取出一卷卷用油纸精心包裹的图纸和笔记。他铺开第一张图,那是一幅前所未见的、详尽无比的时局图。图上不仅有山川地理、州府划分,更有用不同颜色标注的各方势力范围:朝廷中枢、地方督抚、新兴的商帮、甚至沿海的西洋势力。
“各位长辈,各位兄弟姐妹!”阿树的声音在学舍中响起,清朗而沉稳,仿佛具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使得原本嘈杂的学舍瞬间变得鸦雀无声。
他站在众人面前,身姿挺拔,目光如炬,缓缓地开口说道:“我们离开的这段时间,山外的世界,已经变了天。”
他的声音并不大,却如同一把重锤,每一个字都重重地敲在人们的心上,让人不禁为之震撼。
他开始讲述起外面世界的种种变化,从京城朝堂之上的风云变幻说起。皇帝与权臣之间的明争暗斗,犹如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游戏,双方都在暗中较劲,互不相让。而守旧派与洋务派之间的激烈交锋,更是将这场政治风暴推向了高潮。
接着,他谈到了地方上的情况。督抚们的权力日益膨胀,对中央的号令阳奉阴违,各自为政,使得国家的政令难以统一。这种局面不仅导致了地方与中央之间的矛盾加剧,也让国家的治理变得越发艰难。
再然后,他提到了南方的太平军。虽然太平军已被平定,但余波未息,民心思变。社会的动荡不安,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了担忧和迷茫。
最后,他将话题转向了西洋。西洋的坚船利炮如同一股汹涌的浪潮,轰开了国门。传教士、商人、探险家如潮水般涌入,带来了新奇的技术和思想,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股西方的力量,正逐渐改变着中国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旧的秩序正在崩塌,新的秩序尚未建立。”阿树用一根木棍,重重地点在地图上代表黑山寨的位置,“对于我们这样的边疆小寨来说,这既是灭顶之灾,也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他详细分析了危机所在:朝廷为填补国库亏空,必将加紧对地方资源的搜刮,黑山的矿产和热泉,随时可能成为觊觎的目标。地方豪强在乱世中崛起,也可能像恶狼一样扑向这块肥肉。而机遇则在于,中央权威的削弱,给了我们争取自治的空间。只要我们足够强大,足够团结,就能在夹缝中找到生存之道。
我们的目标并非是要与整个世界为敌,而是要让这个世界明白,我们黑山寨有着自身独特的存在意义和价值。我们有自己坚守的规矩,这些规矩如同我们的信仰一般,不容他人轻易践踏。同时,我们也拥有着一股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足以保护我们所珍视的一切,使其免受侵犯。
就在这时,云兰缓缓地打开了她那神秘的木匣。随着匣子的开启,一股浓郁的草药香气如同一股清泉般喷涌而出,瞬间弥漫在整个空间之中。这股香气清新宜人,仿佛带着大自然的气息,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木匣内,静静地躺着几大本用麻线装订得整整齐齐的册子。这些册子看上去有些年头了,但却保存得相当完好。册子的纸张略显泛黄,透露出岁月的痕迹。然而,册子上的字迹却依然娟秀而工整,仿佛书写者在每一个字上都倾注了无尽的心血。
仔细翻阅这些册子,人们会惊讶地发现,里面详细记录了数百种药材的炮制方法、药性配伍以及栽培要点。不仅如此,册子中还配有云兰亲手绘制的植物图谱,这些图谱绘制得极其精细,根、茎、叶、花、果,每一个细节都纤毫毕现,仿佛这些植物就在眼前一般。
“山外有山外的好,但我们黑山的宝藏,也远未被发掘。”云兰的声音温柔而充满力量,“我走遍了南方的几大药市,见识了无数的奇珍异药,也看透了中间商的层层盘剥。我们的山货,品质上乘,却因为不成体系,只能被当成廉价的原材料贱卖。”
她提出了自己的构想:“我建议,将‘山货营’正式升级为‘黑山药工坊’。我们要建立自己的标准,从采挖、清洗、晾晒、炮制到成药,每一步都有章可循。我们要打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品牌,让‘黑山出品’四个字,成为疗效和品质的保证。”
她拿出了两份精心准备的方案:一份是“黑山续命膏”,专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药性猛烈,见效极快;另一份是“黑山安神散”,用本地特有的几种安神草药配伍,对于心悸失眠有奇效。这两样成药,一个针对劳苦大众,一个针对富商士绅,市场定位精准。
“我通过桑伯的老关系,已经和几家信誉卓着的远地药商取得了联系。我们可以绕过镇上的‘万通记’,直接将货卖到州府,甚至更远的地方。利润,至少能翻上三倍!”
最后,轮到了石锤。他没有言语,只是默默地解开了背上的巨大卷轴。随着卷轴“哗啦”一声展开,一幅复杂精密的冶铸图谱呈现在众人面前。图上不仅有炉膛的结构、鼓风装置的改进,还有各种齿轮、杠杆、连杆的示意图,线条流畅,结构精妙,充满了工业时代的美感。
“外面的大熔炉,能把一座山都化成铁水。”石锤的声音如同他的身躯一样厚重,“我去了江南最大的铁厂,看了他们用蒸汽机驱动的锤子,一锤下去,能砸碎一块巨石。我学不会那么大的,但我把他们的‘魂’带回来了。”
他指着图谱上的一个个部件,用最朴实的话解释着最复杂的原理:“这个鼓风箱,用水力驱动,比我们现在的手拉风箱,风力大十倍,炉温能烧得更高,炼出的铁更纯。这个淬火池,用不同的配方,能让铁器又硬又韧,砍石头卷不了口。”
他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我已经让几个兄弟在寨子边上动工了。炉子很快就能建好。到时候,我们不仅能造出最好的农具和开山刀,还能造出这个!”
他从怀里掏出一张小图,上面画着一种结构复杂的弩箭。它利用了精巧的齿轮和蓄力装置,一个普通的寨民,踩动踏板,就能轻松上弦,射出的弩箭威力巨大,足以穿透百步外的木板。
“这是‘破山弩’。有了它,我们再也不用怕任何来犯之敌!”
阿木一直静静地坐在主位上,听着三位伙伴的讲述。他的心中,如同被投入三块巨石的湖面,掀起了滔天巨浪。阿树带回了“天时”——对宏观局势的洞察与把握;云兰带回了“地利”——将本地资源转化为财富的精细化运营能力;石锤带回了“人和”——提升族群生存与战斗力的硬核技术。
这三者,正是他构想中的“共生示范”蓝图最核心、最关键的支柱!他感觉自己之前所做的一切,所思考的一切,都在这一刻找到了坚实的落脚点。
他站起身,走到学舍最里侧,从墙上取下那块一直被布匹遮盖的星纹石板。当石板展现在三人面前时,那古老而神秘的纹路,仿佛活了过来,散发着幽幽的微光。
“这就是我们一切力量的源头,也是我们未来的方向。”阿木将石板放在长桌中央,将自己与星纹建立联系、从中感悟到“共生”理念的经历,以及那份宏大的“共生示范”蓝图,和盘托出。
他说,黑山寨不仅要自保,更要成为一个榜样,一个向世人展示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何将古老智慧与现代知识结合、如何在乱世中建立一方乐土的“示范”。
就在这时,惊人的一幕发生了。
阿树、云兰、石锤,这三个接受了山外系统化、逻辑化知识训练的年轻人,当他们凝视着星纹石板时,他们的眼神中,闪现出了与阿木当初相似的震撼,但很快,震撼便转化为了更具体、更深刻的领悟。
阿树的目光,被星纹中那些严谨、对称、充满几何美感的结构所吸引。他脑中瞬间闪过无数在官府文牍和学者着作中看到的法律条文和契约格式。他激动地指着其中一组由同心圆和放射线构成的纹路,大声道:“我明白了!这不仅仅是自然的规律,这更是秩序的模型!圆心是核心,是寨子的根本利益;放射线是规则,是约束每一个人的行为准则;而同心圆,则代表了不同层级的权利与义务!我们可以用它来构建我们的寨规,甚至……甚至可以用来和官府谈判,建立一种平等的契约关系!”
云兰的感知则更加细腻。她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些如同脉络般蜿蜒流淌的能量纹路,一股暖流顺着指尖涌入心田。她瞬间联想到了人体内的经络气血,以及药方中“君、臣、佐、使”的配伍之道。“天哪……原来如此!”她喃喃自语,“这纹路,就是一张巨大的药方!主纹是‘君药’,主导能量的流向;辅纹是‘臣药’,辅助君药发挥作用;而那些细小的分叉,就是‘佐使药’,引导、平衡、制约着整体。我们黑山的药圃,不也应该这样布局吗?根据药性的相生相克,根据能量的流动来规划,才能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
石锤的反应最为直接和狂热。他的眼睛死死盯着石板上几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无穷力量的节点和连接结构。他猛地一拍大腿,震得整个长桌都嗡嗡作响。“效率!极致的效率!”他兴奋地吼道,“你们看这个结构,这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能量传递系统!从输入到输出,没有任何浪费!还有这个,这分明就是一个最省力的杠杆组合!我可以把它用到鼓风机上,用到锻锤上,甚至……甚至可以用到那个我一直在琢磨的、利用热泉蒸汽的‘大家伙’上!这星纹,就是老天爷给我们最好的机械图纸!”
学舍内,所有人都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他们看到,来自山外的“格物”理性之光,与源自地心的“灵性”古老智慧,在三位年轻人的心灵中,发生了剧烈而美妙的化学反应。它们不再是相互排斥的两极,而是像阴阳鱼一样,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璀璨夺目的智慧火花。
阿木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与豪情。他知道,黑山寨真正的蝶变,从这一刻起,正式拉开了序幕。
第二节: “黑山公约”的萌芽
知识的融合,如同春风化雨,迅速在黑山寨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转化为具体而微的行动。整个山寨,仿佛一个被注入了全新动力的精密机械,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秩序运转起来。
行动的先锋,是阿树。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那份《黑山自治约章》(草案)的起草工作中。他不再满足于那份被动防御性质的《矿务章程》,他要为黑山寨构建一部真正属于自己的“宪法”。
学舍成了他的临时书房。他常常通宵达旦,伏案疾书。他的面前,摊开着星纹石板、朝廷律法的抄本、以及他从山外带回的几本介绍西洋政体的“奇书”。他将这三者反复对照,字斟句酌。
《黑山自治约章》的序言,开宗明义:“我黑山一族,世居于此,仰赖地脉之恩泽,秉承共生之古训。为守护家园,永续发展,特立此约,以昭天地,以告后人。”
正文分为“总纲”、“寨民权利与义务”、“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对外交往”和“治理结构”六大篇章。
在“总纲”中,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守护地脉,永续利用”的八大核心原则。这不仅仅是口号,更是将阿木从星纹中感悟到的“共生”理念,用最严谨的法律语言固定下来。他规定,对矿产的开采,必须以“不伤地脉根本”为前提;对热泉的利用,必须“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对森林的砍伐,必须“伐一植三,永续不绝”。
在“寨民权利与义务”一章,他大胆地引入了“平等”的概念。规定凡寨中成年男女,不分出身,均有参与寨务讨论、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同时,也规定了保卫家园、参与公共建设、遵守寨规的义务。这在等级森严的时代,无疑是石破天惊的创举。
最引人注目的,是“治理结构”的设计。阿树摒弃了单一的寨老独裁制,设计了一个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黑山议事会”:
1. **寨老会议**:由老祭司、桑伯等德高望重的长者组成,作为最高仲裁和礼仪象征,负责解释约章、调解重大纠纷、主持祭祀大典,拥有“一票否决权”,但无权直接干预日常行政。
2. **技能公会**:由云兰的“药工坊”、石锤的“冶铸坊”、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农耕会”、“猎户会”等技能团体的负责人组成。他们负责各自领域的技术标准、生产计划、人员培训和利益分配,是寨子经济的实际管理者。
3. **全体寨民大会**:每年召开一次,负责审议和修改约章、选举公会代表、讨论决定寨子的重大发展方向。日常事务,则由从寨民大会中选举出的七名“执事”组成的“执事会”负责,执事会对全体寨民负责。
这个结构,巧妙地融合了传统的长老权威、新兴的专业技术力量和最广泛的民意基础。它既尊重了传统,又顺应了发展的需要,为寨子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当阿树将这份草案在学舍中宣读时,所有人都被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和严谨周密的逻辑所震撼。老祭司抚着胡须,连声赞叹:“好,好!这约章,有古之遗风,亦有今之新意,是我黑山千年未有之盛事!”桑伯则激动地说:“有了这个,我们腰杆就硬了!以后再跟官府打交道,就不是他们一句话的事了,咱们得按‘规矩’来!”
与此同时,云兰的“药工坊”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她首先对寨子里所有懂药的人进行了一次“考核”,根据他们的特长,分成了采集队、炮制组、栽培组和制剂组。
采集队由经验最丰富的老猎户带领,严格按照云兰绘制的“药材资源分布图”进行采挖,严禁滥采滥挖,并规定采挖时必须保留根部或种籽,确保资源再生。
炮制组则在一间新建的、通风干燥的工坊里工作。云兰亲自示范,要求他们严格按照她制定的《炮制规范》操作,每一道工序,从清洗、切片、蒸煮、炒制到晾晒,都有严格的时间、火候和手法要求。她甚至用石锤新打制的小铜秤,要求每一味药的分量都必须精确到“钱”。
栽培组负责管理那片扩建后的药圃。云兰根据从星纹中感悟到的“能量流动”原理,重新规划了药圃的布局。她将喜阳的药草种在向阳坡,喜阴的种在背阴处;将药性相克的药草分开,将能互为药引的种在一起。她还设计了一套利用热泉余温进行保温的简易系统,使得一些原本只能在温暖地带生长的珍贵药草,也能在黑山的寒冬里安然无恙。
制剂组是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环。云兰将她们集中起来,像教学生一样,手把手地教她们如何配伍、如何熬制膏方、如何制作药散。她反复强调:“我们卖的不是草药,是信誉!是‘黑山’的牌子!任何一剂药出了问题,砸的就是我们所有人的饭碗!”
经过数月的紧张筹备,第一批“黑山续命膏”和“黑山安神散”终于问世。膏体乌黑发亮,香气浓郁;药散细腻如尘,色泽均匀。云兰亲自设计了包装:用特制的油纸和木盒,上面烙印着一个由山形和草药叶组成的简单而独特的印记。
通过桑伯的秘密渠道,一小批样品被送到了州府城一位素有“仁心药商”之称的陈老板手中。半个月后,一封回信和一笔远超预期的定金,送回了黑山寨。信中,陈老板对药品的品质赞不绝口,表示愿意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并承诺以高于“万通记”三成的价格收购。
“药工坊”的第一炮,打响了!
石锤的冶铸坊,则是寨子里最热闹、也最“危险”的地方。新建的冶铸炉比旧的高大了一倍,采用了阿树设计的、利用山涧溪水驱动的巨型水力鼓风机。当鼓风机启动,巨大的风量吹入炉膛,炉火瞬间变得炽白,温度高得惊人。
石锤赤着上身,站在炉前,汗水如同小溪般从他古铜色的肌肤上流下。他手持一根长长的铁钎,眼神专注地盯着炉内翻滚的铁水。他的身后,是按照他绘制的图谱打造出的、各式各样的模具。
“开炉!”随着他一声怒吼,通红的铁水从出铁口奔涌而出,划出一道绚丽的弧线,精准地流入下方的模具中。火星四溅,热浪滚滚,整个场面充满了原始而磅礴的力量。
第一批成品,是全新的“黑山犁”。这种犁头采用了石锤改进的钢材,经过特殊的热处理,既坚硬又富有韧性。犁刃的角度也经过优化,入土更深,翻土更省力。寨民们试用后,无不惊叹:“这犁,简直比老牛还有劲!一天能干以前两天的活!”
紧接着,是“开山刀”。刀身狭长,刀背厚重,刀刃锋利,砍在碗口粗的树干上,如同切豆腐一般轻松。猎户们拿到手,爱不释手,纷纷表示以后进山,再也不怕遇到猛兽了。
而最让寨民们感到安全的,是那批“破山弩”。这种弩的结构虽然复杂,但操作却异常简单。只需将弩脚踩在地上,用脚踩动踏板,就能通过内部的齿轮组,轻松地将粗壮的弩弦拉开,然后挂上机括。射击时,只需扣动扳机,弩箭便会带着尖锐的呼啸声,疾射而出。在一次试射中,弩箭在百步之外,轻松地射穿了一块厚达两寸的木板。
“有了这玩意儿,就算官府派兵来,咱们也能让他们有来无回!”一个年轻的寨民兴奋地挥舞着拳头。
石锤的野心不止于此。在冶铸坊的一个角落里,一个用厚铁板和铜管拼接而成的、结构奇特的“大家伙”正在慢慢成型。那是他根据星纹启示,尝试制造的“蒸汽动力原型机”。虽然目前还只是一个粗糙的模型,离实际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它所代表的,是一个全新的、以热能替代人力的时代方向。
寨子的变化,是全方位的。田里的庄稼因为新农具而长势喜人,猎户们的收获因为新武器而更加丰厚,家家户户因为药工坊的利润而手头宽裕。更重要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和自豪感,在每一个寨民心中升腾。他们不再是被动接受命运的山民,而是自己家园的建设者和守护者。他们知道自己在为什么而忙,知道自己正在参与一项伟大的事业,一个关于“共生”与“新生”的梦想。
第三节:意外的访客与新的挑战
黑山寨的蜕变,如同投入湖中的一颗石子,其激起的涟漪,终究扩散到了山外。
一个秋高气爽的午后,一队人马来到了寨子外。他们既没有穿着官府的皂服,也没有行脚商人的市侩气。一行五人,为首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文士,他身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布袍,面容清癯,目光炯炯有神,透着一股书卷气和坚毅。随行的四人,有两位是年轻学子,背着书箱,另外两位则像是仆从,但步伐稳健,眼神警惕,显然也有些功夫。
他们在寨门外恭敬地递上名帖,上面写着:“陈子敬,率门生游学至此,闻贵寨善用地热、精于器械、与邻和睦,特来参观请教,望予接洽。”
这个名字和来意,让寨门的守卫有些摸不着头脑。他们见过的,要么是来催税的官吏,要么是来探宝的奸商,要么是来投靠的流民,还从未见过这种“游学参观”的。
消息很快传到了阿木、老祭司和桑伯耳中。三人在学舍里紧急商议。
“会不会是官府派来的探子,换了身皮毛?”桑伯心存疑虑,他见惯了官场的尔虞我诈。
“不像。”老祭司捻着胡须,仔细端详着名帖,“这字迹,笔力遒劲,中正平和,有浩然之气,非奸佞之徒所能为。而且,‘游学’二字,是读书人的清高之举,若为刺探,不必如此。”
阿木则想起了阿树在时局分析中提到过,山外有一批主张“经世致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开明学者,他们不满于空谈义理,致力于研究实际学问,四处寻找强国富民之道。眼前这位陈先生,或许就是其中一员。
“我认为,可以见一见。”阿木做出了决定,“但必须有所保留。我们只展示那些已经对外公开,或者不涉及核心秘密的东西。看看他们的来意,再作定夺。”
很快,陈子敬一行人被请进了寨子。他们没有直接被带到学舍,而是先由阿木和桑伯陪同,参观寨子。
陈子敬一路走,一路看,眼神中充满了惊奇和赞赏。他看到了利用山涧溪水驱动的水碓,正在不费人力地舂米;他看到了家家户户房顶上铺设的陶管,将热泉的热水引入家中,用于取暖和洗浴;他看到了田地里寨民们使用的新式农具,效率之高让他啧啧称奇。
在药工坊外,云兰接待了他们。她只允许他们在外部参观,展示了部分已经晾晒好的草药和包装好的成品,并简要介绍了“因地制宜、适度取用”的理念。陈子敬对“黑山药工坊”的印记和标准化生产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连连点头,称其“有商道之精髓,无商贾之奸猾”。
在冶铸坊,石锤的“破山弩”和水力鼓风机,更是让陈子敬和他的学生们大开眼界。那个年轻的学生甚至忍不住拿出纸笔,想要临摹鼓风机的结构,被石锤一声低喝制止:“看可以,画不行。”陈子敬立刻喝止了学生,并向石锤致歉,态度十分诚恳。
参观结束后,众人回到了学舍。阿木让人奉上热茶,双方开始了正式的交流。
“陈先生一路辛苦,不知对我黑山寨有何见教?”阿木开门见山。
“不敢当,不敢当。”陈子敬拱手道,“在下今日所见,所闻,实乃平生仅见。贵寨地处深山,却能将地热、水利、冶铸、医药之术运用至此,且民风淳朴,秩序井然,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这背后,必定有一位高人主持,有一套非凡的章法。”
阿木没有否认,他坦诚地介绍了寨子近年来的变化,以及阿树、云兰、石锤三位年轻人的贡献。当陈子敬听说那份详尽的时局分析和《自治约章》草案,竟出自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之手时,他震惊得站了起来。
“此子……此子乃经世之才也!”他激动地说,“阿树小友所思所想,已远超许多朝中大员。这份《自治约章》,以民为本,以法为纲,兼顾传统与革新,实乃地方治理之典范!若天下州县皆能如此,何愁国不强,民不富?”
接下来的交流,更是深入到了思想的层面。他们讨论了如何平衡发展与保护,如何激发民智与民力,如何在乱世中保持一方净土。陈子敬学识渊博,引经据典,从《管子》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谈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阿木则结合星纹的“共生”理念,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哲学。
两人越谈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直到夕阳西下,陈子敬才意犹未尽地起身告辞。临行前,他拉着阿木的手,真诚地说道:“阿木首领,今日一晤,胜读十年书。我并非孤身一人,而是‘格物致知社’的一员。我们社中,皆是些忧国忧民、不愿空谈的同道。我们四处游历,就是想寻找像贵寨这样,充满活力与智慧的‘乡土样本’。今日得见,实乃天幸!”
他顿了顿,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我必须提醒首领一句。我此行从省城来,听闻朝廷为应对内忧外患,正有‘清丈田亩、厘定矿税’之意。一些背景深厚的皇商和官商,正四处活动,打着‘官督商办’的旗号,意图垄断各地的矿产、盐铁等资源。黑山的矿产和热泉,早已被一些人盯上。我观贵寨虽强,但终究势单力薄。那平静的日子,恐怕……很快就要被打破了。”
这个警示,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众人刚刚燃起的热情之上。
送走陈子敬一行,阿木独自一人站在黑风涧的悬崖边。晚风吹动他的衣角,山涧深处,热泉蒸腾起氤氲的雾气,发出低沉的轰鸣,仿佛是大地的心跳。
希望与危机,如同光与影,始终相伴而生。陈子敬的到访,为黑山寨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窗户,让他们看到了潜在的盟友和“共生示范”蓝图实现的可能性。但同时,他也带来了风暴将至的预警。
那只名为“黑山寨”的蝴蝶,已经破茧而出,舒展出了它那美丽而坚韧的翅膀。但天空,从来都不是风和日丽的。它必须准备好,迎接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
阿木闭上眼睛,将心神沉入体内,与那股来自地心的、古老而磅礴的力量相连。他能感觉到,那股力量仿佛在回应他,在为他注入勇气和信心。
他不再是一个孤身面对洪流的少年。他的身后,是一个脱胎换骨、万众一心的寨子;他的身边,有阿树、云兰、石锤这样志同道合、才华横溢的伙伴;他的远方,有了陈子敬这样寻求光明的微弱回声。
他睁开眼,目光穿透夜色,望向远方。那里,是未知的挑战,也是无限的可能。
曙光已现,前路可期。
黑山寨这只破茧而出的蝶,正抖擞精神,准备迎接风雨,振翅飞向那片属于它自己的、波澜壮阔的天空。
【感谢大家送的礼物,感谢催更,现在流量不好,全靠大家的喜欢,让我有动力写下去,呜呜..】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