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场的涟漪
清虚真人的决断很快化为行动。格物院一夜之间成为青云宗最炙手可热,也最忙碌的部门。权限提升,资源倾斜,大量内门甚至核心弟子被选拔进入不断扩大的“丹理组”、“功法组”,而新成立的“术法组”更是吸引了无数好奇与渴望的目光。
张磊“兼任顾问”的第一天,传法殿偏殿被划拨为术法组专用。他站在前方,看着下方数十双眼睛,其中不乏筑基期的师兄师姐,甚至有一位金丹初期的长老旁听。压力无形,但他脑海中元神意志冰冷流转,赋予他超乎寻常的镇定。
他没有直接讲解任何法术技巧,而是在一方准备好的巨大玉板上,以灵力刻画起来。没有复杂的符箓,没有玄奥的经络图,他画下的是简单的点、线、弧,以及代表灵气密度变化的渐变云纹。
“诸位同门,”张磊开口,声音平稳,“今日不论具体术法,只论一‘场’字。”
他指向玉板:“天地有势,灵气有场。我等施法,引动周身灵气,可曾想过,这灵气从何而来,如何汇聚,又如何被他人引动、干扰?”
台下寂静,有人若有所思,有人面露困惑。
“传统观念,灵力如臂使指,集中于一点一线。然,若将视野放宽,视灵气如无形之水,充斥天地,形成‘场’。”张磊引动一丝微弱的灵力,在玉板上的“点”周围营造出淡淡的灵光晕染,“单个修士,便是一个灵场源。其灵力波动,会影响周遭‘灵气场’。”
他示意两位弟子上前,让他们在玉板两侧各自凝聚一个水球术。两个水球独立存在,互不影响。
“然,若调整其灵力输出的频率与波动……”张磊以自身灵力为引,极其细微地干涉着两名弟子释放的灵力场。渐渐地,两个水球之间的空间,灵气开始异常流动,水球表面泛起不稳定的涟漪,最终“噗”的一声,双双溃散。
台下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呼。不接触,不对抗,仅仅通过影响周围的“场”,便瓦解了两个基础法术!
“此即为‘场的干涉’。”张磊淡淡道,“低阶术法,灵场微弱,干涉不易。但高阶法术,乃至阵法,皆是强大灵场的聚合与塑造。理解场,便可寻其薄弱,扰其稳定,甚至……借其力。”
他开始阐述张圣龙元神灌输的《场论基础》中最浅显的部分:灵气场的基本分布规律、不同属性场域的叠加效应、波动干涉的原理……他没有使用任何地球物理术语,全部以苍梧界修士能够理解的“灵机”、“波动”、“势垒”、“节点”等概念进行类比和解释。
起初,台下弟子大多茫然。但随着张磊结合一个个简单的法术实例(如何用最少的灵力让火球术轨迹偏转,如何让土墙术的局部防御力瞬间提升),以及对照宗门内一些常见阵法的运转原理(为何灵石需按特定方位布置,为何阵眼往往是关键),一些天赋较高的弟子眼中开始迸发出恍然大悟的光芒。
那位旁听的金丹长老更是身躯微震,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他卡在金丹初期已久,此刻却感觉许多关于灵力运转、天地交感的老大难问题,似乎有了新的解读角度。
【知识节点‘场论基础’已初步植入。观察本土智慧个体理解与转化效率。】元神意志冷静地记录着。
接下来的日子,青云宗悄然发生着变化。
阵法堂的弟子不再仅仅埋头背诵阵图,开始拿着罗盘一样的法器,测量着宗门各处,尤其是护山大阵关键节点的“灵气场强度分布”。他们尝试着根据“场论”中关于叠加与干涉的原理,微调了几处次要阵眼的灵石摆放角度和灵力输出频率。数日后,负责监控大阵的长老惊讶地发现,调整后的区域,阵法光幕的灵光流转似乎顺畅了一丝,整体灵力消耗竟有微不可察的降低!
术法组的弟子更是兴致勃勃。他们不再满足于熟练释放法术,而是开始互相“干扰”,尝试在对方施展火蛇术时,以微弱的水灵场进行特定频率的波动冲击,试图让其提前溃散;或是联合施法时,刻意调整彼此灵场波动,试图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虽然失败远多于成功,但偶尔一次成功的“场力共鸣”,让联合施展的风刃术威力凭空增加了三成,足以让所有参与者兴奋不已。
陈玄瑾长老亲自督导的“功法组”,则开始尝试将“场”的概念融入引气法。他们设计了一种新的冥想观想图,不再仅仅引导灵气沿经脉运行,而是观想自身为一个灵场核心,不断与天地大场共鸣、交换。初步试验表明,这种观想法对提升灵气感知敏锐度和吸纳效率,确有助益。
青云宗内部,一种隐秘而蓬勃的活力在涌动。新思想带来的冲击,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这个传统宗门的肌理。
然而,涟漪既已荡开,便不可能只局限于宗门之内。
天火宗,炼炎殿。
宗主炎煌真人捏着烈阳长老传回的玉符,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下方,数位长老气息沉凝,脸色凝重。
“至静之道,律动其中?临界之态?”炎煌真人声音低沉,带着一丝难以置信,“青云宗……何时出了这等人物?还是说,他们得了某位上古大能的遗泽?”
“宗主,”一位面容枯瘦的长老沉声道,“无论缘由,此子及其所持‘道理’,威胁巨大。烈阳师弟信中所言,那‘冰心诀’之威,已近乎‘道’之显化。若任其发展,假以时日,青云宗实力必将暴涨,届时……”
届时,周边区域的势力格局,必将重新洗牌。天火宗首当其冲。
“不能硬来。”另一位长老摇头,“清虚那老家伙必然将此子严密保护。且其手段诡异,强攻损失太大。”
“那就巧取。”炎煌真人眼中寒光一闪,“传令下去,启动‘暗桩’,不惜一切代价,摸清那‘格物院’的底细,尤其是关于张磊的一切!他的人际关系,日常行踪,修行隐秘……本座都要知道!”
“同时,”他顿了顿,“将此事‘不经意’地透露给玄冰阁和神木宗。他们与青云宗素有龃龉,岂会坐视青云宗坐大?让他们先去探探路。”
“是!”
类似的命令和议论,也在玄冰阁、神木宗等宗门高层中上演。张磊之名,连同那神乎其神的“冰心诀”与玄奥的“道理”,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苍梧界这片区域掀起了巨大的暗潮。各方势力,或明或暗,都将目光投向了青云宗,无数探子、暗桩开始活动。
山雨欲来,风已满楼。
青云宗,藏经阁。
张磊结束了一天的“术法组顾问”工作,回到熟悉的静谧之中。他能感觉到宗门内那股因新知识而沸腾的活力,也能隐约察觉到来自外界的、越来越清晰的窥探目光。
识海中,张圣龙的元神如同永恒的灯塔,散发着冰冷的辉光。
【‘场论’初步扩散,本土节点开始适应性演化。外部压力梯度建立。】
【监测到多股外部信息探针试图渗透宗门防御场。】
【准备下一阶段知识:‘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在本土世界的适用性修正,及初步‘灵气动力学’模型。】
新的知识洪流已在酝酿,更深刻,也更具有颠覆性。张磊知道,眼前的平静只是暴风雨的前奏。他所播撒的“道理”,引发的将不仅仅是实力的提升,更是一场席卷整个修行界的观念风暴。
而他,站在风暴的中心,既是引路人,也是观察者,更是……试验品。
场的涟漪,正以他为核心,向着整个苍梧界,扩散开去。
---