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刚过,康南的残雪还沾着山坳,秦宇轩就带着农业农村局的干部往各村跑——今年开春的头等事,是帮种植户打通“线下销路新通道”,农产品要走得远,全靠“腿勤嘴甜找渠道”。
清溪镇的板栗园里,陈教授刚指导完种植户给果树修枝,秦宇轩就掏出了一份名单:“这是我上个月去地区供销社跑的成果,他们答应帮咱们设‘康南农产品专柜’,先把核桃粉、板栗仁铺进地区的几家大商场。”老林一听眼睛亮了,搓着手追问:“专柜要啥条件?咱们的包装要不要改?”“供销社说了,只要咱们保证品质稳定,包装按他们给的规范印上‘产地直供’就行。”秦宇轩指着果园里的新蓄水池,“你看,咱们现在有科学种植打底,再把包装做得规整些,不愁没人要。”
正说着,商务局的小王骑着摩托车赶过来,车斗里装着一摞纸质订单:“秦县长!地区食品厂刚才来电话,想要五百斤香菇做馅料,这是他们传真过来的订货单,让咱们下周就送货。”秦宇轩接过订单,仔细核对了规格和价格,笑着拍了拍小王的肩:“你这趟没白跑——上次你去地区跑了三趟,总算把这家食品厂拿下了。通知合作社,这几天抓紧筛选香菇,按订单要求打包好。”
往加工车间走的路上,远远就听见机器响——春节刚过,车间就复工赶制地区供销社的首批订单。张总迎上来,手里拿着一张手绘的“销售路线图”:“秦县长,咱们规划了两条送货路线,一条走国道去地区商场,一条绕山路去周边县城的供销社,司机都安排好了,保证按时送到。”秦宇轩看着图上密密麻麻的红点,点头道:“再跟司机交代下,每到一个点,都跟对方核对下收货数量和品质,有问题随时反馈。对了,车间的包装工够不够?不够的话从村里再招几个,优先找家里有困难的农户。”
傍晚回到办公室,秦宇轩翻开工作笔记,在“三月目标”下面添了两行:一是组织种植户去地区供销社学习专柜陈列技巧,二是去邻县考察他们的“赶集会销售模式”——听说邻县每月办两次农产品赶集会,能吸引不少周边乡镇的商贩,他想着也给康南试试。
刚写完,老林就揣着一袋子新炒的板栗找上门:“秦县长,您尝尝!按陈教授说的火候炒的,比往年甜。我想着下次去地区供销社,带点样品让他们尝尝,说不定还能多要些订单。”秦宇轩捏起一颗剥开,温热的栗肉甜得扎实,心里也跟着暖:“这个主意好!样品得装在小铁盒里,看着精致些,让人家一眼就觉得咱们的东西实在。”
窗外的山渐渐暗下来,秦宇轩看着笔记上的计划,指尖轻轻敲了敲纸面——没有电商没关系,只要肯跑、肯想,把线下的渠道铺实了,康南的农产品照样能走出大山。他知道,这新一年的路,得靠一步一步走出来,靠一笔一笔订单攒出来,就像山上的果树,只要好好养护,总会结出甜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