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l5日,周四,陕东省政府第一会议室。
午后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将红木会议桌照得发亮。空气中弥漫着新沏的茶香,但更浓的,是一种无声的审视与等待。
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周铁山坐在主位,面前放着那份至关重要的任命文件。他的左侧,是即将卸任分管工作的常务副省长孙德海,他端着茶杯,眼神落在袅袅升起的水汽上,看不出情绪。
省长袁为民坐在老周右侧,面色平和,偶尔与身旁的省委书记李卫国低声交流一句。李书记则稳如泰山,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自有不怒自威的气场。
椭圆会议桌的另一侧,坐着省委常委、平西市委书记高长河,他身体微微后靠,似乎在闭目养神,但偶尔睁开的眼睛里,精光闪动。他身旁的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宏达,正与另一侧的省国资委主任钱胜利低声谈笑,内容似乎与今天的主题无关,但这份松弛,本身就是一种姿态。
省工信厅郑春峰、农业农村厅刘志远等几位关键厅局负责人正襟危坐,眼神里更多是好奇与期待。
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秦宇轩走了进来。
他穿着合身的深色夹克,步伐沉稳。瞬间,几乎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好奇的、审视的、冷漠的、支持的。他感受到那无形的压力,如同踏入一个力场,但他脸上没有任何波澜,只是微微向主位的领导们点头致意,然后在靠近门边、一个略显边缘的位置坐下。这个位置,恰似他此刻在陕东权力格局中的缩影。
“好,人都到齐了,我们开会。” 组织部长老周清了清嗓子,会议室立刻安静下来。他没有过多寒暄,直接拿起文件,宣读了省委的决定:
“经中共中央批准,省委研究决定:任命秦宇轩同志为陕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负责工业经济、国有资产监管、农业农村等方面工作……”
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回荡。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工业”、“国资”、“农业”,这几个沉甸甸的词汇,定义了秦宇轩未来的战场。
宣读完毕,周铁山例行公事地介绍了秦宇轩的履历,从林致远书记的秘书,到康南县的县长、县委书记,再到康安市的常务副市长、市长。每念一个职位,都像是在提醒在座的某些人:这个年轻人,是从基层实打实干上来的。
“宇轩同志政治坚定,年富力强,熟悉经济工作,特别是对基层和企业情况有深入了解……”老周说着组织部门的标准评语。
座位中,钱胜利不易察觉地撇了撇嘴,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心里嘀咕:“秘书出身,懂什么国资监管?”
赵宏达脸上挂着程式化的微笑,手指轻轻在桌面上点着,目光却飘向窗外,似乎对这一切并不在意。
孙德海终于放下茶杯,看向秦宇轩,脸上挤出一丝笑容,开口道:“欢迎宇轩同志啊,以后工业农业这两摊子,就辛苦你了。担子不轻,有什么不清楚的,多问问老同志。” 话很客气,但“多问问老同志”几个字,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居高临下。
高长河这时也睁开了眼,笑容热络了些:“宇轩省长是年轻有为,我们平西市正好是工业重镇,以后可要多支持我们的工作啊!” 这话听着是欢迎,实则是在第一时间划定了自己的地盘,并暗示了未来可能的资源争夺。
按照程序,秦宇轩需要表态。
他站起身,目光平静地环视一周,与李卫国鼓励的眼神、袁为民温和的目光短暂交汇,也掠过了赵宏达的淡漠、钱胜利的审视。
“衷心感谢组织的信任和培养。”他的声音不高,但清晰坚定,“工业转型、国企改革、农业农村工作,都是硬仗。我深知责任重大,能力有限。在此我表个态:第一,我一定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为民省长的带领下,认真履职,尽快熟悉情况。第二,我的工作方法就是两个字,‘调研’。接下来我会尽快深入到厂矿企业、田间地头,向实践学习,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同事学习,向基层的干部群众学习。第三,我坚持的原则是‘实干’。不说空话,不搞形式,直面问题,力求实效。”
他没有慷慨激昂的承诺,没有引用任何文件术语,朴实无华的三条,却掷地有声。尤其是“调研”和“实干”,正是他这类缺乏根基的干部最可靠,也是唯一的武器。
李卫国书记最后总结,他的话简短却有力:“宇轩同志的加入,为我们省政府班子注入了新的活力。省委相信,宇轩同志能够很快进入角色,打开局面。也希望各部门,特别是工业、农业、国资系统的同志,要积极支持、配合宇轩同志的工作,共同把陕东的事情办好。”
会议在程式化的掌声中结束。
人们陆续离开。赵宏达和钱胜利并肩走了出去,低声交谈着什么。高长河拍了拍秦宇轩的肩膀,说了句“回头聊”,便大步离开。
秦宇轩站在原地,秘书小李默默地将他的笔记本和水杯收好。
省长袁为民走过他身边,停下脚步,温和地说:“宇轩,压力不小吧?别急,一步一步来。”
“谢谢省长,我明白。”秦宇轩点头。
当所有人都离开后,会议室空荡下来。阳光依旧明媚,但秦宇轩能感觉到,那无形的网已经织就,未来的每一步,都将是跋涉。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襟,挺直脊背,走出了会议室。
他的寒门仕途,从这一刻起,才算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