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陕南暑气正盛,午后的阳光把康南县政府大楼的玻璃窗晒得发烫。县委会议室内,一场年度防汛工作总结会,正从工作复盘滑向班子矛盾的总爆发,空气里的紧绷感比室外温度更灼人。
长条会议桌两端,县委书记李刚与县长赵伟的脸色都不太好看。李刚翻开面前的总结报告,指尖在“汛期平稳、物资零浪费”的字样上顿了顿,声音刻意平稳:“今年汛期没出大问题,核心是严格按流程推进。从沙袋储备到人员调度,每一步都卡着标准,既没耽误事,也没闲置物资,这就是规范的意义。”
话刚落音,赵伟的指节重重叩在桌面上,震得杯盖轻响:“按流程?李书记忘了,汛期下游红光村河堤裂了缝,村里急要沙袋加固,就因为‘流程审批’等了四个小时!要是裂缝扩大,那点‘规范’能挡得住河水?”他往前倾身,不满难掩,“我在河堤守了两夜,看着村民急得转圈,这时候讲‘流程’,不是本末倒置吗?”
两人很快吵到日常分工:李刚指责赵伟“做事不讲规矩,私自调人力”,赵伟反驳李刚“过度求稳,错失时机”。列席的干部们纷纷低头,笔在笔记本上漫无目的地划着——班子长期不团结,早是心照不宣的事,只是没人敢点破。
这场争执没持续多久,会议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三名纪检工作人员拿着核查通知走进来,声音平静却严肃:“李刚、赵伟同志,你们涉嫌挪用防汛专项资金,需配合回纪检部门调查,请立即整理物品跟我们走。”
会议室瞬间静得能听见空调吹风的声音。赵伟脸色骤白,手攥紧桌布,指缝渗汗;李刚愣了几秒,猛地站起又坐下,嘴唇动了动没说话。两人被带走时,路过的干部们侧身让行,眼神里满是震惊与复杂。
消息半天就传遍康南,接着扩散到地区、全省,影响极坏。“康南县委书记、县长贪腐防汛款”成了各级政府的重点议题。省委第一时间开专题会,地委同步跟进,两级达成一致:既要彻查严处,给百姓交代;更要尽快派得力干部补班子空缺,稳住康南民生,不能让动荡拖后腿。
省委办公室内,林书记翻完干部档案,手指停在“秦宇轩”的名字上。档案里写着:他在政策研究室五年,牵头解决临溪乡果农“卖果难”,建产销平台让苹果销量翻倍;去年又救活南和县罐头厂,引生产线、解决二十多人就业。林书记拿起档案,拨通康安市委书记的电话。
“老周,康南班子空缺一天,民生就可能滞后一天,得尽快补人。”林书记的声音带着考量,“秦宇轩我观察了不短时间了,基层经验扎实,做事不搞花架子,还懂信息化。之前解决果农和罐头厂的事,都从实际需求出发,没走弯路。让他去当代理县长,既能理顺工作,又能重建百姓信任,你觉得怎么样?”
电话那头的市委书记郑宣仁没犹豫:“林书记推荐的人,我们信得过!康南就缺能干事、聚人心的干部,秦宇轩履历太符合了。我马上让组织部门开会走流程,三天内发任命,让他尽快到岗。”
挂了电话,林书记叫秦宇轩来办公室。他拿出康南县民生简报,指着“部分村饮水管老化”“乡镇道路修补滞后”的标注,语气沉了几分:“宇轩,康南情况不复杂但棘手。你去了抓三件事:一是‘稳队伍’,别让班子内耗再延续,把人心拢住;二是‘办实事’,先换老化水管、补坑洼乡道,让百姓看见变化;三是‘明账目’,把每笔资金、物资去向公开,赢回民心。”
秦宇轩双手接简报,指尖抚过标注,沉声回应:“林书记放心,我绝不让班子问题拖民生后腿,也绝不让百姓信任打折扣。遇到难题我会及时汇报,不蛮干。”
林书记拍了拍他的肩:“我信你有能力。记住,不用急着出成绩,打牢基础、捂热民心才是根本,也要顾好身体。”
三天后,秦宇轩收到地委的正式任命——康南县代理县长,即刻到岗。他收拾东西时,把《年度政策落地报告》初稿放进公文包,又拿出一封泛黄的信纸仔细叠好。那是临溪乡王大叔的感谢信,歪歪扭扭写着“秦同志,苹果卖了好价钱,能给娃交学费了”,这信总能提醒他基层工作的意义。
窗外阳光落在任命文件上,“康南县代理县长”几个字格外清晰。秦宇轩拿起公文包,对镜子里的自己轻声说:“康南的事,得一步一步来,先解班子的结,再暖百姓的心。”他转身走出办公室,脚步坚定地朝康南走去——那里有等着理顺的工作,有需要帮的百姓,更有他新的责任与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